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宏,苏毅
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
谭宏,苏毅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会计第二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可以构建一个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假设模型。实证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源地域背景在其中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不仅对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以创业意愿为中介变量对创业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感知行为控制也直接对创业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男性、家庭创业背景和经济发达地区背景是高职大学生产生创业行为的重要身份特征。
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实证研究
《全球创业观察2015/2016中国报告》指出,青年是中国创业活动的主体。在大学生这一青年创业群体中,高职大学生正在迸发出巨大的创业潜力。研究表明,具有创业意愿的高职在校大学生比例高于本科生在校大学生比例[1],近年来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也已经超过了本科生[2]。目前,国内外学者虽然已经对本科大学生创业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是针对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创业行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却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研究,相关的定量实证分析则更为罕见。因此,本文拟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面向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假设模型,然后根据这个假设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开展问卷调查,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TPB)和创业事件理论模型(SEE)已经为研究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两者有交叉和相似之处,但TPB在解释和预测的细节上更为清晰和连贯[3]。因此,本文基于TPB对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进行研究。
TPB认为,个体行为意愿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4]。Bird最早提出,创业意愿是将创业者的注意力、精力和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目标的心理状态[5]。创业意愿反映了创业行为的主观状态,并且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行为[6]。这意味着高职大学生只有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创业意愿,才会去实施创业行为。而由于创业行为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等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创业行为的内涵与外延尚未达成共识。本文调查的在校高职大学生除了小部分利用微店和淘宝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创业以外,大部分都没有创业经历。因此他们的创业行为主要处于创业准备阶段[7],包括制定创业计划、寻找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以及积累创业资源等行为。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关系。
虽然创业意愿是创业行为的前提,是解释和预测创业行为的最佳变量[3],但是由于受到个体特质或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创业行为并不是创业意愿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对于高职大学生而言,创业意愿更加难以有效地转化为创业行为。因此有必要探究哪些因素可能在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和高职大学生创业的特点,把性别、家庭创业背景、生源地域背景、年级和兼职工作经历等因素作为创业意愿影响创业行为的调节变量进行研究,并提出以下假设:
H2:性别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
H3:年级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
H4:生源地域背景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
H5:兼职工作经历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
H6:父母成功的创业经历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
H7:父母失败的创业经历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变量。
TPB认为,行为意愿受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因素的影响[4]。行为态度是指个人对其行为所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4]。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是基于对创业的认知和评价所形成的态度。其中既包括高职大学生对自己创业信念的评价(即自己对创业行为结果能否实现的预期),也包括他们对创业行为结果的评价。他们的创业态度越积极,创业意愿就越强烈。主观规范是指高职大学生所感知到的外界社会对其创业的支持程度。外界社会的影响主要来自亲友、同学和导师等“重要人群”(significant others)的想法。这些“重要人群”对创业越支持,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越强烈。感知行为控制是高职大学生感知到的执行创业行为的难易程度。尽管执行创业行为所需的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等属于客观因素,然而高职大学生感知行为控制的强弱程度取决于其对这些客观因素的主观感知。如果高职大学生对自己的创业能力充满信心,并且认为具备了必要的创业资源和良好的创业机会,那么他们的创业意愿就会增强。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意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 系[8]。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8: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对创业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
H9:高职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对创业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
H10:高职大学生的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
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行为除了受到创业意愿的直接影响,还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间接影响。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1: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态度通过创业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业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H12:高职大学生的主观规范通过创业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业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H13:高职大学生的感知行为控制通过创业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业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受到创业资源、创业机会和创业能力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准确的感知行为控制可以反映这些行为控制因素的状况[3],因此它可以替代这些客观因素直接影响创业行为。此外,创业态度和主观规范都是较为复杂的影响因素,并且尚无实证研究验证这两者是否能够直接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如下 假设:
H14:高职大学生创业态度对创业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关系。
H15:高职大学生主观规范对创业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关系。
H16:高职大学生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假设模型如图1所示。
注:虚线箭头代表通过创业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创业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根据假设模型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两个部分。问卷的第一部分是“受访者基本信息”,主要用于了解受访者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域背景、兼职工作经历、家庭创业背景等因素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可能出现的调节作用。问卷的第二部分“受访者创业态度和行为量表”,则是根据高职大学生创业的特点,参考邴浩[9]、刘宇娜[10]等国内学者较为成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量表而设置。“受访者创业态度和行为量表”共计28个题项,包括测量高职大学生创业态度的6个题项(A1−A6),测量主观规范的4个题项(B1−B4),测量感知行为控制的10个题项(C1−C10),测量创业意愿的3个题项(D1−D3),以及测量创业行为的5个题项(E1−E5)。各题项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点量表的正向记分法:“1”表示非常不符合,“2”表示不符合,“3”表示不确定,“4”表示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
正式调查之前的问卷前测共发放问卷125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本文运用SPSS软件计算的《受访者创业态度和行为量表》α信度系数均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然后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各变量提取公因子后的累计方差比例均大于0.6,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在正式调查中,面向江西地区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发放问卷482份,回收问卷453份,有效问卷427份。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分布如表1所示。
对受访者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见表2)发现,创业意愿各题项均值在3~4之间(不确定和符合之间),创业行为各题项均值在2~3之间(不符合与不确定之间)。这初步表明被调查的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比创业行为更为明显。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
表2 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描述统计分析
1. 效度分析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量表中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五个构念进行因子分析。首先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因子,然后运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因子分析表(见表3),发现五个构念所提取的主因子解释总变异方差大都介于50%~70%之间,绝大多数因子载荷大于0.6,这说明量表数据结构效度较好。
2. 信度分析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量表各构念及其维度进行信度检验(见表4),发现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及其维度的α系数均大于或等于0.7,说明量表调查数据具备较好的信度。
3. 样本正态性检验
本文运用SPSS软件计算各观测指标数据的偏度系数,其绝对值在0.12~0.83之间,远小于2;峰度的绝对值在0.01~0.93之间,远小于5;各观测指标的中位数与算术平均数数值也较为接近,可以认为数据基本上服从于正态分布,可进行后续的T检验以及结构方程模型中的最大似然估计。
表3 因子分析表
表4 量表信度分析汇总表
本文首先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出“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两个因子,并计算各个个案在这两个因子上的因子得分。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域背景、工作经历背景、家庭创业背景的高职大学生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方面的差异(见表5)。
表5 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T检验
注:**表示5%的显著水平
由上表可知,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域背景、工作经历背景、家庭创业背景的高职大学生在创业意愿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不同性别、生源地域背景和家庭创业背景的高职大学生在创业行为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男性、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父母有成功或失败的创业经历的高职大学生更可能产生创业行为。
研究假设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根据图2和表6可以发现:
(1)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48,H1假设得到验证。
图2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
表6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结果
注:**表示5%的显著水平
(2)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意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25和0.46,H8、H9、H10假设得以证实。
(3)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5和0.43,H11、H13假设得到验证。主观规范对创业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17,H12假设未得到验证。
(4)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通过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间接效应)分别为0.12、0.12和0.22,H14、H15、H16假设得到验证。
本文以创业行为为因变量,分别以创业意愿、性别*创业意愿、年级*创业意愿、生源地域*创业意愿、兼职工作经历*创业意愿、父母成功创业经历*创业意愿、父母失败创业经历*创业意愿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高职大学生的性别、年级、生源地域背景、兼职工作经历和家庭创业背景等因素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详见表7)。
表7 调节效应检验分析
注:**表示5%的显著水平
通过上表可知,在本文预测的诸多调节变量中只有生源地域背景在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即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更容易转化为创业行为。
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感知行为控制是影响程度最高的因素。这一发现与刘加凤[8]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常州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吻合,与Autio等人[11]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北欧和美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比较一致。如前所述,感知行为控制是对创业客观因素的评价。因此,这一结论说明国内外大学生对待创业都比较务实,既会考虑客观条件的制约,也会被客观条件的改善所激励。但本文和刘加凤的结论与Autio等人的结论不同之处是,我国大学生的主观规范也对创业意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北欧和美国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对创业意愿的正向影响作用却不显著。这一区别既可能和实证研究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不同有关,也可能和国内外的文化背景不同相关。主观规范源于个体的外界社会影响,因此它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相较于欧美,我国的集体主义文化背景更加深厚。因此我国大学生会比欧美大学生更加尊重和服从外部“重要人群”的想法,其主观规范对创业意愿影响也可能更为 显著。
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以创业意愿为中介变量,对创业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间接效应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2、0.12和0.22)。除此以外,感知行为控制还能够显著地直接正向影响创业行为,其直接影响作用(路径系数0.43)甚至大于其间接影响作用(路径系数0.22)。而创业态度对创业行为的直接影响虽然显著,但是与感知行为控制相比,这种直接影响却微乎其微(路径系数仅为0.05)。这表明高职大学生的感知行为控制与其他两个因素相比,更可能直接预测创业行为的发生。
此外,感知行为控制对创业行为的总路径系数为0.65(包括直接效应0.43,间接效应0.22),远大于创业态度的总路径系数0.17(包括直接效应0.05,间接效应0.12)。这表明感知行为控制在以上三个影响因素中,对于预测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在校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主要处于创业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创业行为的关键是整合创业资源,抓住创业机会[7]。这和感知行为控制密切相关:高职大学生进行资源整合首先要正确地评价自身的创业资源和创业能力,而后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而只有正确地评价创业环境和创业机会才能抓住创业的机会。《全球创业观察2016/2017报告》指出,中国创业者感知到具备创业能力和感知到创业机会的人群比例均低于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而在中国的创业生态系统各要素的评分中,学校创业教育和商业/法律基础也低于亚太地区的平均分。这不仅要求政府和社会为高职大学生在内的创业者提供更加有利的创业环境,而且也要求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着重提升大学生创业的自我效能感,并且使自身的创业资源和外部的创业环境更好地予以匹配,从多方面促进高职大学生形成正向的感知行为控制。
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其他直接影响创业行为的路径相比较,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直接效应为0.48)最大。这表明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直接影响程度最大。不仅如此,创业意愿还是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影响创业行为的中介变量。因此,创业意愿在本文的假设模型中是创业行为的关键性预测变量。这意味着通过创业教育等措施激发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将会有效地促进其形成创业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文预测的诸多调节变量中只有生源地域背景在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其中,来自经济发达地区是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转化成创业行为的“催化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问卷调查后进行了深入的个案访谈,从中发现了两个重要原因。一是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高职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周围创业文化的熏陶,从而较早地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创业信念。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毕业后大多返回生源地就业。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有着更好的创业环境和丰富的创业资源以便其执行创业行为。这一现实情况可能促进高职大学生产生从创业意愿向创业行为转化所必需的实施意愿(implementation intention)。实施意愿激发了创业行为的自觉性,为创业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信的承诺[12]。
胡闲秋等人发现,本科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女大学生[13]。而李静薇等人却发现,不同性别的本科大学生在创业意愿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男生在创业行为上显著高于女生[14]。本文发现,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域背景、工作经历背景、家庭创业背景的高职大学生在创业意愿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不同性别、生源地域背景和家庭创业背景的高职大学生在创业行为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具体而言,男性、家庭创业背景和经济发达地区背景是高职大学生产生创业行为的重要身份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有成功或失败的创业经历的高职大学生更可能产生创业行为。这意味着面对创业这一自觉、自愿的行为,当代高职大学生不只是单一地服从父母和师长等“重要人群”的期望,而且会选择身边具有示范意义的榜样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和学习。大学生涉世不深,能够接触到的创业榜样主要是有创业经历的父母等家庭成员。他们更多地接触创业榜样,就更可能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愿望[15]。虽然创业榜样对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是有无创业榜样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对高职大学生是否产生创业行为造成显著差异。因此,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有针对性地寻找大学生能够接触到的创业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帮助大学生实现自己的创业愿望。
[1] 洪大用,毛基业.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20.
[2] 王心焕,薄赋徭,雷家骕.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兼对本科生与高职生的比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9):116-124.
[3] KRUEGEL N. Competing Models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0, 15(2): 411-432.
[4]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2): 179-211.
[5] BIRD B.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ial Ideas: The Case for Inten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8, (13): 442-454.
[6] 宁德鹏,葛宝山.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理研 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17(10):55-57.
[7] 刘益平,张燕.基于Timmons创业过程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 135-141.
[8] 刘加凤.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分析[J].高教探索,2017(5):117-122.
[9] 邴浩,杜涵,罗婧.创业行为与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76-82.
[10] 刘宇娜,杨立国.创业意愿对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78-85.
[11] AUTIO E, KEELEY R H, KLOFSTEN M, PARKER G G C, HAY M.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students in Scandinavia and in the USA[J]. Enterprise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Studies, 2001, 2(2): 145–160.
[12] AJZEN I, CZASCH C, FLOOD M G.From Intentions to Behavior: Implementation Intention, Commitment, and Conscientiousness[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09, 39(2): 1356-1372.
[13] 胡闲秋,李海垒,张文新.大学生认知风格与创业意向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14(1): 87-94.
[14] 李静薇.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200-206.
[15] BYGRAVEWD. Theory building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paradigm[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3, 8(3): 255-280.
2018-03-09;
2018-11-0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JC1517)
谭宏(1975—),男,四川成都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学,联系邮箱:nelsontan@sina.com;苏毅(1982—),男,辽宁锦州人,江西财经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统计学、职业教育
G647.38
A
1674-893X(2018)06−0025−07
[编辑:何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