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杀虫剂对茶褐蓑蛾的田间防效

2018-03-29 03:05董照锋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氯氟氰苏云金虫口

董照锋,李 俊,任 岗

(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陕西 商洛 726000)

商洛地处陕西秦岭东段南麓,是中国最北端的产茶区,茶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商於古道”时期[1],2017年茶园总面积达到2.97万公顷,可采摘面积达到2.21万公顷。近年来,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和冬季气温回暖,致使茶园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危害程度加重。茶褐蓑蛾(Mahasena colona Sonan)近3年已经成为商洛部分茶区的主要害虫,2017年9月份在商南县富水镇茶坊村山地茶园调查,严重区域虫口密度达到252头/m2,茶树叶片布满半透明的圆形枯斑,甚至只残留茶叶叶脉,对茶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国内关于茶蓑蛾类害虫的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早期的研究文献。夏英三[2-4]研究了茶褐蓑蛾的生物学特性,王启永等[5]研究了茶褐蓑蛾雌蛹重与产卵量的相关性,王凤英等[6-7]开展了茶褐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陈守华等[8]曾泛泛地报道了商洛山阳县发生茶蓑蛾。通过对文献的分析,关于茶褐蓑蛾防治技术的研究较少,文献所涉及的防治药剂大多数已经禁止生产、禁止在茶树上使用或已淘汰。为了筛选出既能有效控制茶褐蓑蛾幼虫危害,又能满足生态环境安全及茶叶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药剂,为防治茶褐蓑蛾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课题组开展了4种农药的田间防治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商南县富水镇茶坊村山地老茶园,茶园面积8.5公顷,应试品种为紫阳群体种,树龄13 a,单行单株,平均树幅1.5 m,试验地块水肥条件及生产管理水平一致,周围均为茶园。

1.2 供试药剂

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苏云金杆菌8000 IU/μL悬浮剂,江西顺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0.3%苦参碱水剂,江苏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0.5%印楝素乳油,山东惠民中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生产。

1.3 试验处理

试验按随机区组设计[9]。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共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21 m2。考虑到茶叶作为饮品的特殊性,为了保证供试药剂的安全性,试验选择了1种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1种微生物农药和2种植物源农药作为供试药剂。供试药剂的稀释倍数按照农药说明书的建议常规用量进行配制。

处理1为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处理2为苏云金杆菌8000 IU/μL悬浮剂600倍液;处理3为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处理4为0.5%印楝素乳油300倍液;处理5为CK(空白对照)。

1.4 施药方法

茶褐蓑蛾秋季危害高峰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幼虫多数为2~4龄。由于4龄前幼虫食量较小,参试药剂多数为胃毒型农药,因此将试验选在10月中下旬进行。喷药器械采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共进行2次喷药防治,第一次喷药时间为2017年10月13日,第二次喷药时间为2017年10月23日,第一次喷药时多数幼虫处于2~4龄,施药后24 h内均无降雨。

1.5 调查及计算方法

由于茶褐蓑蛾施药后处于初死或僵死状态时多数粘着在茶树叶片或枝条上,并且死亡后幼虫仍在护囊内,极不便于调查,为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第一次喷药前进行虫口基数调查,第一次喷药后不调查防效,于第二次施药防治后第10天调查记载各小区活虫数,对于难以判定是否死亡的幼虫需剥开护囊观察。虫口调查采用定点调查,方法是每个小区选定1个1 m2虫口密度较大的点,用白色编织绳框定标记,作为防前、防后各次调查活虫数的固定点,以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10-11],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

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药前活虫]×100

防治效果(%)=[(处理的平均虫口减退率-对照平均虫口减退率)÷(100-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1。4种供试药剂中,无论是化学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还是微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或者是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对茶褐蓑蛾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第2次施药后第10天调查,结果显示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防治效果高达98.35%,其次是0.5%印楝素乳油300倍液、苏云金杆菌8000 IU/μL悬浮剂6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防治效果分别为97.66%、93.12%和88.34%。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LSD法)表明,4种参试药剂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对照;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0.5%印楝素乳油300倍液差异不显著,且二者显著高于苏云金杆菌8000 IU/μL悬浮剂600倍液和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而0.5%印楝素乳油300倍液与苏云金杆菌8000 IU/μL悬浮剂6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苏云金杆菌8000 IU/μL悬浮剂600倍液与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杀虫剂对茶褐蓑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注:以上数据为3次重复平均值,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0.01、0.05水平差异显著。

3 讨论

通过试验和数据分析,在生产中可以选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0.5%印楝素乳油300倍液、苏云金杆菌8000 IU/μL悬浮剂6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400倍液防治茶褐蓑蛾幼虫,安全且防效好。由于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和0.5%印楝素乳油300倍液对茶褐蓑蛾的防效没有显著差异,生产中可以用植物源农药0.5%印楝素乳油替代化学农药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达到高效、绿色、安全的防治效果。

调查中发现,在商洛这样的北端茶区,茶褐蓑蛾秋季危害高峰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下旬,建议此时对虫口密度大的茶园采用连续2次施药防治,2次施药间隔期10天左右。秋季危害高峰期防治一方面能够降低越冬虫口基数,另一方面减少春茶农药污染。在翌年春季于春茶采摘完毕后的5月中、下旬对虫口密度仍较高的茶园再防治一次,可以有效防治其发生危害。

[1] 董照锋.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商洛茶业竞争力研究[J].茶叶学报, 2017, 58(2): 85-90.

[2] 夏英三.茶褐蓑蛾的初步研究[J].茶叶科学简报, 1993(4): 17-18.

[3] 夏英三.茶褐蓑蛾蛹重与产卵量的回归分析[J].茶叶通报, 1992(3): 34-35.

[4] 夏英三.茶褐蓑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昆虫知识, 1991, 28(2): 94-95.

[5] 王启永, 夏英三.茶褐蓑蛾雌蛹重与产卵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 2005(12): 33-34.

[6] 王凤英, 王玉堂, 夏英三.茶褐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茶叶, 1997, 23(4): 25-27.

[7] 王凤英, 王玉堂, 夏英三.山东省茶褐蓑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植物医生, 1999, 12(2): 25-27.

[8] 陈守华, 王四清. 茶树蓑蛾类害虫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村科技, 2013(15): 28.

[9] 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3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3: 17-27.

[10] 王鸣华, 沈慧敏, 周小毛.植物保护化学实验[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175-176.

[11] 刘 飞, 尹 鑫, 陈洪波, 等.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J].湖北植保, 2015(5): 27-28.

猜你喜欢
氯氟氰苏云金虫口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高分子助剂G-103改善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刺激性的研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苏云金杆菌林间防治竹舞蚜试验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16000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桃树梨小食心虫的田间防效
梨使用氯氟氰菊酯后安全间隔期为21天
金银花储存过程中高效氯氟氰菊酯降解动态的初步研究
一种防治小菜蛾的菌剂制备方法和药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