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及其启示——基于美、英、德三国比较研究

2018-03-29 08:32崔鹏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课程教育

崔鹏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及其启示——基于美、英、德三国比较研究

崔鹏

(山东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国家起步较晚,教育的模式和理念也在探索阶段,在其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难,致使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很好地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通过对美国、英国、德国三个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状况的梳理和对比,借鉴其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践经验和先进理念,立足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分析对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期能够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国外;创新;创业;教育;中国

1947年,美国百森学院首次开设创业类课程,该课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渐被认可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高校中开始开设此课程。美国、英国、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国家,在多年的实践中,积累了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理念和体系。相比这三个国家,我国真正启动创新创业教育相对较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尚不完善,理念仍需进一步革新,其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这种现状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将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美、英、德三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梳理

(一) 美、英、德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的梳理

在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美国创新战略”“‘创业美国’计划”及一系列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1]。“美国创新战略”把教育、科研和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撑,大大增加对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创业美国”计划,首先是增加相关创业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其次,积极整合资源提高对创业人员的指导和服务;再次,重视高校中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在制度法规建设方面,颁布了《拜杜法案》,且在高校中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其作用一方面是保护校内科研人员的相关权益,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出及其产品市场化。研发成果申请专利后,研发者既可以自己创业,也可以转让给其他企业。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有完善的《公司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英国有完善的高校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机制;再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力度较大,一般情况下,如果创新创业团队缺少资金,高校会通过提供发展债券的方式予以资金支持;最后,政府单独设立机构,成立英国科学创业中心,从而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专门的管理和服务。德国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与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第一,依托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校企科研机构和创业文献数据库,专门用于开展和促进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第二,加大创业基金的投入,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第三,德国高校创立了创业教育的教授席位制度,从而形成了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为基础的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体系[2]。

(二) 美、英、德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梳理

在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一般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类,学校不但有从事创新与创业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而且还会聘请校外优秀的企业家或成功的创业者进行兼职授课。学校特别重视对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通过实践锻炼或学习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际教学水平。英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分为创新型和创业型两大类,高校也出台了诸多政策鼓励教师的创新和创业行为,如中央兰开夏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普利茅斯大学等都鼓励各个层面的学术型和专业型教师积极进行创新创业[3]。高校会邀请诸多企业家和创业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教学,如牛津大学的“创业与商业技能课程”,有一半的课程是由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转让处主管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承担[4]。在德国,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既鼓励部分专业教师从事相关教学和研究,同时也聘请校外有成功创业经验和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共同进行创新和创业课程教学。

(三) 美、英、德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的梳理

在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层次的正规学历教育体系。高校不但有完备的专业创新创业课题体系,还具有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真正让创新创业教育做到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教学,依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色设置不同创新创业课程,从而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科专业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具备从事创新创业实践的专业基础,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效。英国高校的创业课程类型较多,不同学校的课程设置和类型也有较大差异,总体包含四类:创业、创新、创新管理和技术转移管理。还有部分高校开设了女性、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等特殊人群创业的相关课程,引导和鼓励特殊群体进行创业。在德国,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除创业选修课和创业培训课之外,还会积极举办一些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分享会等活动和讲座,以促进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分析与思考

在分析美、英、德三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可以把其好的经验和可借鉴的做法总结为几个方面:在制度与理念建设方面,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在法律保障、资金支持,培训指导、创新创业研究、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较为成熟,而且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都各具特色,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更为成熟,更为体系化和大众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不仅注重培养校内的专职教师,而且还聘请校外的兼职教师,不仅建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而且还鼓励专业教师把创新创业的理念融入相应的专业学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组织和指导实践,因此,国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不仅具备专业属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创新和创业属性;在学科建设方面,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既有单独的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选修课,还更注重专业课程融入创新创业理念的发展,其课程结构更为优化,涉及学科范围更加广泛,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于一种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和标准化的正规学历教育。

相比之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制度建设方面,由于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理念及实践都不成熟,目前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大都停留在开设创业基础课、对创业计划竞赛指导层面,很难有效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创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因此,需要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更加合理和符合实际的政策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但师资队伍成分相对单一,只有少数高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且数量也相对较少,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师资是由其他专业老师兼职或“临时转型”,其知识结构尚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而且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论是配备数量,还是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与国外有一定差距;在课程建设方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大都独立于其他学科,一般单独开设创业基础课、创新思维开发等相关创新创业课程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且课时较少,尚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学科建设之中,且课程设置缺乏学科的专业性和教学的系统性,要形成成熟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仍然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予以创新。

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在分析和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其前提是要立足我国国情,不能全部都是“拿来主义”,更重要的是在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予以创新,结合我国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吸收可以借鉴的做法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助推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一)立足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属性,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跨界和融合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晚,国家和各地政府以及各高校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和高校教师创新创业的政策,使得近几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迅速,但完全融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涉及的不仅是“如何创办企业”,还包括许多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其他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辨别生活机遇的能力;通过产生新想法和组合必需资源来寻找机遇的能力;创业和管理新企业的能力;富有远见和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5]。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将来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继续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但要构建专门的创新创业学科体系,同时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融入其他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跨界和融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创新性人才。

2.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与完善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有力的政策可以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保驾护航。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许多先进的理念和发展模式仍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但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制定具有我国创新创业特色的政策和发展模式,注重政策的落实和可操作性,既要不断创新支持政策,也要不断完善原有的相关政策,使政策的实施真正能够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动,形成合力,以保障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 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不同于传统的学科理论考试,不能以成绩作为判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好坏的标准。创新创业教育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最终要以学生的思想观念提升和创新实践来检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它的实践意义。所以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首先,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实习、实验教学、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通过专业学习的各个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本专业的科技创新竞赛和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通过参加比赛,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让想法变成现实,从而加强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再次,加强学校创业孵化园、创客空间等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团队聘请创业导师,提高必要的创新创业服务与指导,从而为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另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必需的资金支持,用于学科建设及研究、竞赛开展、孵化基地建设等等,从而保障创新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突出实践的教育理念,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为学生搭建校外实践平台,进一步拓宽实践的渠道,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走进企业,了解企业,从而更有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实践性。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理论水平高与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1. 优化师资结构,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根据国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一般由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老师两部分组成。校内专业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创业经验和较多的创新成果;校外兼职教师,一般是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成功企业家或是创业者。在我国,高校教师一般很少有创业或企业挂职经验,同时高校也很少会聘请校外人士到学校兼职授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仅仅教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立足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高校聘请校外的优秀创业者、知名企业家等到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形式包括讲座、沙龙或直接授课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因此,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2. 注重师资培训与管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当今经济社会变化较快,教育发展也日新月异,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才能满足目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我国,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相对较少,大部分创新创业师资也是临时转型,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老师不仅了解金融、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诸多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对学生不仅有理论的培养,还需要有实践的指导,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创新创业师资的培训。一方面,学校要积极为老师提供培训平台和机会,包括相关专业培训、创新思维训练的培训、KAB项目培训以及SYB项目培训等等,提升老师综合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强在校老师与校外企业家的交流和沟通,同时积极组织老师到企业参观、实训和挂职,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和能力。

3. 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教学内容和理念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其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同于当前的授课形式。因此首先在保障理论知识教授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通过创立项目、开设创业论坛、企业实践参观等形式,拓宽实践教学渠道,让学生切实体验创业的过程,真正了解如何创业。其次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应当灵活多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观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充分讨论,自己创建项目,还要走出课堂,与企业、企业家直接接触,因此,分组讨论法和实践教学法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要着重增强教学的启发性、实践性和互动性。

(三)全面加强学科建设,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教学

1.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其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类相关课程,但仍然存在学科建设不健全、课程设置随意、课程课时较少等问题,尚未形成系统的专业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学科角度讲,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学科范围广,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创新创业教育的属性又决定了它是一门以实践为主导的课程。因此,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首先,要开发专门的创新创业主导类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加强与各学科专业的融合,把创新和创业理念融入到专业教学之中,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再次,规范设置相应实践课程,包括企业参观和实习、创业项目研讨、创业讲座等等,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学科教学,不仅仅需要课堂上理论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实践的指导,这就要求在开发和建设创新创业课程的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课时设置的比例要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同时,其理论课程的内容不可过于单一,注重多学科的融合,不仅包括创新和创业方面的知识,还应包括金融、财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诸多相关学科知识。实践性课程设置要规范和合理,一方面同学们不仅有创建项目的实践体验,还可以聘请校外知名学者和成功企业家走进课堂,进行授课;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同学们走出课堂,走进知名企业或正在创业期的公司,真实了解企业如何运营与管理。这样,灵活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可以激发同学们对创新创业的热情。

3. 扩大主导课程的实施范围,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相比传统的学科教学,其更注重思维的创新、意识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的养成、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以及创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一系列的学习虽然不会像取得学习成绩那样效果迅速,却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高校应开设与创新创业课程相关的通识必修课,规范课程设置,扩大课程的实施范围,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1] 郝杰,吴爱华,侯永峰.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7-12.

[2] 杨秋宁.德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人民论坛,2014(32):235-237.

[3] 黄兆信,张中秋,赵国靖,王志强.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特色及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39-44.

[4] 乔明哲,陈忠卫.英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9(36):92-96.

[5]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1(3):9-11.

2018-02-09;

2018-11-15

崔鹏(1986—),男,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联系邮箱:511413014@qq.com

G640

A

1674-893X(2018)06−0070−04

[编辑:游玉佩]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