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对嘉兴高校的实证研究

2019-01-12 07:38张圣婴胡小玲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嘉兴专业课程意愿

张圣婴,胡小玲



大学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基于对嘉兴高校的实证研究

张圣婴,胡小玲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浙江嘉兴,314051)

创业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重要因素,虽然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但很少有文献对创业教育中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特质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对嘉兴高校2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有效数据,结果发现:创业教育课程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相关,理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相关,而模拟实训法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在统计意义上不相关,教师个人特质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相关。

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业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选择。然而,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创业的高度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资源的有限性都不断对创业者提出挑战,这就为创业教育的存在提供了充分的必要性依据[1]。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2015年1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2015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允许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然而,大学生创业与否与许多因素有关。相关研究表明,政策、金融支持、创业教育和培训、外部商业环境、市场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文化及社会规范等创业环境要素对创业意愿都有一定的 影响[2]。

本文主要通过调研嘉兴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研究分析创业教育中课程类型、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可以作为嘉兴各大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参照。

二、变量的选择以及研究假设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是开一门创业相关课程那么简单,它包括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方法梳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好的创业教育应该有一套完整、独立的学科体系。基于此,本文提炼出创业教育三个变量:创业课程、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特质。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专业课程和“互联网+创业课程”等。创业基础课程是对创业相关内容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梳理;创业专业课程是指针对创业的某个内容进行详细讲述,如创业团队建设、创业融资、创业会计、创业政策等内容;“互联网+创业课程”则讲解与互联网创业相关的内容。

创业教育教学方法有理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模拟实训法,理论教学法局限于课堂上的分享,包括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包括项目教学、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模拟实训法则是大学生通过使用系统平台进行模拟实训了解创业的教学方法。

赵磊将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分为三类:一是专职教师,他们专门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活动;二是校内兼职教师,包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及其他专业的教师;三是校外兼职教师,业管理、技术专家、政府人员、风险投资家等。他们熟悉经济管理理论和市场规律,对创业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把握能力[3]。这种划分方法同样适用于嘉兴高校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类型的划分。

创业意愿是潜在创业者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是人们具有类似于创业者特质的程度以及人们对创业能力的一般描述[4]。创业意愿主要包括创业认知、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

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原假设:

H1:学习创业相关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专业课程、“互联网+创业课程”) 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是一致的,即学习不同创业相关课程对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差异。

H2: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差异。

H3:不同教师的个人特质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没有显著差异。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测量创业教育的类型,包括创业课程、教学方法、授课老师的类型等;第三部分是创业意愿的量表。所有量表均采用 Likert 五级量表进行打分(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比较同意,5=完全同意)。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创业教育调查问卷

(二)样本与数据

本文选取了嘉兴的三所高校即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嘉兴学院、嘉兴南湖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样本收集是在2017年9月15日之前完成的。其中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共发放调查问卷138份,嘉兴学院发放调查问卷55份,嘉兴南湖学院发放调查问卷25份。最后回收20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约为94%。以SPSS19.0为统计分析工具,表2为样本的分布情况。

表2 样本情况分布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检验

为确定样本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克朗巴哈Alpha系数来测算量表的一致性,对调查样本进行了信度检验。一般认为,若Cronbach α系数的值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借助SPSS19.0对问卷的创业意愿量表进行信度检验时,Alpha值为0.876,表明问卷的信度较高。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1. 创业基础教育是嘉兴高校创业教育的主流

有70%的大学生表示学习过创业基础教育课程,47%的大学生表示学习过“互联网+创业教育”课程,只有28%的大学生选修过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可见嘉兴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以创业基础教育为主。

2. 理论教学法是嘉兴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理论教学法依然是嘉兴高校的主要教学方法,占比78.8%;其次是系统模拟实训法,占比33.5%;而实践教学法占比最少,为20.3%。这与我国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密切相关。

3. 校内兼职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主要授课老师

调查数据显示,创业教育授课老师中,有55.4%的授课老师为校内兼职教师,这其中有48%为相关专业的任课老师,52%为学校辅导员;校外兼职老师如企业家、创业者、企业高管等占比15.9%;校内专职教师占比9.9%;另外有18.8%的教师类型身份未知。可见,大学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主要还是包括企校内的兼职教师。

(三)方差分析

1. 不同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

在对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专业课程、“互联网+创业课程”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创业基础课程与 “互联网+创业课程”对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无显著差异;而创业专业课程在与创业基础课程、“互联网+创业课程”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方面进行比较时,却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创业基础课程和“互联网+创业课程”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是相同的,而创业专业课程与这两类课程(即创业基础课程和“互联网+创业课程”)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是有差异的。

2. 不同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

对理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模拟实训法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大学生创业认知均无显著差异。无论是理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还是模拟实训法,这些教学方法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是相同的。虽然大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但从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理论教学法与实践教学法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方面同样重要。

3. 不同教师类型对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

对教师类型中的有创业经验、有相关专业背景、有个人魅力进行方差分析时发现,有创业经验、有个人魅力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无显著差异,这两者与有相关专业背景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方面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有创业经验和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在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方面是相同的,即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可以传授自身的创业经验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认知,而没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升个人魅力如幽默感、气质、渊博的学识等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认知。而是否有相关专业背景对提升大学生创业认知的影响得分最低,这也表明创业教育授课老师并不是非得要求有相关的专业背景。

(四)相关分析

1. 不同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意愿的相关分析

通过SPSS19.0对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意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专业课程、“互联网+创业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态度、创业行为均有显著影响,创业教育课程均在0.01的显著水平上,与大学生创业态度显著相关。除创业基础课程与大学生创业行为在0.0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相关外,其他两类课程均在0.01的显著水平上与大学生创业行为显著相关。这也验证了假设H1,即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表3 创业教育课程与创业意愿的相关分析

创业基础课程互联网+创业课程创业专业课程 我会留意创业机会0.577**0.484**0.499** 我有创业打算0.156*0.257**0.230**

注:*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2. 不同教学方法与创业意愿的相关分析

将不同教学方法与创业意愿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创业态度、创业行为均有显著影响,而模拟实训对大学生创业态度、创业行为在统计意义上均无显著影响,如表4所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尤其是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业态度、创业行为均在0.0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相关。而高校鼓励采购的模拟实训软件并不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认知,H2假设成立。

表4 不同教学方法与创业意愿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 教师个人特质与创业意愿的相关分析

将教师的创业经验、个人魅力、专业背景与创业意愿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教师特质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较小,仅得出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与大学生创业行为在0.05显著水平上显著相关,其他显示均不相关。这也表明大学生是否有创业意愿与授课教师个人特质如是否有创业经验、相关专业背景、个人魅力等无关,如表5所示。H3假设不成立。

表5 不同教师特质与创业意愿的相关分析

注:*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五)回归分析

将创业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专业课程、“互联网+创业课程”)、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模拟实训法)、教师特质(创业经验、专业背景、个人魅力)与创业意愿(包括创业态度和创业行为)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模型1为创业态度与各要素的方程回归,可决系数2=0.547,Sig为0.000,模型2为创业行为与各要素的方差回归,可决系数2=0.483,Sig为0.000,这表明两者的方程的拟合度是有显著意义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态度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创业基础课、“互联网+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法、教师个人魅力、理论教学法。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互联网+创业课程”、实践教学法、创业专业课程、创业基础课、理论教学法、教师有创业经验。

表6 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回归分析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嘉兴高校中的20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创业教育中的各要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在创业认知方面,创业基础课程、“互联网+创业课程”均能提升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在教学方法方面,不管是理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还是模拟实训法,均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认知;在教师个人特质方面,有创业经验和有个人魅力的教师对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比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更为显著。

第二,创业教育课程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均显著相关,即不管何种创业教育课程,它们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理论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显著相关,而模拟实训法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在统计意义上无显著相关。教师个人特质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无统计意义上的相关。

针对以上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积极开设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创业专业课程、“互联网+创业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嘉兴高校还可以进一步普及创业教育相关课程,这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可以先在大一、大二年级普及创业基础课程,包括创业基础导论课程和“互联网+创业导论课程”;在高年级增加创业专业课程,如“创业融资”“创业团队建设”“创业管理”等创业专业课程。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表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重要,嘉兴高校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而学生的态度是重实践、轻理论,但事实上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要。虽然模拟实训并不能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但模拟实训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认知。所以创业基础课程可以选择理论教学法和模拟实训法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认知,而创业专业课程可以以实践教学为主,以项目驱动、实地调研为辅,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

第三,提升教师个人魅力。教师个人魅力包括教师的个人气质、幽默感、渊博的学识等。创业教育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创业教育授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增加实践经验,提升个人魅力,对创业具有热情,充满自信等,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创业教育授课教师。

[1] 胡彬彬.西部地区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贵州省5所高校的实证调研[J].重庆高教研究,2015,3(4):6-11.

[2] 顾璕佶.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的研究——以江苏省4所高校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6.

[3] 赵磊.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 范巍,王重鸣.创业意向维度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 人类工效学,2006,12(1):14-16.

2018-07-31;

2018-11-20

张圣婴(1998—),女,辽宁大连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胡小玲(1987—),女,江西上饶人,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高等教育;联系邮箱:460535104@qq.com

G641

A

1674-893X(2018)06−0054−04

[编辑:胡兴华]

猜你喜欢
嘉兴专业课程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初心》
浙江嘉兴卷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