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静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00)
模因论主要是在达尔文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解释文化进化规律。模因这一概念,最早是英国的生物学家道金斯提出来的,他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的一个单位,核心是进行模仿,不管是具体的或有形的建筑和制造样式,还是抽象的无形的观念及思想,都能够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传播和复制。在《韦氏词典》中,将模因定义为在文化领域人和人之间传播思想以及相关的行为习惯,等。之后还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模因就是通过大脑神经中的复制因子和大脑信息复制以及传播都有极大的关系。
模因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从一个人的记忆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记忆中,其中往往会受到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印象,继而就会出现创新结果。这个过程不仅仅有信息的模仿以及复制,同时还有大脑对信息的加工以及创造。而文化是相对复杂以及是具有多面性质的,其自身的内容具有特色并且十分丰富,对于文化模因来说,其自身的生命力较强,如果有适合的机会以及相应的传播平台,文化模因就会得以发展,继而传播文化的因子。可以说,所有的文化都有自身的模因复合体,其中有很多是与其他的文化不同或者是相似的模因因子。[1]
道金斯认为模因成为复制因子的过程中,需要有保留、变异以及选择三个必要的条件。模因在复制以及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了使自身能够更好地生存并进行有效的传播,模因往往会发生变异继而使其更加具有生命力。
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文化之间往往是存在差异的,继而会使文化模因出现变异,这也是变异的一大主要驱动力。比如在我国人们在婚礼上往往会模仿西方社会,穿戴婚纱以及佩戴戒指,等。但又因为我国与西方世界的文化差异,使得西方婚礼元素在我国的传播,往往是通过变异进行的。所以新娘仅仅是在短暂的仪式上穿戴婚纱,但是随后就会穿上具有我国传统民族元素的礼服。[2]
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被选择留下的模因所具有的传播性以及其可复制性,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的传播环境的受众需求的不同。文化模因的创新及变异能够使得文化之间的差异得到有效的弥补,使得变异之后的文化模因能够更好地被其他文化主体所所融合和接受。这其中就需要有跨文化传播者自身的想象力与智慧。
跨文化交流从人类发展之初就有了,主要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所从事的交流的过程。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如果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熟悉对方的文化,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传播自身文化,这样的交流才是真正意义上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对于跨文化交流来说,主要是包括不同文化之间、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所进行的交流。
相关研究者认为,模因的传播以及复制可以分为表现型(即模因的保留)以及基因型(即模因的变异和选择)两种。对于后者来说,其保留了模因在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内容,通过形式变异等方式进行传播以及复制。而对于前者来说,主要是因为形式与内容相比更容易进行模仿,更容易进行传播,继而流传更广。文化模因在被传播以及复制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尤其是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传播的过程中,这样的文化模因就更为常见。另外面对不同文化受众时,模因往往需要通过创新及变异等方式使得自身能够更好生存和传播。[3]
对于模因保留来说,主要就是指不同的信息内容以相同的形式传播,比如说“地铁族”“上班族”等都是借鉴了“族”这一模因,主要是指一类人。模因的传播,应当首先做到被传播者即宿主所理解以及接受。所以就需要模因在认知上应该被社会所接受,而相似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以及思维方式是产生认同的根基。此外要求此类模因在宿主的头脑中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引起宿主的注意继而保留在头脑中。如果保留的时间越长,就越能够对宿主进行感染。如果时机合适,就会将其取出进行扩散以及传播。其中作为媒体及网络平台,也能够更好地帮助传播与表达。在周而复始的传播过程中文化模因由于带着文化信息的模因复合体,通过相同信息内容变异传递或不同内容的同型传递,而其中模因的变异以及创新是十分关键的。[4]
例如中国与韩国是友好邦邻,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其中“韩流”对我国民众的思想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社会娱乐文化带来较大的影响。在穿衣方面,开始出现“韩式盘发”、“韩式风衣”、“韩式化妆”等多种韩式风格。这些元素对韩国文化的传播有巨大的影响力,这一类的文化模因在传播上能够更好地呈现出表现型莫模因在传播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更好地传播文化内容。不仅国外的文化传播到我国,同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传播到了其他国家。比如我国的《西游记》已经被英国广播公司模仿,制作成了《东游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受到极大的欢迎。
再比如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歌曲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我国的“中国好声音”,就是对国外节目形式所进行的一种模仿,荷兰的这一档节目播出之后,美国、英国以及韩国等都开始进行模仿,承载着各国文化的“好声音”开始在全世界进行传播,可以看成是一种长久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
对于模因的变异和选择来说,主要是指相同的信息内容形式变异和选择之后所进行的传播。比如说“饭店”、“美食城”等,尽管名称上有所差异但是其所传递的内容是一样的。还有在西方世界中“蓝精灵”是快乐以及自由的代表,能够代表人类儿时的快乐记忆与时光。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比利时国家馆就将其作为官方的吉祥物。而在2011年的时候,《蓝精灵》作为电影动画片在我国开始登陆,之后的多个版本“蓝精灵”开始出现,成为媒体热议的焦点。这一模因在我国的传播,因为时代的变化而出现了变异,但是对于蓝精灵来说,其所交流与传播的精神本质依旧是没有变化的,所交流与传递的依旧是自由、快乐以及团结,等。这种通过对文化模因表现方式进行变异和创新,使得受众范围得到拓展,使得跨文化交流更为顺畅,传递的文化范围更为广泛,影响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文化模因的传播与交流能够顺利实现,需要有交流双方的协调与合作做保障。这就需要受众应当有相似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文化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外来文化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比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在我国的流行,等。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七夕”节,这与西方的“情人节”是相似的,所以当西方的这一节日文化流入我国的时候,受众就更乐于接受。此外,我国的国学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复制,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能够使得西方社会的民众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这就是基因型模因的典型例证。张艺谋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后来被制作成芭蕾舞剧,在世界各国轮番上演,通过芭蕾舞的方式将我国的文化元素进行呈现,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基因型模因变异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在新时代有了更为广阔和便捷的平台,网络语言开始出现并得到快速的发展。网络视频、网络聊天以及网络热词等开始在社会中出现,并包含着十分容易感染受众的文化模因因子。这些文化模因能够更好地让其他文化中的受众成为新的传播者,继而使得跨文化交流以及传播的成效得到提升。对于网络语言来说,其形成主要是因为有比较丰富的语言模因,网络上的新词汇比较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词汇都有较强的生命力,只有那些有长久性、保真度以及多产性的语言模因才会真正经得起时间的磨炼,才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应当积极构建健康的网络交流平台,在该平台上传播具有正能量的网络文化。这不仅是当前网络交际时代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时代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要求。
中华民族发展历史悠久,有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同时还承担着守望文明以及储存文明的责任与使命。如何能够有效地传递人类文化价值,模因是传递文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单位,而范围广、历史悠久以及寿命长的强势模因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有着灿烂的文化传统,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及精髓,这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应当重视的内容。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竞争力,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西方世界的先进文化和传统。同时还应当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通过文化模因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交流传播出去,使得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信息能够更好地走向世界,使得西方国家能够更好地认知和理解以及接受我国的文化和文明,这样才能推动跨文化交流更为顺畅地进行,使得世界文化朝着更为丰富多彩的方向有序发展。[5]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增多。借助文化模因对国外的优秀文化以及文明成果进行吸纳,是推动跨文化交流的一大重要推动力。大量的实践证明,国家以及社会还有民族的发展必须要通过交流与传播来实现,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外的知识,同时还应当做到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真正目的,才能够真正把握世界文化发展趋势与方向,才不至于在文明发展中落伍,使得世界文化以及文明发展得到有力推动。
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相似的地方,也存在有差异的地方。相似之处能够更容易被对方文化背景下的民众所理解和接受,差异之处就需要结合模因变异视角进行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要么需要对文化信息的外在形式进行改变和创新,使得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得到增强,要不就需要有生命力以及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继而对跨文化内容进行传播,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模因论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模因及模因变异,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就是文化模因在跨文化的环境中所进行的传播,在不同的文化的选择过程中,通过对模因形式以及内容进行变异和创新,继而使得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够更好地实现文化复制和传播。基于跨文化层面来看,文化模因不只是文化信息从一个宿主传递到另一个宿主的简单过程,而是需要考虑文化差异、传播以及传播者认知等多方面的因。基于模因变异的视角,对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传播与复制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继而使得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更为顺畅与高效。[6]
参考文献:
[1]陈海燕.参与无界:互联网模因的适应性与跨文化传播[J].学术研究,2016,(4).
[2]曾艳.视频媒介下模因论对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探究——以TED Talk为例[J].校园英语旬刊,2016,(11).
[3]刘晓梅.模因论视角下的跨文化广告翻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4]程娟.文化负载词翻译中模因的存亡与变异——以《水浒传》沙博理汉英对照本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6,(11).
[5]周翔.网络视频模因跨文化适应性的实证探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4).
[6]赵志玲.模因论视阈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校园英语,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