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士芳
[摘 要]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强调数学的系统化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忽视了小学数学学生的现实基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忽视了小学生自主思维的基本特征。学生正处于思维比较活跃的时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欲望和潜能。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思维的相关问题,希望为进一步落实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数学思考;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知识与培训思维虽说是有区别的,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同步进行的。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能力的意义
小学生数学自主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从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中获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应全面锻炼学生的数学自主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转化为学生数学学习自主学习的动力。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学习和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策略
1.创设环境,勤于思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老师如果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那么学生就很难以进入学习状态,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了。因此,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例如,老师在教学《比的化简》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这个讲台的高为100cm,长为50cm,宽为45cm,那么你们谁能告诉我这个讲台的长宽高比是多少呢?”这时,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学生说:“它们的比是100∶50∶45”,其他学生都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老师不要急于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跟学生说:“这样的话,数字看起来有点繁杂,谁能简化一下这个结果呢?”学生便陷入了沉思,还有学生开始拿笔出来算,最后有学生说出“它们的最简比是20∶10∶9”,老师便可以让学生起来讲解一下为什么是这个答案。通过这种有效的提问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通过自学和探究来解决问题。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强化,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引导提问,让学生学会思考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教师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摆脱教材的束缚、思维的禁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深入展开思考,开展创造性的认知活动,让学生真正学会思考。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提出了三个问题,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度,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结论。看到有些学生面露疑色,于是我将教学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由发言。此时,就有学生提出不用尺子量同样可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如,图形对折或者直接对各边进行比较等等。在这样自由而愉悦的教学之中,学生并没有局限于教材,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学习的主观性和主动性,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始思考,实现了对知识与经验的重新加工与整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思考,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习惯。
3.及时鼓励,让学生真正爱上思考
每个学生都会有非常明显的心理特点,就是喜欢听到父母和老师的各种鼓励和赞扬。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避免用惩罚,苛刻的批评等方式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各种评价,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积极鼓励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一方面进行自主思考,另一方面还应该多用一些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也得到有效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巩固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探索性思维。他们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温故知新,活跃思维,使数学学习更为有序、合理。
参考文献 :
[1]王伟.小学数学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养成分析[J].才智,2011(24):10-11.
[2] 李晶晶.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30-131.
[3] 谢在万.小学数学教育的问题和措施探究[J].教师,2014(27):76.
[4]吴声莲.小学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9).
指导老师:周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