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福,图 雅
(1.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经济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2.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牧区发展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近年来,内蒙古畜牧业为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农牧民收入增长及国家牛羊肉乳制品绒毛稳定供应做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至2016年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由11050.5万头(只)上升为13597.9万头(只),增长23.1%。其中,羊头数由7514.7万只上升为10730.5万只,增长42.8%;牛头数由783.82万头上升为1151.1万头,增长46.8%。同时,牛羊肉、绵羊毛、山羊绒产量也较快增长,牛肉产量由39.05万t上升为55.6万t,增长42.4%;羊肉产量由80.99万t上升为99.0万t,增长18.01%;牛奶产量由877.45万t减少为734.1万t,下降16.3%;绵羊毛产量由9.82万t上升为13.3万t,增长35.4%;山羊绒产量由6787吨上升为8498.2吨,增长25.2%。2006年,牛肉、羊肉、牛奶、绵羊毛、山羊绒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22.3%、24.9%、25.3%、36.7%,2016年牛肉、羊肉、牛奶、绵羊毛、山羊绒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8%、21.6%、20.4%、29.7%(2015年)、43.5%(2015年)。2016年与2006年相比,除羊肉和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重有所下降外,牛肉占全国产量的比重所有上升,其中2015年绵羊毛、山羊绒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远高于2006年。可见,10年间内蒙古牛肉、羊肉、牛奶、绵羊毛、山羊绒产量增长较快,然而畜产品总消费需求趋势却进入低迷态势。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作为全国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内蒙古畜牧业与全国一道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
在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了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的阶段性变化,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为内蒙古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要求。具体来说,内蒙古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考虑三大问题:一是为什么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谁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怎样进行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近两年连续大面积干旱,部分地区牧民生产生活使用的井水供不应求,甚至出现干枯,牧民不得不从远处拉水并且限量打水,造成牧民生产生活的水资源成本始终居高不下。
2.路网建设落后。牧区路网建设具有投资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路网建设落后的短板恰恰是牧民生产生活交易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有关部门应把牧区路网建设作为完善基础设施的首要目标。
3.生产用电紧缺问题突出。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虽然已基本解决了牧区牧民生活用电问题,但生产用电短缺问题仍较突出,这也是牧民生产成本较高进而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牧草储备能力较弱。牧区防灾减灾能力较弱,尤其饲草料储备能力十分薄弱,导致畜牧业生产中饲草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左右,这也是内蒙古畜牧业稳定发展和牧民收入增长及缺乏竞争力的突出“短板”。牧区一旦遭受“旱灾”或者“雪灾”,牧民将付出惨重代价,因此,牧区牧草储备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1.内蒙古畜群结构和肉类供给失衡
由于利益的驱动、政策的推动、市场的拉动,内蒙古肉羊头数增长较快。肉羊头数由2005年的8713.02万只上升为2015年的10736.49万只,增加2023.47万只,增长23.2%。其中,绵羊头数由5904.31万只上升为8266.80万只,增加2363.49万只,增长高达40.0%;山羊头数由2808.71万只下降为2469.69万只,减少339.02万只,下降12.1%。可见,绵羊给农牧民带来了较大实惠,长此以往畜群结构容易出现“羊独大”失衡现象。2005年牧业年度,内蒙古大牲畜和羊合计为6203.23万头(只),其中,牛占7.5%、马占0.8%、驴占0.9%、骡占0.4%、骆驼占0.2%、羊占90.3%,绵羊占大牲畜和羊合计头数的61.2%、山羊占29.1%。到2015年牧业年度,内蒙古大牲畜和羊合计为12094.76万头(只),其中,牛占9.3%、马占0.7%、驴占0.9%、骡占0.2%、骆驼占0.15%、羊占88.8%,绵羊头数占大牲畜和羊合计数的68.4%、山羊头数占20.4%。可见,2015年与2005年相比,大牲畜中牛头数占大牲畜和羊合计数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他大牲畜占的比例不同程度下降,而绵羊头数占的比例显著上升7.2个百分点,绵羊成为农牧民养殖的主要畜种,由此带来的是羊肉产量也相应提高。2006-2016年之间,羊肉产量由72.44万t上升为99.00万t,增加26.56万t,增长36.7%;牛肉产量由33.6万t上升为55.6万t,增加22.0万t,增长高达65.5%;猪肉产量由88.0万t下降为72.1万t,减少16.9万t,下降18.1%。2005年羊肉、牛肉、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1.5%、14.6%、38.3%,2016年羊肉、牛肉、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8.2%、21.5%、27.8%,牛羊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与2005年相比分别上升6.7%、6.9%,而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下降10.5%,可见羊肉是肉类总产量的主体,羊肉的市场供给增长较快成为后来羊肉市场供大于求、活畜收购价格连续下跌的重要原因。
2.羊肉供给来源地发生较大变化
舍饲圈养的羊肉产量占全区羊肉总产量的比重较大,而自然放牧的羊肉产量占全区羊肉总产量的比重降低。2000年,自然放牧的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羊肉产量分别为2.06万t、12.0万t,两个盟市累计产量占全区的44.2%;舍饲圈养的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羊肉产量分别为3.0万t、为2.84万t,两个市累计产量占全区的18.4%。到2005年时,自然放牧的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羊肉产量分别为7.55万t、14.01万t,两个盟市累计产量占全区的29.8%;而舍饲圈养的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羊肉产量分别为11.8万t、11.78万t,两个市累计产量占全区的32.6%;到2015年,自然放牧的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羊肉产量分别为10.97万t、13.31万t,两个盟市累计产量占全区的26.22%,而舍饲圈养的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羊肉产量分别为13.31万t、15.48万t,两个市累计产量占全区的31.1%。可见,自然放牧的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羊肉产量占全区羊肉产量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是,舍饲圈养的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累计羊肉产量占全区的比重呈现较快上升趋势。虽然2015年乌兰察布市和巴彦淖尔市羊肉产量占全区的比重相比2005年稍有下降,但依然占据1/3的比例。可见,目前内蒙古羊肉供给来源已从自然放牧逐渐转变为舍饲圈养为主,这种趋势虽然较快提高了全区羊肉产量和部分农牧民收入,但是羊肉品质能否得到提升?是否会影响纯牧区天然绿色高品质羊肉的销售?这些问题是亟待研究论证的重大课题。
3.牛羊肉销售产生了“柠檬市场”
内蒙古畜产品供给同质化、类同化严重,产生着“柠檬市场”,市场监管难度极大。内蒙古牛羊肉主要来源地是纯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等三个区域,按照饲养方式分为放牧饲养、半放牧半设施、舍饲圈养、育肥等四种。可是,在零售市场或大型超市上销售的牛羊肉基本未详细区分来源地和饲养方式,大部分统称为“锡盟羊肉”“蒙羊”“呼伦贝尔羊肉”“科尔沁牛肉”等,原产地地理商标的牛羊肉并不多见,也就是说,混合销售着绿色有机羊肉和纯圈养或育肥的牛羊肉,产生着利润分配不公的“柠檬市场”,严重损害了优质牛羊肉品牌价值和农牧民利益。这也说明,内蒙古草原畜牧业品牌建设和保护能力十分薄弱,影响优质绿色畜产品的销售和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内蒙古活畜收购价格已由上涨态势转为连续三年下跌趋势。根据相关资料,2014年至2016年活羊收购价格连续三年下降,对农牧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从全区的平均数据看,2016年8月,全区活羊平均收购价格为16.38元/kg,比上月增长0.99%,同比下降16.34%。其中,牧场应季出栏活羊价格为11.66元/kg,比上月下降1.09%,同比下降31.41%。2014年至2016年8月,羊肉零售价格由63.68元/kg下降到53.40元/kg,累计下降16.14%;活羊收购价格由31.24元/kg下降到16.38元/kg,累计下降47.57%。与终端消费环节相比,羊收购价格下降对养殖户(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根据上述分析,2014年以来活畜收购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与此相反的是养殖成本逐年增长,导致牧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甚至很多牧民亏损经营。根据《内蒙古调查年鉴》(2014-2016年)数据计算,从每头(只)中间消耗看,2014年生猪994.63元、牛2995.27元、羊365.82元,同比分别增长-5.47%、21.32%、7.62%;2015年生猪为1055.61元、牛为3057.21元、羊为364.97元,同比分别增长6.13%、2.10%、-0.23%。可见,2014年生猪养殖成本下降,牛羊养殖成本较快增长,而2015年生猪、牛、羊养殖成本同比除羊养殖成本仅下降0.23%以外,生猪和牛养殖成本依然保持增长。因此,在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的前提下,农牧民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对牲畜结构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养殖成本,依据市场需求有效供给。
一方面国内羊肉产量较快增长,另一方面进口羊肉较快增长,导致国内羊肉供给量大幅增长,由2007年的383万t上升到2015年的441万t,增幅达15.1%。到2016年羊肉供给量459万t,与2010年相比增加60.1万t,增幅达15.1%。同时进口羊肉进入国内市场,虽然增加了市场选择余地,但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国内养殖户的冲击较大。如,从全国看,2016年1-6月,我国羊肉进口量为13.9万t,金额为35236万美元,相比2015年1-6月进口量增加8720吨,同比增加6.7%,进口金额减少11597万美元,下降2.5%。2015年上半年羊肉进口平均价格为23981元/吨,2016年上半年羊肉进口平均价格为16916元/吨,每吨价格同比降低29.5%。尤其新西兰羊肉价格远低于内蒙古羊肉价格,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月31日,新西兰进口羊肉销售价格为29.96元/kg,而同期的内蒙古羊肉平均零售价格为55.72元/kg,价格差将近26元/kg。可见,进口羊肉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必定打压国内优质羊肉价格,尤其挤占内蒙古绿色无污染羊肉市场份额。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保护期到期,我国将进一步开放牛羊肉消费市场,加之我国与畜牧业发达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低价的甚至零关税的牛羊肉将快速进入我国消费市场,这种趋势对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来说尤其是对牧民收入增长来说面临巨大挑战,如何应对国外低价畜产品的冲击?这关系到内蒙古农牧民切身利益和畜牧业稳定发展问题,直接影响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问题,有关部门应组织社会科研力量,加强研究如何提高内蒙古畜牧业竞争力问题,这也是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销售渠道不畅通是内蒙古羊肉外送的最大障碍,导致内蒙古优质绿色无污染的羊肉与其他省份巨大市场无法有效对接,农牧民交易成本较高。如,2016年1-8月,全国36个城市羊肉零售价格普遍高于内蒙古,说明内蒙古羊肉销售渠道不畅通,与内蒙古的全国羊肉生产基地地位不匹配,这是供给侧环节挤压产品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内蒙古可借鉴黑龙江省常香稻米运输通道建设经验,建立适合内蒙古的畅通无阻的运输通道,把内蒙古优质羊肉输送到全国各地,降低农牧民交易成本。
广大农牧民和牧场主是畜牧业经营主体,是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者,是 “理性经济人”,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扮演主力角色。在利益驱动下,农牧民和牧场主养殖牲畜的目的在于收益最大化,无论养殖什么牲畜,只要能带来利益,农牧民和牧场主就不愿对牲畜品种进行结构性调整。可见农牧民和牧场主是牲畜养殖结构改革的主要推动力,如果微观主体不主动调整牲畜头数或者养殖结构的话,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很难顺利进行。因此,应出台激励措施并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和牧场主依据市场需求形势主动调整牲畜结构、头数及品种,这是内蒙古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环节。
畜产品加工企业不但是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也是农牧民、牧场主和消费市场之间的桥梁,还是市场供求信息的传播者。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对市场供求信息的敏感度较强,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畜产品结构和品质,并且培育优质品牌产品和消费市场的重要开发者,将对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起关键作用。在市场需求低迷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应鼓励企业发展壮大,为企业开发产品、培育地理标志的品牌产品、培育消费市场扩大提供支持,以推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畜牧业稳定健康发展。
在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政府应发挥宏观指导作用。因为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推动力是广大农牧民和牧场主及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微观经济范畴,所以政府应搭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市场主体的运行成本、降杠杆,从政策、体制、机制上保障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利进行。并且要有效发挥“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作用,引导各市场主体自觉加快进行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市场需求,供给有效需求。
1.完善牧区小微型水利设施。切实加大投资力度,因地制宜完善牧区中小微型饮水工程,有效缓解牧民生产用水困难,保障畜牧业生产用水需求。
2.完善路网建设,使牧民生产生活更加便捷。目前应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加快建设村村通水泥路及联网路项目,便捷于收购商收购牧民的活畜、羊毛、羊绒,降低牧民生产生活交易成本,缓解牧民卖难问题,促进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
3.加快投资力度,解决牧民生产用电短缺问题。要分开牧民的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生产用电必须使用国家电网电力。这需要自治区层面上协调国家电网电力部门,有效稳定供应牧区生产用电。
4.完善牧草储备设施。加大牧民建设饲草储备库建设,每年多储备饲草,应对突如其来的旱灾白灾,降低购置应急饲草成本。同时,旗县和乡镇级政府,可在异地扩大种植优质高产饲草、青贮等,拓宽牧草来源地,多储备牧草。
新型经营主体是畜牧业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也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方向。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科技带头人、家庭牧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带头人等。可通过激励政策、培训、现场观摩等方式加快培育牧区新型经营主体,同时在教育、社保、医保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吸引会经营管理的人才到牧区从事畜牧业经营,为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
内蒙古具有地域特色优质绿色畜产品,并且有的产品已打出自己的品牌。地方政府应依据本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和传统优质畜产品,打造本地区公用的大品牌,通过现代媒体渠道宣传产品,提高市场知名度,扩大畜产品销售。建设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肉羊加工企业集群,发挥“乌珠穆沁”“苏尼特”等国家驰名商标和“锡林郭勒羊肉”原产地标志大草原品牌,扶持发展大型肉羊加工企业;以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中心发展肉羊加工业,吸纳周边地区养殖户肉羊,注册以“天山”为地理标志的商品,培育大品牌;在通辽市以扎鲁特旗为中心发展肉羊加工业,注册以“鲁北”为地域标志的商标,培育通辽市的品牌肉羊产品;在兴安盟以科尔沁右翼前旗为中心大力发展大型肉羊加工企业,创建以“乌兰毛都原生态”草原为自然环境特征的知名品牌;在呼伦贝尔市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陈巴尔虎旗发展中型牛羊肉深加工业,培育具有地域自然环境特色的品牌肉羊产品;要严防严惩贴牌羊肉损害品牌羊肉利益。从而实现以锡林郭勒盟、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蒙东五盟市肉羊饲养和加工输出基地,形成产业集群,生产系列品牌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应对活畜价格连续走低趋势,畜产品供给适应市场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加快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调整绵羊头数。了解当地冷库的屠宰能力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收购能力,调整绵羊头数,保住优质母畜,确保农牧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多出栏应对活畜收购价格连续走低趋势。同时,有关部门应协调安排屠宰加工时间,有序出栏,最大限度减少牧民损失。农牧民应根据牧草供给能力养殖多样化牲畜,例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减羊增牛”要求适当增加肉牛头数,可增加乳肉兼用的西门达尔牛头数,扩大经营性收入渠道,降低经营风险。
2.强化牛羊肉市场监管。建立牛羊肉价格预警机制,及时关注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化,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及时发布准确的供求信息,让农牧民自觉调整销售头数,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扩大市场监管人员队伍,加大牛羊肉市场巡查力度,注重源头治理和产销过程监管,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压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同时加强进口牛羊肉品质的监督管理力度,对走私进来的牛羊肉予以严厉打击,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并且差别化销售牛羊肉。
3.延长肉羊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通过意向投入、意向服务、意向收购,发展产业化经营,围绕股份分红、契约订单、服务合作、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模式,促进企业与农牧户建立健全“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将畜产品的养殖、加工、销售作为一个系统的产业链来统筹安排,加大畜牧技术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牧民改变生产经营方式,调整畜群结构,力争降低养殖成本。通过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返还利润等方式,帮助双方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契约关系,保障双方利益。进而延长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提高活羊附加值,确保牧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和企业获得利润,增强再生产能力。
多年以来,内蒙古培育的地区优质品种羊较多,如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鄂尔多斯阿尔巴斯羊、阿拉善羊、乌拉特羊、敖汉细毛羊、呼伦贝尔母羊、兴安细毛羊等品种,这些品种羊为自治区畜牧业的发展及农牧民收入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亟待加强保护。2014年以来,活畜收购价格连续三年走低,而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农牧民养殖肉羊的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甚至亏损经营,对农牧民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所以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农牧民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必定大规模出栏牲畜是正常经济行为,也是应对活畜收购价格大幅度下跌的理性选择。由此,在稳步进行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下,可从自治区层面上出台激励政策有效保护一定数量的优质品种种公羊和母羊,避免活畜价格恢复增长后出现严重短缺种公羊和母羊现象,也避免肉羊养殖业像奶牛养殖业一样大起大落给农牧民造成巨大损失,有利于稳定种公羊头数和母羊头数及农牧民购置母羊市场价格。为此,进行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保护好优质种公羊和母羊,等于有效保护了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虽然内蒙古牛羊肉销售针对的是全国市场,可是内蒙古牛羊肉销售渠道不畅通制约着牛羊肉产业链的顺利发展。应大幅提高内蒙古牛羊肉等系列产品的销售,有效供给牛羊肉,促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为避免各盟市之间恶性争夺市场、恶意利用优质牛羊肉品牌销售贴牌牛羊肉损害部分农牧民利益,应从自治区层面上建立牛羊肉销售协调机构合理分配销售市场,有效保护农牧民利益;二是依据活畜养殖成本出台指导性的收购价格,这个收购价格是农牧民、冷库、企业三方面都能接受的上下浮动的参考价格,以保障农牧民、冷库、企业均能获得利润;三是对加工企业增加补贴力度,让企业培育市场,扩大肉羊系列产品的销售,而农牧民的任务是按照企业的要求饲养好牛羊,为企业提供优质绿色无污染的原料,从而提高内蒙古牛羊肉占全国市场的比例,增强牛羊肉整体竞争力;四是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发布平台,不定期发布肉牛肉羊系列产品需求信息和价格信息,让养殖户和加工商有个价格预期,以备销售产品;五是保证交通畅通,减轻农牧民销售活牛活羊的运输成本,同时引进多家冷库,形成竞争市场,避免一家冷库垄断活牛活羊收购价格,从而拓宽农牧民销售活牛活羊渠道;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业,确保牛肉羊肉在一定温度内保鲜、保口感、保质。
认真总结锡林郭勒盟羊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经验,建立适合内蒙古实际的畜产品安全监管模式。在全区各乡镇分别建设优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饲料质检站,逐步健全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召回等制度,保障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工程,稳定和加强基层防疫队伍,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周边旗县区之间的监测预警网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可控状态。实现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全产业链追溯,以此保护和培育草原牛羊肉品牌,从而推进内蒙古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供给安全有机绿色畜产品,提高有效供给能力。
降低肉牛肉羊饲养成本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首先应加快草牧场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尝试草牧场流转模式,在稳定草牧场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推进“三权分置”改革。依法推进草场经营权规范草场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牧民自愿互换承包草场,包括嘎查内部甚至嘎查之间大面积草场流转或者拆除围栏网,实现连片经营。不改变草牧场用途,在草场载畜量内养殖肉牛肉羊,甚至饲养多元化牲畜,适应市场需求,降低经营风险,保障牧民保底收入。其次,牧区旗县级政府与周边农区或半农半牧区政府签订合作发展肉羊饲养业合同,让农区或半农半牧区为牧区供给饲草或者玉米,为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充足秸秆和玉米提供出路,缓解牧区饲草料短缺问题。再次,鼓励现有的和新培育的专业大户、家庭牧场、牧民专业合作社在嘎查或苏木内建立联合社,加强协商购置生产资料和销售活畜等事宜,进一步提升牧民的议价能力和竞争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内蒙古有13亿亩草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潜力是巨大的。应该制定详细的具有可行性的规划,按照规划合理开发挖掘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教育价值和景观价值,大力扶持发展牧区旅游、体验、休闲、度假、养生等第三产业,实现畜产品的多元化、多维化、多功能化、高附加值化,以三产带动二产和一产,从而促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畜产品主产区要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广开信息来源渠道,加入物联网络体系,推行电子商务营销,抓好信息技术培训。实施畜牧业信息化覆盖工程,推进宽带进村、信息入户,建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的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产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与阿里巴巴、腾讯、淘宝、天猫等现代网络平台合作,发展“农村淘宝店”,突破广大牧区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畜产品上网进城的双向流通,打造畜产品交易平台。通过云商城平台向国内外招商引资畜产品深加工项目和生物质能源开发项目,实现内蒙古畜牧业信息化与畜牧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提升肉牛、肉羊等生产优势地区知名度,提升品牌影响力,从而以信息化促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