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播学经验研究与批判研究的差异
——基于《人民的选择》与《单向度的人》的比较分析

2018-03-28 09:43
传媒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经验主义马尔库塞传播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以下简称《人》)第二版序言中毫不隐讳地谈到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在指导社会运转有效性的前提下的动机,同时,也言简意赅地提出了本书的核心问题:“发现人们为什么及怎样决定投票?”如何科学地掌握并通过人的主观活动施以最大化的影响,是《人》的研究目的。

一、传播学领域的“问题与主义”——研究的目的差异

从《人》诞生的历史背景中,不难寻找到这种实用主义研究目的的蛛丝马迹。由《人》所诞生出的“有限传播论”恰恰是对“魔弹论”的有力反驳。1940、1944两次总统选举的研究结果表明,从选战开始到结束的5~10月间,强化(潜在)53%,激活14%,再次倒戈3%,部分倒戈6%,倒戈8%,无作用16%。这恰恰证明了“无论如何,倒戈是在选战中出现频率最低的影响效果。”故选战宣传对于民众的选择影响是有限度的。这不仅推翻了“魔弹论”,也标志着人们开始掌握自身的传播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应对措施。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以下简称《单》)导言中对批判学派研究目的的阐述:“研究这些发展的根源,考察它们的种种历史替代性选择,是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目的之一。”马尔库塞在书中大篇幅的表达了对当代文化工业的批判意义。

由此考察《单》的诞生背景,在二战过去以后20多年里,资本主义世界不断进步,迅速恢复到了战前的经济水平,人们却在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中,逐渐感受到自身沦为“工具”。而在沉沦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思潮不断吸引着年轻一代。爆发于美国的民权运动以及巴黎的五月风暴等事件,实际上宣告了旧的制度与道统已经难以为继。这种历史背景恰恰需要西方的哲人们站在某种超越现存制度的立场上寻找更好的替代方案,也需要动用资本主义在启蒙时代对抗旧封建主义的武器:“批判精神”,引导人们寻找到通向新世界的某种理论可能性。

综上所述,从研究目的开始,传播学领域的两大流派——经验研究和批判研究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分歧。前者诞生的年代,人类需要面对一个共同的外部敌人:一个未知的,感性可知却无理论可依的领域。面对这个领域,人们或是害怕,或是充满着膜拜。经验主义的研究目的,恰恰是要为人们提供一种“祛魅”的途径。而后者诞生的年代,人类已经感受到了自身的信仰缺失和制度问题,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来自内部的敌人:我们所存在的世界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否可以有更好的选择?批判主义的研究目的,则是要为这种新的变革提供理论依据。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到某种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存在价值。

二、“实证主义”与“本质直观”——研究方法的差异

两大流派在研究目的上的分野,直接导致二者研究方法的巨大差异。总体上来看,二者的研究方法的差异体现在“实证主义”和“本质直观”上。

经验研究的方式延续的是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相信所有科学都只能采用自然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实证主义者认为社会科学应当模仿自然科学的传统和方法,对社会现象做出因果性说明,从而使社会科学成为精密的、实证的科学。

这种方法采用的就是对纯化环境的孤立样本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和共时性的对比,即拉氏在本书中引入的“固定样本方法”。“固定样本方法”更适合于在不同时间节点中发现受访对象态度的运动性,并以此思考不同的传播形态对个体产生的影响。

拉氏举了一个特殊个体为例,即一个年轻人在5月没有做出决定,而在11月份选择了罗斯福。而这个年轻人在该过程中又经历了数次转变。

这个年轻人在5月还没有做出决定,但在11月选了罗斯福。……最初,他支持共和党的提名人塔夫脱,因为他是俄亥俄州居民,但另一方面,选举民主党人的倾向使他摇摆不定,“因为我祖父忠于那个党派”。7月,当他为取悦祖父而声称选罗斯福时,这种倾向占了上风。8月,由于反对总统支持的征兵制度,他又倾向于威尔基——尽管他对这个人一无所知……但在选举日,他把票投给了罗斯福。因为他厌恶威尔基拉选票的行为,同时也被他所工作的铸造厂的同伴影响了。

同时,拉氏还在四组样本中还设置了对比性的三组“控制组”样本,以测试重复访问对固定样本组的对比性影响。可以说,《人》中所推导出的结论,完全来自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因果律是主导考察的核心因素,这是一种严谨,精准的考察范本,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而《单》中,则绕开了对传播学现存问题的探讨,转而探讨传播学诞生的土壤——发达工业社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批判式的思辨。《单》中关于两党制选举方面的内容,马尔库塞首先直接指出了经验主义的症结:

取消及物的意义至今仍是经验社会学的一个特征。它甚至表现了大量并未因为某种特殊利益而履行治疗功能的研究的特征。结果,一旦意义的“不显示”的超出部分被消除,研究就会被封闭在社会用以确认和否认命题有效性的界限的广阔范围之内。这种经验主义因其方法论的特征而具有意识形态的特质。

马尔库塞提出了经验主义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意义的‘不显示’的超出部分被消除”之上的。即在经验主义的研究中会以预设“合理性”为前提,关注其“有效性”。一旦“合理性”被质疑,至少在逻辑层面将会取消经验主义研究的存在前提。

接下来,马尔库塞援引欧美政治学家的代表作品来反思这种被预设的“合理性”。如根据H·尤劳的《政治行为》一书中的三条标准来反思“受操纵的程序”:我认为这些定义相当准确地描述了1952年美国选举的实际情况,而这正是分析主题。换句话说,判定一种既定状态的标准就是那些既定状态所提供的标准……这种分析是“封闭的”;判断的范围被局限在事实的范围之内,而这一事实范围却拒绝对范围进行判断……由于受这一框架的约束,研究成了循环的、自我生效的。如果“民主”按照这种有限制然而现实的选举的具体进程来定义,那么在研究得出结论之前这一进程就已经是民主的了。

马尔库塞抛却了精确、冰冷的数字,且并不以这种基于因果律的数据分析模式为“合理性”的前提,他的合理性,来自于概念的“意义的及物性”。

这种方法论上的革新是马尔库塞对于“本质直观”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舆论行为”与“工业社会”——研究对象的差异

传播学两大流派的差异,不仅体现在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方法上,其研究的对象,也集中在两个不同的概念上。经验学派所关注的对象是“舆论”,而批判学派所关注的对象则在于“工业社会”。

拉扎斯菲尔德在《人》中坦承了对人的功能性定位,他的研究前提是人作为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有功能性作用。所以,拉氏的研究是站在社会的立场上以“社会化的人”作为研究对象。

而在《单》中,马尔库塞的研究对象则是现代工业社会,与拉扎斯菲尔德正好相反,马尔库塞直接站在“人”的角度思考着日益成为枷锁的“基于高度工具理性建立起的社会”。马尔库塞对人的关注还体现在其对“人”的本体属性的关注之上,以此为视角,才能发现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中由“自由”造就的“不自由”。

归根到底,相比起拉扎斯菲尔德对人类行为冷峻的观察,马尔库塞似乎更具具温情。

四、总结

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看,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人》是一部细致的研究报告,它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某种特定社会行为中人受到各种形态的媒介之间影响产生综合判断的过程。而针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并没有义务输出对人的终极关怀,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一次科学运用在社会学中的伟大实验。同时,舆论行为是经验学派的研究对象,并不是人。与此相反,批判学派则恰恰关注的是人,并基于人的视角,以“发达工业社会”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批判。是一次带有某种革命性的宣言,而这种革命性是建立在对人和工业社会的本质直观的基础上的。

但还应该看到,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虽然在理念上几乎完全相左,但他们必然是人类了解世界、了解自身的一体两面,如果没有经验学派的发展,批判学派所批判的对象将无法得到彰显,批判学派就会处于一种“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尴尬境地。而如果没有批判学派的掣肘,经验学派则会将工具理性一直沿用下去,届时恐怕高超的宣传策略还会再次成为秩序失范的帮凶。

猜你喜欢
经验主义马尔库塞传播学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批判的语境经验主义:数据与语境
——第十七届《哲学分析》论坛专题研讨之二
思 辨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