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空间集聚
——基于上市公司的分析

2018-07-11 07:20胡晓宇钱贵霞
财经理论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印刷业加工业基尼系数

胡晓宇,吴 迪,钱贵霞

(1.内蒙古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2.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北京 100071;3.内蒙古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一、引言

产业集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空间聚集和地方专业化的经济现象,由于产业集聚具有实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正的外部效应等优势,会对区域和产业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胡兴明等,2012)。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在农业产业上也逐渐有所显现,国外如美国、荷兰等国在农业产业集聚上有着良好的范例。因此,在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农业产业集聚也越来越被学者所重视。如孙慧(2007)对新疆地区特色农业产业的集聚研究,谭明杰(2010)对我国肉禽产业的集聚研究,王艳荣和刘业政(2011)利用安徽五大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样本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对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进行了验证。胡兴明等(2012)运用产业集聚的区位商指数法和产业集聚指数法对我国蚕桑产业在省域层面的集聚现状进行定量分析。刘世薇和张平宇(2013)利用区位商、集中系数、生态分布格局理论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集聚格局以及龙头企业的空间和行业布局特征。杜建军等(2017)运用动态OLS、动态FE、SGMM和空间计量等方法,对农业产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周涛等( 2013)运用区位商对东北三省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情况进行了测度。肖卫等(2009)、秦建军等(2010) 、苏李等(2011) 运用 EG 系数对不同时期段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地理集聚程度进行了评价。邓宗兵等(2014)运用产业集中度、EG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系数等方法,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地理集聚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考察。这些研究为本研究的展开提供了思路和启示,但现有的研究中主要是采用区位商、产业集中度、EG系数和空间自相关系数等方法对我国或者区域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问题进行分析的,还没有运用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区位基尼系数及EG指数对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因此本文采用这三个产业集聚程度的度量指标,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来研究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是否存在集聚,进而研究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的分布和变化,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集聚,发挥集聚经济优势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产业集聚相关理论

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产生于19世纪末,马歇尔开创了产业集聚研究的先河(陆治原,2006)。之后,从区域经济学、经济地理等不同角度对产业集聚理论的研究大量涌现,使产业集聚理论不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区位集聚论、经济空间论等关于产业集聚的理论影响很大。

(一)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是研究产业集聚的重要分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区位理论是关于农业和工业的。对农业区位问题最早进行研究的是经济地理学家杜能(1986) ,他在1826 年提出了著名的杜能圈,即农业生产布局的规律。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论,他用抽象和演绎方法比较系统地构建了解释工业活动空间分布的理论体系(陆治原,2006)。他认为,集聚的产生是自上而下的,因企业以集聚各种利益的追求而自发集聚起来。工业区位形成的基本动力在于成本的节约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工业的吸引力(韦伯,1997)。这一原理对研究产业的空间分布有重要价值。

(二)经济空间论

经济地理学家认为,产业集聚是一种地理现象,它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法国经济学家帕鲁在1950年提出了“经济空间”的概念,经济增长在地理空间上不是均匀分布的,而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并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当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陆治原,2006)。克鲁格曼应用经济学的方法对产业集聚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产业集聚形成主要有市场需求、外部经济和产业地方三个方面原因导致的。他的研究使得产业集聚问题融入了主流经济学之中。

(三)产业集聚与规模经济的关系

产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因此,如何说明产业集聚过程中规模经济的产生,成为产业集聚问题研究的一个重点。Brulhart,Torstensson (1996)和Amit(1997)认为集聚与规模经济有关,集聚的产业都是规模报酬递增的。梁小萌(2000)认为产业集聚对规模经济进而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获取有促进的作用。集聚区的产业选择应该符合区域分工的客观要求, 依据本地区的特定情况和比较优势进行产业选择。因此, 我国劳动力资源、能源、金属、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较丰富的西部地区适宜集聚纺织业、加工业、能源工业、原材料采掘等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依据这些理论,以中国农产品加工业为例来分析产业集聚及其规模效应。

三、模型与数据

(一)模型

最近二十年来,产业集聚现象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学者与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度量产业集聚程度的指标,如区位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Moran’s I指数、广义熵指数、相对熵指数等(蒲业潇,2011)。上述方法各有千秋,本文选择赫芬达尔指数、区位基尼系数和Ellison-Glaeser指数来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聚集水平进行分析。

1.Herfindahl-Hirschman指数

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是由Herfindahl与Hirschman于1959年提出的,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HHI指数用某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来表示,其公式为:

式中:

X为市场的总规模,Xi为i企业的规模,Si=Xi/X为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为该产业内的企业数。

HHI大于等于0,小于等于1。HHI指数越小,则产业的产集聚程度越小;反之,HHI指数越大,说明产业市场集聚程度越大。

2.区位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最初被用来衡量收入不均等程度,后来国外学者将其应用于对产业空间分布问题的研究。如果将个体与个体的收入替换成地理单元与地理单元上的经济活动(可以用就业人数,也可以用产值等其他指标),可以用来计算产业在地区分布的均衡程度。用公式表示即为:

其中,G为区位基尼系数,Sim为地区m产业i所占的份额,Sjm为地区j产业m所占的份额,n为地区的数量。区位基尼系数值在0-1之间变化。区位基尼系数就越接近零,说明产业相当平均地分布在各地区;区位基尼系数越接近于1,说明产业可能集中分布在一个或几个地区,而在大部分地区分布很少,从而说明产业的集聚程度很高(王涛等,2014)。因此,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集聚度越高。

3.Ellison-Glaeser指数

Ellison-Glaeser指数(简称EG指数)是Ellison和Glaeser于1997年提出的,是一种衡量产业集聚的指标。他们认识到市场集中度无法用于准确衡量地理集中度。为了避免这种偏差,他们通过建立了一个企业区位选择模型来测算产业集聚度,即EG指数。EG指数方法剔除了市场集中度以消除企业规模差异对产业集聚度的影响,从而能够更加精确地衡量产业地理分布的集聚程度(张文君,2011)。因此本研究利用EG指数来分析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水平。

EG指数假定农产品加工业某子产业有N个上市公司企业,并将该子产业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这N个企业分布于M个区域中。则该农产品加工业子产业EG指数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β表示该子产业在所分布的M个区域间的空间集聚指数,pi表示第i(i=1,2…M)区该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子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qi表示第i(i=1,2…M)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总就业人数占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H是该子产业的赫希曼-赫佛恩德指数,G是该子产业的基尼系数。β小于0.02,表示该子产业不存在区域集聚现象;β大于等于0.02小于等于0.05表示该子产业在区域分布相对较均匀;β大于0.05表示该子产业在区域分布的集聚程度较高。

(二)数据说明

1.本文将农产品加工产业分为五个子产业:食品、饮料、烟草加工;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和木材产品(包括家具制造);纸张和纸产品加工、印刷和出版;橡胶产品加工。

2.本文在分析农产品加工子产业的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时,划分为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华南(广东、广西、海南)、华中(河南、湖南、湖北)、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和西北(陕西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七个地区。

3.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具体使用的是2009至2016年,来自食品、饮料业,纺织、服装、皮毛业,木材、家具,造纸、印刷业和橡胶产品加工业的所有上市公司的员工数据。2009至201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分别为:253个(食品、饮料业108个,纺织、服装、皮革业60个,木材、家具业14个,造纸、印刷业29个,橡胶加工业42个);269个(食品、饮料业112个,纺织、服装、皮革业65个,木材、家具业15个,造纸、印刷业32个,橡胶加工业45个);322个(食品、饮料业122个,纺织、服装、皮革业80个,木材、家具业21个,造纸、印刷业38个,橡胶加工业61个);335个(食品、饮料业124个,纺织、服装、皮革业85个,木材、家具业24个,造纸、印刷业39个,橡胶加工业63个);348个(食品、饮料业128个,纺织、服装、皮革业89个,木材、家具业27个,造纸、印刷业40个,橡胶加工业64个);354个(食品、饮料业129个,纺织、服装、皮革业89个,木材、家具业30个,造纸、印刷业40个,橡胶加工业66个);353个(食品、饮料业129个,纺织、服装、皮革业89个,木材、家具业29个,造纸、印刷业40个,橡胶加工业66个);354个(食品、饮料业129个,纺织、服装、皮革业89个,木材、家具业30个,造纸、印刷业40个,橡胶加工业66个)。

四、农产品加工业分布现状

从农产品加工业员工数量来看,我国食品、饮料业,造纸、印刷业和橡胶产品加工业三个行业的上市公司,2009至2016年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七个地区。纺织、服装、皮革业的上市公司,2009至2016年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六个地区。木材、家具业的上市公司,2009、2010年分布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四个地区;2011-2016年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五个地区(见表1)。

表1 2009-2016年七个地区的五个子产业的上市公司员工数量(人)

年份地区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家具造纸、印刷橡胶产品加工总数2014东北14054050882197352524864华北16781447399287213972963222445华东1891672316483989582671104170672290华南4983363951348153053730157207231华中113349290620919617711169318西南1408997174328191111288159143西北245732571504083169438256全国总数6996893984928699813199217150814935472015东北16703049222132329427051华北16071348998282415073589217631华东1935472375044727081558107501693507华南5526364075419813381629076222050华中96277282750846317462150477西南1375164824045191210739154694西北262662786803497180240467全国总数68628540720210104213288517346315058772016东北17404024692198340425475华北15181547376168715493750206177华东1938102405465361981330119542713418华南5636062413586194269430497248547华中98246272200650918757150732西南143862420387417969710159662西北250822643203399167238677全国总数6865794044071202681394751873321542688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图1 2009-2016年我国食品、饮料业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我国食品、饮料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北以及西南三个地区(见图1)。表2为我国食品、饮料业主要分布区具体的各省市、自治区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和安徽,华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内蒙古和河北,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

表2 我国食品、饮料业在主要分布区的具体省市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情况(人)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我国纺织、服装、皮革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华东、华北两个地区(见图2)。表3为我国纺织、服装、皮革业主要分布区的具体各省市、自治区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浙江,华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河北。

图2 2009-2016年我国纺织、服装、皮革业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表3我国纺织、服装、皮革业在主要分布区的具体省市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情况(人)

年份2016华东山东51724江苏50317浙江32023上海29035福建22422安徽6482华北北京40179河北7056内蒙古141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我国木材、家具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两个地区(见图3)。表4为我国木材、家具业主要分布区的具体各省市、自治区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木材、家具业在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在华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

图3 2009-2016年我国木材、家具业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表4 我国木材、家具业在主要分布区的具体省市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情况(人)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我国造纸、印刷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两个地区(见图4)。表5为我国造纸、印刷业主要分布区的具体各省市、自治区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造纸、印刷业在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福建、安徽(见表5),华南地区主要分布在广东。

图4 2009-2016年我国造纸、印刷业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表5我国造纸、印刷业在主要分布区的具体省市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情况(人)

年份2016华东山东48755福建12274安徽9142上海4931浙江4580江苏1648华南广东38174广西4520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我国橡胶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见图5)。表6为我国橡胶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区的具体各省市、自治区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在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浙江,各地区较为平均,在东北地区则只分布在广东。

图5 2009-2016年我国橡胶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表6 我国橡胶产品加工业在主要分布区的具体省市上市公司员工数量分布情况(人)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

五、农产品加工业聚集分析

(一)HHI指数

HHI指数是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是经济学界和政府管制部门使用较多的指标。从HHI指数来看,在五个子产业中,木材、家具业上市公司的市场集聚程度相对较大。无论是相对值,还是从绝对值看,其他四个子产业的上市公司的历年市场集聚程度都不高。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聚度不高,不存在垄断的情况。

表7 2009-2016年五个农产品加工业子产业的HHI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计算而来.

(二)区位基尼系数

从基尼系数来看,2009-2012年食品、饮料业和纺织、服装、皮革业上市公司的产业集聚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从2013年开始集聚水平开始逐年下降。而其他三个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历年都保持在0到0.1之间,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上市公司的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在各地的发展较均衡。

表8 2009-2016年五个农产品加工业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计算而来.

(三)EG指数

EG指数是为了避免空间基尼指数的失真,结合HHI指数,运用由Elilsion & Glaeser(1997)提出的新的测量产业集聚程度的集聚指数。表9列出了2009-201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各产业上市公司的EG指数。2009至2016年,食品、饮料业的EG指数分别为0.1370,0.1525,0.1772,0.1796,0.1890,0.1886,0.1892,0.1820。可知,食品、饮料业区域分布的集聚程度较高。2009至2016年,纺织、服装、皮革业的EG指数分别为0.2268,0.2254,0.2128,0.2021,0.1904,0.18,0.1927,0.1911。可知,纺织、服装、皮革业8年间在各个区域间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区域分布的集聚程度最高。2009至2016年,木材、家具业的EG指数分别为-0.0983,-0.0740,-0.0406,-0.0295,-0.0180,-0.0133,-0.0028,0.0029。可知,木材、家具业,2009至2015年不存在产业集聚;2016年的区域分布相对均匀。2009至2016年,造纸、印刷业的EG指数分别为0.0276,0.0404,0.0376,0.0294,0.0292,0.0283,0.0295,0.0290。可知,造纸、印刷业,2009至2016年的区域分布均表现为相对均匀。2009至2016年橡胶产品加工业的EG指数分别为0.0173,0.0247,0.0473,0.0419,0.0532,0.0644,0.0674,0.0750。可知,橡胶产品加工业,2009年不存在产业集聚,2010-2012年区域分布较均匀,而2013-2016年区域分布的集聚程度较高。

表9 2009-2016年农产品加工业各产业上市公司的EG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Wind数据库2009-2016年相关上市公司数据计算而来.

六、结论与启示

我国食品、饮料业,造纸、印刷业和橡胶产品加工业,2009至2016年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七个地区均有分布。纺织、服装、皮革业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六个地区。木材、家具业2009-2010年分布在东北、华东、华南、西南四个地区,2011-2016年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五个地区。

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五个子产业中,食品、饮料业和纺织、服装、皮革业的产业集聚度较高,造纸、印刷和橡胶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区域分布相对均匀,木材、家具业则不存在产业集聚。近年来,食品、饮料业,纺织、服装、皮革业这两个子产业的产业集聚程度都存在下降趋势,其余三个子行业的集聚程度趋于稳定。这就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各子产业在所分布区域间的发展越来越均衡。

产业集聚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增长有直接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调整和优化地区产业布局,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农产品加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应结合资源优势,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同时应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区域特色品牌,推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印刷业加工业基尼系数
农产品加工业经济运行发展现状
印刷业未来趋势预测及展望
与Arburg(阿博格)携手共进塑料加工业的数字化未来
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印发《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
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省包装印刷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新视角下理论基尼系数的推导及内涵
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