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铭茜
[摘要]高等教育顺应“大数据”借力科技、协同融合、共享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高校后勤系统应主动作为构建后勤管理服务的现代化格局,建设“大数据”智能校园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后勤 智能校园
一、“大数据”智能校园建设的内涵
“大数据”是指将互联网思维在生产要素配置中发挥数据化、共享化的广泛联接效果,提高生产效率,增强创造力,达到互联网络与各行业的创新融合,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和示范点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是指高校将互联网的创新和快捷等优势深度融合于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中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培育节约文化,构建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和全面服务的体制机制,满足师生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内容包括科学长远的规划、后勤保障体制机制的变革创新、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和利用、智能校园建设的管理与监督、节约教育的开展和节约氛围的营造等等。
二、“大数据”智能校園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是刚需求不够。近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加快,高校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刚需求明显不够,再加上师生员工数量的快速增长,与有限的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开发利用形成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覆盖下,高校在网络硬件建设上明显落后,存在设施设备的老化、经费投入不足、管理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广大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对学校后勤服务保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服务对象通过手机、微信、微博等网络途径投诉校园后勤管理与服务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另一方面是软环境不足,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落后以及后勤保障队伍建设的瓶颈等等,都一一摆在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面前,成为难以下手又不能回避的障碍。
三、“大数据”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传统高校后勤经营、管理与服务思维的一种颠覆,实质是一种高校后勤模式设计思维和运行思维的变革。因此在路径设计上,要从设计理念、政策扶持、发展规划、运行保障等方面全盘谋划,营造良好发展与运行环境为高校后勤建设节约型智能校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一是在政府层面上,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掌好舵,加大财政和政策扶持,完善监管体系积极推进“大数据”。二是社会行业组织要加强专业指导和行业监督,积极鼓励产学研创新联盟,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在后勤行业组织的应用。三是高校要勇于转变互联网时代的管理职能,在体制机制上给予相应的配套改革,在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过程中加大资金投入敢于不断尝试和创新,同时,充分利用校际之间、校企之间、校地之间的资源共享,认真总结“大数据”的实践成果推动高校后勤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后勤保障体系。
(二)利用“大数据”建设数字后勤运行机制
在数字平台和新媒体环境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往往体现了一所大学的现代化程度和办学实力。智能校园建设离不开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不仅要改造和更替陈旧的、能耗大的、浪费资源的设施设备,推广和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更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软硬件平台。实现节约型智能校园的信息化管理与运行这就要求高校要建设数字后勤,实现后勤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一是加快推进学校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实现智能管理和节约目标,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云平台和电子信息等优势,建设水电运行监测数据模块、节能监管数据平台、教学设施设备运行数据库等,对学校资源实现现代化的管理,遏制资源浪费现象、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加快推进后勤自身建设的数字化。实现规范化和信息化,要进一步加快后勤自身的基础数据信息建设,在服务理念、制度创新、运行机制和队伍建设等软硬件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实现后勤日常办公无纸化、管理与服务网络化。三是加快推进服务平台建设的数字化,提供高效、全面、快捷的服务,要通过建设集学习、饮食、住宿、外出等一体的后勤服务平台,包括报修维修平台、生活服务平台等推进校园综合服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广大师生提供数字化、全方位的多元服务。
(三)建设品质后勤建立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的联动机制
面对高校事业建设发展的快速增长和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高校要改变信息不通畅、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及时等被动局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建立品质后勤,提升服务质量,一是要建立信息联动机制,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网站、投诉监督平台等密切与广大师生的沟通联系,第一时间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师生所需、所难、所急。同时与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学生社团等,畅通信息渠道依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载体。二是建立人才联动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是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的主力军,要积极探索后勤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通过校内人才交流、校企合作、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经营、勤服务的专业技术型队伍。在不断加强刚性管理的过程中,提高柔性服务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三是建立校际校企联动机制。要充分借助“大数据”对外主动联动其他兄弟院校、行业组织和社会优质服务企业等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在推动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方面深度融合,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利用。
(四)构建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建设开放后勤,完善制度是基础。高校后勤要在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的同时紧抓“大数据”带来变革机遇,勇于突破传统自办和自负的半垄断模式,对人、财、物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运行、服务、操作等方面建立规范化的标准,认真总结和推广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形成的经验和典型。二是建立竞争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开放校内服务领域,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社会优质企业的技术成果和管理效益提升节约型智能校园建设的实效性。三是健全监督机制。要利用网络信息开放平台,畅通线上线下沟通渠道,通过校领导接待日、教代会等主动贴近师生群体,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监管机制。倡导节约节俭的优良风气,形成多部门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的评价体系,为构建智能校园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