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研究

2018-03-29 16:42耿毅乾牛潞瑶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媒介政治思想

耿毅乾,牛潞瑶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社会注入了许多新鲜元素,其中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传媒形态,对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媒体凭借自身独特的传播方式与跨领域传播、时效性强的优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型载体,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作用

(一)新媒体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已取代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直接来源,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的传播方式。信息的直接传播体现了新媒体迅捷性的特点。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互动性,能够很好地将信息进行双向传播。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创新教育模式,采用双向互动的方式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模式,增强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与互动性,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搭建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新媒体出现之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通过报纸、期刊、电视、广播等来体现,传播形式单一,实施成本比较高。传统媒体有比较完善的经营管理体制,但用时长、耗资大,效果并不明显,不能打破实时交流的障碍性,不能更好地吸引当代大学生的关注。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媒介的出现,新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泛,网络化的信息时代将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一起,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政治教育新途径,高校开始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线上网络课程,使学生在不经意间能了解到最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用性与必要性,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三)新媒体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

新媒体凭借着迅捷性、跨地域性以及渗透性强的特点,逐渐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对外交流渠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托。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广阔的工作交流平台,扩大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互动性,实现了由单一的信息输出到双向的交流互动,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二、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一)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教育模式的冲击

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传统高校思想教育的宣传手段暴露了单向传播、灌输式教育、针对性较弱等弊端。传统思想教育在信息传播的内容上更具规范性,使信息不容易碎片化,减少了信息变异性的可能,但是由于其灌输式的单向传播方式缺乏针对性与互动性,无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宣传效率较低,无法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动态的敏感度与关注度。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很好地改善了传统媒介的弊端,各高校充分借助新媒体宽领域、多层次的传播方式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二)新媒体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以及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

新媒体独特的传播特点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网络俨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其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环境的复杂化以及海量信息的混乱化给大学生价值观带来一定的冲击,限制了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网络信息监管体制的不完善增强了网络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使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泛滥成灾。网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媒体媒介素养的缺失给社会网络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也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很大冲击。大学生社会阅历尚浅,缺乏政治敏感度与判断能力,容易在复杂混乱的网络信息漩涡中误入歧途。新媒体信息的高度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大学生对网络产生了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开拓受到局限。媒体网络的虚拟性与高度开放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盲点,增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是引导者的角色。传统思想政治工作通过院系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课,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使教育工作者失去激情。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提升综合媒介素养以及政治文化素养,积极学习、运用各种媒体,运用各种客户端搭建信息资源交流平台,充分认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道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媒体时代不断完善、发展。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转变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陈力丹认为,“媒介素养分两个层次:一个是公众对于媒介的认识和关于媒介的知识,另一个是传媒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认识和一种职业精神。”那么,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切实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媒介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媒介素养。要选择学生使用率较高的媒体形式,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使学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来完善自我,利用媒介资源选择积极健康的媒介信息,能够对负面信息进行筛选并作出批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积极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全面提高综合媒介素养,为以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抢占新媒体舆论的主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一直以来,高校的舆论主阵地集中在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然而,新媒体的出现迅速改变了舆论阵地的固有格局,它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成为日益强大的学校宣传重要阵地。如何占领新媒体阵地,发出主流声音,正确引导校园舆论导向,统一师生思想,振奋师生精神,引领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校园风尚,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对新媒体的建设和管理,使新媒体成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交流极大地释放了社会话语权,让更多的人不再沉默。但与此同时,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大众的好奇心理,在网络媒体肆意制造虚假信息并通过不良网站进行传播,侵犯他人名誉,扭曲事实,激化社会矛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社会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澄清虚假信息,对蓄意捏造和违法散播行为予以曝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弘扬正能量。高校应大力培养新媒体运营团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业综合素养,牢牢把握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抢占新媒体舆论的主阵地,致力于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完善新媒体平台监督体系

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增强时效性,适应新媒体独特的传播方式。高校应顺应新媒体传播体系多中心的局面,不断强化新媒体传播内容的理论性与专一性,改善新媒体信息的碎片化现象,强化教育环境的可控性与明朗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与有效性,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在传播形式上的单一性。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公众平台,及时收集、整理、传播信息,使学生在不经意间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在建立并使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的同时,也要完善新媒体的网络监督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对新媒体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四、结语

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媒体的出现,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校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对象思想成长的需要。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便利的信息平台,将新媒体与教育工作联系得更加紧密。新媒体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高校要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深入分析,在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更加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强化新媒体环境的整体功能,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形式。

猜你喜欢
媒介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