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艳 苏贝娇
(1.三明市红色文化研究中心 福建 三明 365004;2.三明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4)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文化旅游,其中红色旅游成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载体,吸引多数外国游客慕名而来。然而,以三明市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为例,景区解说词的英文翻译非常少,无法满足国外旅游者的需求。因此,弘扬中国红色旅游文化的同时,增强对外宣传的翻译力度成为现如今中国向全世界进一步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任务。为此,哀晓宁曾提出:“从外语翻译的情况下看,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允许翻译的接收者了解和掌握翻译所传达的信息的要点,故而,外语翻译应以目标语言为基础,使接收者在提取信息的过程中不受到阻碍。”[1]通过对摘录的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现有文本资料分析,从翻译目的论入手,研究三明市红色文化旅游的外宣翻译。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学家——汉斯·威米尔(Hans Vermeer)在1978年提出。人类行动理论将翻译这一项目也纳入其研究范围,引导着翻译目的论的作用。而人类的行为活动是有主观意识能动作用的,其行为举止间也具备着必然的目的性。因此,目的论观点持有者得出这么一个结论:翻译是有其明确的目的和意图的。[2]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目的性原则、连贯性原则以及忠实性原则为翻译目的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章正是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探讨的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
目的原则,就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法则。该法则认为任何翻译都是为一定的目的服务的,而整个翻译行为目的是由翻译过程的最高准则来决定的。[3]目的主要是指行动者在意识和观念的桥梁作用下,根据自身需求,事先做好设想的行为或成效。“目的”是为了达成一件事的首要出发点或者动机。从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来说,其本质目的便是为了弘扬中国红色旅游文化,从而加强外宣效果,而翻译目的论的首要法则——目的原则也恰是遵照这一出发点。
连贯原则,也就是译文在表达上能使接收者理解原文的思想内容,且内容之间具有其一定的连接意义。从语言文字的理解角度上看,连贯性就是连续性,在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的表达上具有通俗易懂的可理解性且上下文之间可相互照应。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确保翻译目的论遵循目的原则的基础上,要保证译文语序及语言的连贯,使受者不陷于译文的理解泥潭之中。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译者,其翻译作品需遵循连贯原则,即需符合译文内部的一致性标准。这也是译者本身所应具备的专业技能。
忠实原则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译文接收者的习惯需要被重视,原作者的写作风格也需要得到尊重,译文与作者的原表达意图不能相去悬殊,和原文彼此需保持语际上的连贯性(intertextual coherence),即对原文忠实。
“忠实”原则,首先译文应如实地传递原文的具体内容和隐含思想,即上述中的“忠实于原文”,对原文的表达方面不能肆意歪曲,也不能随意增删。“忠实”还指照实转达原文风格。禁止译者任意更改原作的风格面貌,即译者不可用自身风格替代原文风格。好比,原作若为白话体,译作就不能是书面体。
总之,三大原则之间相辅相成,互相服从,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有助于大大增强翻译目的论的指导意义。
时任国家文明办主任、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在答记者的问题时提到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期间率领人民斗争的丰功伟绩,由其构成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可组织游客参观游览并开展缅怀学习其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的主体性旅游活动,统称为红色旅游。[4]红色旅游外宣文本不但包含对景点的介绍,景点内的告示标牌、宣传手册、导游解说词等,还包含景区中涉及到的诗、词、重要谈话、历史事件和革命文件等。[5]景区内全数用来对外宣传的相关文本对和媒体的材料都可被统称为红色旅游外宣文本。而对于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宣文本的翻译不仅要考虑其真实准确性,更要使国外受者易于理解。因此,红色旅游外宣文本与其他普通文本又不尽相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语言客观、准确。红色旅游景点大多以革命历史斗争作为承载点,向游客传达革命历史事件、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等。语言大都严谨,华丽的措辞也比较少见。因此译文不能随意改变原文原有风格或偷工减料,而应相对客观、准确地向游客传达原文思想。
(2)信息量大,专业术语多。例如:反“围剿”属于专业术语,有粉碎敌人围剿的斗争之意。但对于国外游客来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并非了如指掌,在此类专业术语上的理解就会有偏差。因此,在翻译时,对外宣翻译文本中的专业术语应加以详细的、通俗易懂的注释。
(3)饱含政治、文化信息。红色文化旅游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和标志物,适合组织游客观光游览,并开展缅怀学习其革命精神和革命事迹的主体性旅游活动,所蕴含的政治、文化信息丰富而多重。因而,译者在进行翻译之前,应熟知我国的革命史和政治事件,并了解相关文化,为外宣文本翻译做好铺垫。
三明全市12个县(市、区)有11个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21个中央苏区县有5个在三明,即宁化、清流、泰宁、建宁、明溪,正所谓是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厚重,但旅游文本外宣翻译还存在一些问题。
1.专门的外文介绍网站稀缺,对外宣传意识不高
在电子信息发达的今天,大多数人在去旅游景点前都会先通过网络了解该景点,并通过地图得知前往路线从而做好相关的旅游攻略。而与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匹配的介绍网站,由9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首页”“简介”“资讯动态”“场馆介绍”“亲切关怀”“宣传活动”“红色旅游”“图片资料”“学术长廊”,详细地为游客提供了景点知识,但在推广介绍方面网站仅仅针对国内游客,一系列图文资料均由中文构成,没有专门的外文介绍网站,也没配备的外文电子地图。而在我国的红色旅游景点观光客不仅有本土游客,外国游客也占绝大多数,这就给国外游客在对景点的了解上造成了不便。
2.部分解说词缺失相匹配的英语翻译
目前红色旅游外宣发展现状尚不完善,除了缺失专门的外文介绍网站,甚至在红色旅游景点中,部分解说词缺失相匹配的英语翻译。如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景区中除了对各类重型武器、各类会议室、居室以及纪念馆简介进行英译之外,其余关键革命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回顾均缺少英语翻译,外国游客来到旅游景点,仍然对此景点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以及革命精神一知半解,达不到心领神会之地步。
3.外宣资料的翻译存在的多种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红色旅游景点中英文并存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可是,景点中的部分英译质量却参差不齐,有一些甚至是极为明显的误区,不仅导致了国外游客对中国红色文化的理解产生困惑,同时也阻碍了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以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为例,外宣资料的翻译文本所存在以下多种问题。
(1)拼写错误严重
例1.原文: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绕道千里、星夜兼程。
译文:The Red Army implemented a strategic migration walked for thousands of mils.
此句翻译“mils”应该修正为“miles”
例2.原文: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之序厅
译文:Prologuing Hall for Central Soviet Area Anti-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 Exhibition Museum
此句翻译中“Prologuing”正确拼写为“Prologing”
例3.原文:在展陈上采取了“声、光、电”等高科技表现手法,容观光、欣赏、教育和文娱于一体。
译文:With the“sound,light,electricity.”And other high performance practices,the memorial integrats the function of visit,education,appreciation,and entertainment.
此句翻译中“integrats”正确拼写为“integrates”
诸如此类错误极其明显的例子,在纪念馆内可谓是比比皆是,这不仅影响了国外受众对本纪念馆历史信息的准确了解,更影响了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的自身形象。
(2)语法及其表达问题
例1.原文: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所在集会室
译文:Meeting Room for First Red Army’s Commanding Headquarter and General Filed Committee
此句翻译中的“for First Red Army’s Commanding Headquarter”在冠词的引用上出现错误,应修改成:“for the First Red Army’s Commanding Headquarter”
例2.原文:本馆在全国是首个以中央苏区反“围剿”为主题定名的专题纪念馆。
译文:The memorial is the first Anti-siege museum.
其中Anti-siege存在大小写错误,根据英文基础知识,除了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专有名词指特定名称,如人名,地名,国家名,单位名,组织名等)以及句首单词的首字母应使用大写外其余情况无需使用大写,因此应修改为“antisiege”。
例3.原文:于1965年设计定型后投入大批量出产。
译文:It is produced,shaped in 1965 and put into mass production the same year.
此句翻译中的“the same year”存在介词缺失问题,应运用固定搭配“in the same year”。
像此类低级语法错误翻译如果不避免,对作品的质量影响非常大,对译文思想的准确传达也是至关重要的。
(3)译文前后不一致
例1.原文: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
译文a:Red Army General Headquarters,the General Front Committee
译文 b:Red Army’s Commanding Headquarter and General Filed Committee
译文a跟译文b这种同一个术语出现了两种译文,尤其是出现在纪念馆的宣传手册上,必然引起国外游客的困惑,使他们弄不清讲的是不是同样的东西。
例2.原文a:周恩来同志卧室
译文a:Bedroom for Comrade Zhou Enlai
原文b:毛泽东同志卧室
译文b:Bedroom of comrade Mao Zedong
原文a跟原文b在表达上的意思一致,其对应的译文a跟译文b在介词的使用上却是不一致,一个使用的是“for”,一个使用的是“of”。
英译文本的不一致将会使外国游客在了解文化上易产生偏差,甚至失去对中国红色文化深入探寻的兴趣。因而,译者在翻译时应着重留神这些错误。
红色文化旅游外宣文本具有:语言客观、准确;信息量大、专业术语多;饱含政治、文化信息的特点。这就要求译文本身应准确传递原文想表达的意思,对于专业术语,译者应加以注释,而对于一些稍为敏感的关于政治、文化的信息,译文则应该尊重中外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别。而正如黎昌抱和邵斌在其著作《Translation Theory:A Coursebook》中所提到的,“Skopos theory claims to be a general or universal model of translation”[6]表明翻译目的论是普遍的翻译模型,因此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依照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了解此篇文章的翻译本质是为了增进我国红色旅游文化的成长,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以及友好往来。
旅游文本翻译,无论是口译还是宣传册的翻译,都应该属于应用文体翻译,应该以实用为主。而应用文体的翻译一般都有其特定的目的。[7]因此,依据翻译目的论的重要原则,在翻译旅游文本时应当以目标语接收者为中心,以求满足目标语接收者的需求。以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为例,在进行旅游外宣文本的英译时,译者应明了此次外宣文本英译的目的是为向除中国游客外的国外游客们传播中央苏区反“围剿”革命斗争历史进程以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例如:
原文:会上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经验,制定“千里回师”的英明决策。
译文:Summing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2ndanti encirclement and suppression,Mao Zedong made the wise decision of“Returning in triumph”.
为达宣传目的,译者将重点放在“反围剿”和“千里回师”上,使受者更了解中国红色文化,同时将纪念馆富含的革命精神开门见山。
翻译目的论的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是在目的性原则的根底上延伸开来的,译者在传播红色文化的目的上应准确传达原文作者传递的中心思想,以及原文中所饱含的艰辛的革命历程和丰满的红色精神,即“忠实于原文”。同时,保持译文连贯性,确保外国受者能够清楚读透译文所写内容而不至于磕磕绊绊。
因此,英译时,针对平铺直叙的革命事迹或者历史故事,可采纳直译的英译方式,尽可能呈现原文中的措辞特色和思想内容。例如:纪念馆内是这样介绍周恩来旧居的:
原文:“1931年5月31日,总司令朱德同志于此和毛泽东同志一起领导红军开展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扩大红军等工作。”
译文:“On May 31,1931,the commander-inchief,Zhu De,together with Mao Zedong to led the Red Army to construct revolutionary bases and expand the Red Army team.”
考虑到受众的理解程度,译文平铺直叙,且忠实于原文,向参观者直截了当地介绍了周恩来旧居。而当原文为古诗词等辞藻华丽的文章时,为了使国外受众读透译文,则应打破忠实原则,则可采取增词、减词或者重组信息的翻译方法,向国外游客简洁明了地展示文章信息,这在纪念馆内也多有体现。
“红色”在我国寄意喜庆、积极向上,象征着幸福昌盛,它还被用来表示革命、思想进步。例如:红军;红旗;红色政权;又红又专。总之,红色作为主色调无时不在显示阳光、热烈、繁荣、幸福、运气等等美好的感情和事物。而在国外,“红色”却是血腥、暴力的代名词,如“red revenge血腥复仇”,“red battle 血战”,“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残杀和暴力统治”,与我国的“红色”所代表的意思截然相反。红色旅游景区中亦留有“Red Revolution”,“Red Army”等彰显中国特色的译文。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坚贞不屈、顽强抗争获得胜利之后所遗留下来的产物或者精神,“红色旅游”则是与“红色文化”一脉相承的并可作为红色文化载体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实际上,正是由我国独创的“红色旅游”概念具有独特性,在翻译上也与国外文化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注重中外文化变迁的翻译差异,尽量减少受众者对译文产生困惑甚至不平之觉。
以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外宣翻译为例,结合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对三明红色旅游文本外宣翻译进行分析,将翻译目的论与外宣翻译相联合,由于译者、受者和中外文化的不同,其翻译表达的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译者在遵循翻译目的论的三大原则的同时,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以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目前红色文化旅游外宣翻译过程仍存在许多问题,为到达翻译的本质目的地,更好推进我国红色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译者还需要不断完善翻译水平,提高自身素养。
参考文献:
[1]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75-78.
[2]汤玉洁.浅析翻译目的论[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8,28(1):159-161.
[3]李建军.文化翻译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景伯平.红色旅游方兴未艾[J].当代贵州,2005,(10):8-11.
[5]王燕.跨文化视角下红色旅游文本的翻译[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2,26(4):60-63.
[6]黎昌抱,邵斌.Translation Theory:A Coursebook[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7]匡晓文.翻译策略与技巧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