覃庆生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障,也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能让师生进行有效的互动,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本文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分析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分析了营造课堂氛围的方法。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堂氛围;营造方法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095-01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理解,感情融洽,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情绪愉悦时进行交流的成功率极高的,因为融洽的环境使人思维敏捷,更容易听清、听懂对方要表达的思想,进而接受对方传授的知识和意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避免压力感,为学生传播积极阳光的心态和情绪。在和谐的教學环境中学生能有效的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从而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点燃语文课堂的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要摒弃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教学面孔,让学生减轻压力,让学习变成一种轻松互动的交流过程。教师如何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如何让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养成专心致志、愉悦的学习态度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和研究。
一、建立宽松和谐的氛围
教师通过和谐的教学态度促进教学活动的展开,良好的教学态度包括教师的情绪、表情、体态、面容、神态,这也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开展教学活动重要的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或通过观察和体验,感受到教师的情绪和态度,这样教师在无形当中就已经给课堂带来了一种气氛,可以说教师在未讲课之前,刚刚走进教师的那一刹那就已经通过仪表对课堂氛围进行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走进课堂的前一分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整理好自己的心情,用亲和、自然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面部表情。
首先,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可以让人感觉到温暖和亲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有时候微微一笑,更给人以力量。通过微笑舒缓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差距,瞬间建立了亲密感,让课堂的温度迅速升温,缓解了课堂开场的气氛。相反,如果教师一副凶巴巴的面孔走进课堂,瞬间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因为谁都不想和一个有负面情绪的人打交道。这种感觉会让人有压力感、沉默感、甚至排斥感,这就使课堂会变得沉闷、生硬、死板,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不利于教师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更多的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因为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优点,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课堂的语言要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特别是爱提问,求知欲强烈的学生,因为语文是一种开放式学科,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和答案,教师要在积极民主的氛围中鼓励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行思想的碰撞,这就是语文课堂特有的魅力与活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知识体系等不同方面给出千差万别、色彩纷呈的答案,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理解能力。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能力,并精心呵护这种创造性的思想,让学生感觉到尊重与民主,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水到渠成的营造出来了。学生可以在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空间里尽情的表达思想,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愉悦、新颖、自信的学习兴趣,展现出语文课堂的无限精彩活力。
二、通过互动营造活跃气氛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互动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这种互动的方式包括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小学生对这种方式喜欢程度非常高。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从事游戏活动有很高的欲望。学生参与进去了,才会产生兴趣,才会集中精力投入其中,可以说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之一,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行为。
同时这种互动式的游戏改变了死板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死板的说教,同时也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苦恼。
教师在设置游戏时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科学合理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三、提升教师个人魅力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出一批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亲切自热的外表,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和刚劲有力的板书,这都无形的提升了教师的个人魅力,语文教师不仅要散发出传统文化的气质,更要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要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如饮甘醇,意犹未尽,这样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欣赏语文教师的才华,进而达到欣赏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欣赏诗词、剖析文章写作风格,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熏陶和艺术的传播,语文教师不仅熟读教材,要对古今佳作熟记于心,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引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审美和艺术的创新,让语文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艺术熏陶,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总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引领者,要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适当的鼓励和赞美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营造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尊重每位学生、积极鼓励一些平时不主动的学生,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温暖和尊重。教师摆脱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体贴,使学生乐于接受语文课程,并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学好语文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晓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现代化,20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