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

2018-03-28 10:21吴纬芳
昌吉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口译译者译文

吴纬芳

(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一、言语交际

语言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形成的一个里程碑。根据Sapir[1],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关联的,无法分离。Nida[2]也认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代表”。Tubbs和Moss[3]认为“语言无疑是人类沟通的最精细的工具”。口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方式,而言语交际是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口译形式,但张文[4]认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是文化障碍的主要因素。

译者必须理解文字所隐含的文化涵义并且用目的语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保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完美阐释语言。下面我们看看文化的差异对口译的影响。

二、文化差异的影响

(一)价值观的影响

价值观代表着社会的文化核心,它指示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我们依靠价值观做出决定,价值观给我们提供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标准。因此,价值观是一个无形的社会标准,指导人们的言行。

Feather[5]认为“价值观包括信仰,以及人人都可以接受的抽象准则”Hofstede[6]说:“价值观在广义上来说意味着大众舆论,指导人们的行为”。

口译的过程涉及到人们的言语,口译中价值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对待平等的态度上。

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间的分歧是跨文化教材中的一个热点研究部分[7],这种文化多维性反映了个人需求的倾向(个人主义)以及对社会团体如家庭和社会的需求和利益的考虑(集体主义)[8]。

如:It was a great disappointment when you phoned and told me that you could not attend the party as you had promised.

译文:你本来答应来参加聚会的,但后来电话说不能来了,这让我非常失望。张文[4]90

英语的句子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如上句:西方人士会首先表达个人的观点,这表明他们认为个人比集体更重要,个人的价值观应该首先受到重视。个人的目标自我意识应该得到首先关注。而中国人首先会表达整体局面,“你不能来”表明整体的活动会受到你个人缺席的影响,集体主义把重点放在集体利益上。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还体现在两种语言的谚语上。英语中有“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You have to blow your own horn.”,中文中有“枪打出头鸟”“人怕出名猪怕壮”。

2.对待平等的态度

在西方,平等意味着人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待遇。无论你的地位、职位如何,人人都应该尊重别人,平等地对待别人。在中国,传统观念告诉我们年轻人应该尊重老年人,孩子应该听从父母的教诲,低职位人应该服从领导的命令,个人的行为应该为社会团体带来益处。这种不同的态度在口译中也随处可见。

如:我们在此地逗留一个小时,9:00我们继续行程,所以8:30在大厅要准时集合。

译文:We’ll stay here for one hour and the bus will continue the trip at 9:00 a.m.,would you please meet at the lobby at 8:30?[9]

这是导游留下的便条,涉及到游客何时何地见面。在中文中,这张便条带有一定的命令性,告诉游客应该遵守规则,希望每个人能准时到达。中国人认为个人不能影响集体利益。但是,西方人士希望以一种礼貌的方式来传达这种信息,“Would you please…”这种句式是英语的礼貌表达方式。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

导致文化差异的一大原因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这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以及表达观点的方式都不一样。思维方式对语言的使用有很大影响,直接影响到译者能否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文化的深刻内涵。尽管译者的工作是把源语译成目的语,但他的语言信息也表达了译者在使用本族语言过程中的思维方式。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差异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环形的,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直线型的。

如:I just came back from China,and have many intereting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

译文:我刚从中国回来,去了一些地方,遇到不少人,许多趣闻告诉你。[4]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倾向于先表达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们会把“趣闻”先说出来,但是中国人会把事情是怎样发生的陈述出来,所以他们会先描述事情概况,把“去的地方”等背景先描述出来。

1.对时间地点的不同思维表达

e.g.He lives in No.136 at the fifth Avenue in New York.

译文:他住在纽约市第五大街136号。

这句体现了中西方对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表达方式。中式思维“从一般到具体”,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里要绕好几个圈子才能谈到主题,但西方人士“倾向于谈论内容从具体到抽象的方式”[10],他们意在直达主题,表达他们的逻辑思维。

2.对描写的不同思维方式表达

如:It is a standard practice to have to wait,sometimes a long while,to see a doctor even if you have an appointment.

译文:即使有约在身,按惯例看医生必须要等,有时甚至需要等很久。

在西方人士眼中,他们会首先陈述重点事实,然后再描写事件的条件和环境,但中国人喜欢先陈述所有条件,然后再表达这个条件的结果。

思维方式的不同源于文化和历史的差异,译者应该关注这种文化差异以提高翻译水平。通过讨论口译中思维方式的影响,笔者认为口译不仅仅是文字的翻译,而且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习俗的差异

言语交际中最大的差异体现在习俗的不同上。每个国家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习俗方式和生活方式。社区人民习惯了当地打招呼方式,习惯了当地的俗语或谚语,但这些习俗完全超出了外国人的理解范围,他们甚至痛恨这些新文化,这种现象称为“文化昏迷”[11]。

1.社交表达的差异

在语言学中,社交表达是为了完成社交任务,它和传达信息的功能有差[12],通常话语者和听者不会特意去分析。在口译中,我们应该注意这种现象不要引起误解或惹恼对方。

如:欢迎欢迎,您一路上辛苦了!

译文:Did you enjoy your journey?[9]在中文中,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当朋友结束一个旅程时,接送的朋友通常会这样和他打招呼以表示他的细心和关心,对方也会很自然地接受这种社交方式。但在西方国家中,如果我们把它翻译成“Welcome,you must be tired all the way.”,就会引起很大的误解,西方人士不喜欢这种表达方式,他们会认为他们看起来风尘仆仆。同样,“How are you?”“How is it going?”这样的句子也不是问句,是为了加强社会关系的社交表达方式。

如:欢迎大家来我家做客。您们看,真是的,你们来,我们也没有准备什么,咱们就随便吃点儿吧。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吃的,这几个菜是我夫人随便炒的,不成敬意。

译文:Welcome to our home.We are so happy that you could come.Please make yourself at home.We have prepared for you some wonderful dishes,which are my wife’s specialties.We hope you like them.[9]谦虚是中国人崇尚的美德,这种美德被西方人认为是“A fragrant flower dose not have to announce its existence to the world”[13]。但是西方人士更倾向于表达个人观点,陈述事实。因此谦虚是在贬低自己,译者不需要在目的语中如此表达这种方式。

2.称呼的不同

如之前讨论的那样,中国人喜欢团体行动而西方人侧重于个人的兴趣爱好,这种差别也体现在称呼的不同上。

如:欢迎希尔博士和夫人来访上海。

译文:Welcome to Shanghai,Dr.and Mrs.Hill.[14]

这里我们注意两点,一、“Hill”后面跟的是他的头衔,这样英文翻译中必须体现。在西方国家中,头衔代表着个人的社会地位,这是个人主义文化的体现;二、如果有女士相随,一般应该称呼其为“夫人”,这是正式场合表达尊敬的方式。

3.概念文化的差异

概念文化指的是与一个国家相关以及与其文化相关的文学、艺术、哲学、科学的专有术语和文化背景[11]。在不同的文化中概念的内涵意义也不尽相同。口译过程中,很多概念都和特定的文化相关。如果译者对此不熟悉,很有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误解或者交际障碍。

①颜色的概念

关于中英语中颜色词含义的不同有很多研究,相关的书籍也有很多[15],曾经指出“不同的语言会使用不同的颜色来形容同一事物和现象,这一现象很有趣”。在口译中,如果缺乏文化差异知识会引起很大误解。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一个文本,不仅不存在着一种确定性的意义,并且被无限的解释。[18]

Green

e.g这家工厂生产的都是绿色产品。

译文:What is produced in this factory are all enviromentally-friendly products.

在英语中,绿色是一个贬义词,而中国人通常把绿色看成一个褒义词。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

又如:White

e.g.我们不会给你们打白条子,我们会按时付款的。

译文:We shall not issue IOUs to you,we will pay you on time.[1]

如果译者把中文“打白条”译成“blank paper”,那么老外将无法理解这句话含义,“打白条”实际上意味着I owe you,这样老外就容易接受了。

②动物的概念意义

和颜色词一样,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涵义不尽相同,同样需要注意,以免误解。

如:Dragon

e.g.我们已经建立“一条龙”服务中心,为外国投资者提供审批业务。

译文:We have set up the all-in-one service to provide a coordinate process services for foreign investors in obtaning approval.[9]

龙是中国的象征,代表中国人勇敢和强壮的精神,中国人统称是龙的传人,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恐怖,邪恶的动物。因此,如果西方人一提到龙,一种丑陋的形象就会出现。

三、文化差异的原因

(一)地理特征的差别

文化与一个国家的地理影响息息相关。在“环境适应”[17]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以及选择了他们特定的语言。西方人在生存的过程中接受了征服自然的理念,海边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形成了个人主义的思想。而中国人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比较理想,人们群居生活并能根据他们的劳动得到他们的收获,因此他们更加关注集体。远古时期不同的生活方式构建了不同的价值观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二)人类社会

1.历史

“历史的魅力和神秘的教训,包括事实上,从年龄到年龄,没有什么变化,但一切都是完全不同的。”—Aldous Huxley

历史告诉了我们所有事物的变化,包括文化。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也相应转变,通过人们交流的方式进行改变。

2.哲学

哲学涉及到人的思维方式,但是哲学和语言的关系也很密切。西方哲学的基础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基础。因此英语语言有着严格的形式和非常逻辑的语法。但汉语的哲学受到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些都侧重个人悟性,因此汉语语言与英语相比较更加灵活,不受形式的影响。

四、结束语

这些影响因素在口译过程中的影响非常大。了解这些文化差异的影响会让译者在口译过程中更加敏感,促进跨文化交际。顺畅的跨文化交流会让口译者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口译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I Like Thinking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