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的集聚格局分析与空间重构

2018-03-27 07:08
财经理论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周边城市吸引力城市群

牛 迪

(内蒙古财经大学 旅游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一、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现状分析

(一)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的数量与密度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就是城市的发展程度。在城市数量方面,2015年共656个设市的城市,其中263个分布在东部11个省、市,229个城市分布在中部8省,164个城市分布在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西部地区设市的城市的比重(25%)远远低于总面积在全国占比(40%)和总人口在全国占比(35%)。在城市密度而言,在中国城市的平均数是20300平方公里设立一座城市,其中东部地区11个省、市的密度为4000平方公里,中部地区8个省、市的密度为7400平方公里,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密度为40100平方公里。城市的发展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规律(表1、图1)。

表1 西部设市城市数量及其与东中部地区的比较(2015)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6》、《中国统计年鉴2016》经过整理.

图1 西部设市城市数量及其与东中部地区的比较(2015)

(二)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分析

1. 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区城市化水平比较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和数据来看,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应用霍利期·钱纳里“发展模型”,将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与钱纳里的“发展模型”进行比较(表2),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中国西部的城市化水平也大大偏离了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

表2 中国西部城市化水平与钱纳里“发展模型”中的一般城市化水平比较①②③

2.地区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

从地区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来看,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将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工业化发展水平,同钱纳里“发展模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在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同的条件下,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远低于模型中的一般城市化水平(表3)。

表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发展模型”与中国西部对比①②③

3.地区城市化水平与非农化水平比较

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不断升级,西方发达国家先后向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主要第三产业,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它们的非农化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然而,将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非农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其城市化发展水平也是远远滞后于非农化发展水平的。(表4、图2)

表4 中国西部城市化水平与非农产业产值比率的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2017)》、《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7)》经过整理.

图2 中国西部城市化水平与非农产业产值比率的比较

(三)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体的综合竞争力分析

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如果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东强西弱”是总体格局。前100名的城市中,西部地区仅有18座(表5)。前50名的城市中,西部地区只有成都、重庆、西安、呼和浩特4座城市入围。存在这样的差距,是历史和西部地区城市自身发展问题的结果。因此,认真分析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为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发展、西部地区城市群体建设及西部地区整体经济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表5中国大陆综合竞争力进入前名的城市区域分布(2016)

区域各省区市入围前200名的城市个数区域合计东北地区黑龙江(2)、吉林(1)、辽宁(3)6环渤海地区北京(4)、天津(3)、河北(3)、山东(3)13东南地区江苏(5)、上海(4)、浙江(6)、福建(3)、广东(4)、海南(1)23中部地区山西(2)、河南(2)、江西(2)、安徽(2)、湖南(2)、湖北(2)12西北地区内蒙古(3)、甘肃(2)、新疆(1)、陕西(2)、青海(1)、宁夏(1)10西南地区重庆(3)、四川(2)、贵州(1)、云南(1)、广西(1)8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0-2017)》、《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7)》经过整理.

二、中国西部地区城市集群的集聚格局分析

(一)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现状格局

在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过程的空间尺度:一是从城市到都市区城市群空间扩张;二是从都市区到都市圈的城市群空间范围放大;三是从都市圈到城市群的空间放大;四是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的空间扩展。中国西部的10个城市群,包括南北钦防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兰白西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成渝城市群。

(二)中国西部城市集群的集聚格局分析

借鉴刘卫东等人的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等级划分模型,选择城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人文环境发展水平等作为二级指标,城市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信息化水平、科技与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实力、城市发展实力、城市发展活力、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城市经济联系强度、城市人居环境、城市水资源保障水平等10个指标作为三级指标,建立西部地区中心城市集聚度评价指标体系(表6,利用2014西部城市的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城市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表7),结果认为西部地区高集聚度有重庆、成都市、鄂尔多斯、包头、昆明、南宁市、呼和浩特、兰州、贵阳,依托这些城市形成中国西部城市群,包括呼包鄂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兰白西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滇中城市群。

表6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等级划分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权重指标层权重单位指标性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集聚性评价 社会发展(+)0.33城市化水平0.131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0.1763-+城市信息化水平0.1011%+科技与人力资源开发0.0614-+经济发展(+)0.45经济发展实力0.0707-+城市发展实力0.1211-+城市发展活力0.1276-+城市综合服务能力0.2104-+城市经济联系强度0.1014-+人文环境发展(+)0.22城市人居环境0.0763-+城市水资源保障水平0.0211-+

注:“+”表示指标与上一层指标呈正相关;“-”表示指标与上一层指标呈负相关.

表7 西部地区中心城市集聚度排名

三、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城市群范围界定通过行政审批确定

区域城市群作为城市化的高级形态,是以高度发达的城镇为基础的。在划定城市群的范围上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因此,地区城市群的建设具有鲜明的政府主导性,各地在培育各自新的经济增长点时,基本是通过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将许多发展势头良好的毗邻城市,作为区域城市群聚集在一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极。此界定方法容易出现主观判断和长官意志的负面结果,违背客观发展规律,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地区城市群的界定通过各地的发展规划确定,虽然相邻地区集合为一个群体,但并不构成真正跨越不同省份的城市群。该区域行政关系的复杂性给该区域的协调带来了许多制约因素。

(二)地区城市群中的龙头城市所发挥的引领带动作用不足

西方空间“集聚-扩散”理论强调,必须以龙头城市的发展作为城市群发展的动力。城市群的领导者或第一层是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它们在城市群的支撑,带动和推动中发挥着基础作用。 龙头城市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城市群的发展水平。西部地区城市群的普遍现状是:大城市规模小,数量少小,缺乏领导力、影响力和凝聚力,缺少核心力量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地区城市群内部体系不完整,产业结构相似,分工协作功能欠缺

地区城市群内部发展体系的形成,是基于群内各城市产业结构的互补与分工协作功能的高效运行。从表象上看,城市的融合就是城市群。 但从本质上讲,应当是产业的一体化,城市功能的合理分工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城市群是一个由大、中、小城镇组成的全体,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城市等级制度不够完整,缺乏相互协调的经济制度,各城市职能和产业定位不清,是我国西部城市群的一个突出特点。所谓的城市群只能停留在规划的层面上,难以产生真真意义上的城市群作用。

(四)地区城市群发展处于初级增长阶段,各城市群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动力仍然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城市发展的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严重不足,技术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西部地区城市群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增加值不高。在第二产业中,传统制造业仍然是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中国西部地区城市集群空间重构

(一)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空间重构的背景

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滞后不仅是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表现,也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制约。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到以城市和城市群竞争的新时代,面对制度空间不足、经济基础薄弱、城市体系结构失衡是中国西部城市群发展面临的最主要困境,这些困境的存在不仅限制了西部地区城市过去的发展也进一步制约着西部地区城市的未来发展。而在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制度安排、经济基础和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等困境中,经济困境是根本,制度困境是藩篱,结构困境则集中了经济和制度的双重藕合。因此,要破解西部地区城市及城市群体发展的多重困境,需要从城市结构入手。

(二)中国西部地区城市集群空间重构目的

针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及城市群体等级规模结构、职能组合结构以及地域空间结构都处于失衡状态的严峻现实,本文通过对其城市体系进行空间重构,以促进城市功能的优化,进而推动西部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由于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还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制度空间不足等根本性的制约问题,对西部地区城市体系进行空间重构时需要在产业与制度支撑下予以推进,在增强城市群发展的经济基础、扩展城市群体展的制度空间的支撑下,实现西部地区城市体系的空间重构,通过城市群空间重构优化西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增强城市群引领区域发展的集聚功能和扩散功能,进而在促进城市群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中国西部地区城市集群空间重构的理论基础

1.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理论

从空间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制造业经济在一个地区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导致了城市的形成。同时,由于运输“冰山成本”分散力的存在,又使得城市中产业和行业不可能无限制地聚集。当集中度和分散度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时,该区域将形成一个以城市为中心、以农村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结构。同样,在集中与分散的共同作用下,区域产业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将促进单一个中心城市向城市体系的发展,形成中心—外围结构的城市体系。然而,在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克鲁格曼等人以城市为中心,以广大的农村为外围建立的中心—外围结构,已不适应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基于以上分析,相邻中心城市构成多中心的引导和驱动效应比单一中心更大。因此,考虑到自然、经济和行政区划、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并在扩展的空间经济学中心—外围模型的基础上,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是中国西部城市群落发展的可行空间组织形态。

2.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的空间格局

从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的角度来看,经过空间重构培育与发展起来的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打破了传统的城乡关系、城市关系,体现了一种适应西部发展实际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社会关系及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以城乡、城市间的产业关联与网络化发展引致城乡、城市间形成合理的层级网络结构在制度安排上,以城乡协调统筹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市区域合作竞争取代行政分割在城市功能上,强化城市的多重发展和区域引导功能在地理布局上,呈极具生态学意义的群落状展布。因而,呈现的是一种崭新的城市群体空间格局。(表8、图3)

表8 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的空间格局及空间相互作用

图3 多中心—外围城市群落的空间格局及空间相互作用图示注:(1)图中连线为城市之间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要素联系;(2)考虑到示意图的简洁性,图中城市B12、Bln、B21、B22、B2n、Bi1、Bi2、C13、C1n、C21、C22、C23、C2n、Ci1、Ci2之间及其与农村之间的要素联系未予标出.

(四)中国西部地区城市集群空间重构的技术支撑

如前文城市群体形成与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所析,在社会科学借用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模型中,物理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在城市经济学的应用中,重力模型扩展出了城市吸引力模型、城市经济影响区模型和城市体系规模模型等。在计算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以确定哪些城市可能因较强的相互联系而形成城市经济带区,以及利用中心城市对周围县市的吸引强度来确定重点经济带的地域范围时,引力模型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引力模型用于测度城市之间的吸引强度和吸引范围的前提是,假设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与城市规模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等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引力模型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

(公式1)

利用赋值,并对式1两边取对数,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lnTij=lnPi+lnPj-2lndij

(公式2)

应用式2对西部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进行估计时,采用城市市辖区非农业人口和市辖区生产总值两个指标,并对这两个指标进行对数处理以消除两指标的量纲问题,采用刘卫东等(2003)方法对取对数后的市辖区非农业人口和市辖区生产总值进行加权平均得到LnPi和LnPj,即

lnPior lnPj=(lnPoPuiation+lngdp)/2

(公式2)

分别应用式2和3对西部城市间的相互吸引力进行估计,获得西部地区主要中心城市及其与次级城市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系数。

表9 呼和浩特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表10 包头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表10(续)

城市Ui和Uj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包头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呼伦贝尔(j)253.2030900907.864724649.7179锡林浩特(j)102.7028443177.597579271.9970巴彦淖尔(j)183.2026443178.10172721010.7335乌兰察布(j)283.3015434497.9174298700.2982陕西榆林(j)377.0046126407.4584265559.6193宁夏银川(j)172.6379390089.0123573566.1242宁夏石嘴山(j)76.6032243858.2483470391.9532呼和浩特(j)233.96198361009.664714417212.3558

表11鄂尔多斯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城市Ui和Uj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鄂尔多斯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鄂尔多斯(i)154.3088027999.66470--包头(j)225.00294183928.5005433594.2439乌海(j)55.30 57012938.7666955159.4081赤峰(j)464.30 72715998.6237135668.5414通辽(j)321.2071374918.03281085983.6969呼伦贝尔(j)253.2030900907.864724649.7179锡林浩特(j)102.70 28443177.597579271.9970巴彦淖尔(j)183.2026443178.10172721010.7335乌兰察布(j)283.3015434497.9174298700.2982陕西榆林(j)377.0046126407.4584265559.6193宁夏银川(j)172.6379390089.0123573566.1242宁夏石嘴山(j)76.6032243858.2483470391.9532呼和浩特(j)233.96198361009.664714417212.3558

表12 银川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从表9-12来看,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银川四个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相互吸引系数较大,此外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银川四个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系数也较大,尤其是呼和浩特与包头之间的吸引力系数达到了17212.3558。虽然银川与兰州、银川与西安之间的相互吸引系数也较大,但考虑到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分布在呼包线、包兰线上,再加上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三城市历史上的传统联系,因此可以考虑以呼和浩特、包头、银川、鄂尔多斯四市为中心城市、周边城市为外围培育为四中心—外围城市群落。

表13 重庆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表14 成都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从表13-14来看,重庆、成都两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相互吸引系数较大,此外重庆和成都两城市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系数更是达到了35123.7352。考虑到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基础,以及长江航道、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等便捷的交通通道,再加上两省市历史上的传统联系,因此可以考虑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城市、周边城市为外围培育为成渝双中心—外围城市群落。

表15 贵阳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表15(续)

城市Ui和Uj201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2015年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贵阳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安顺(j)285.6016713817.92491104859.1765都匀(j)48.1017160007.68991691627.4335凯里(j)48.7030171007.77341881429.6338铜仁(j)46.8030089007.3647475148.8281兴义(j)83.4020221208.0770364516.6759毕节(j)45.1020221207.9156252917.2967云南曲靖(j)641.9049431248.4756478446.3335云南昆明(j)546.792687860010.37986151810.3269广西河池(j)413.709154387.3933509133.3606

表16昆明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城市Ui和Uj201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2015年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昆明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昆明(i)546.792687860010.37980--个旧(j)39.2017524517.7266320713.1617大理(j)61.3016555428.48763621192.8789开远(j)28.3011244657.57012031515.4516昭通(j)586.5018763327.7112389475.2470玉溪(j)28.3011244658.52179019968.4178楚雄(j)51.7015424217.96931653419.2526曲靖(j)641.9049431248.47561348601.6247保山(j)256.901680007.6158568202.6162瑞丽(j)13.101671386.212584422.5560思茅(j)30.841716006.9617570104.6127景洪(j)41.303017107.291569298.7000安宁(j)26.904535687.85333376120.4632潞西(j)37.804255426.874766171.3032丽江(j)120.108310776.801258086.0543临沧(j)236.406664556.669359870.9454贵州兴义(j)83.401254848.0770305114.5427贵州安顺(j)285.6016713817.9249605243.2841四川攀枝花(j)112.0058894228.98443522081.6310

表17南宁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城市Ui和Uj201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2015年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南宁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南宁(i)724.43201738779.80860-柳州(j)372.40148807389.51772513926.0265桂林(j)521.8047955119.0725420898.3560梧州(j)336.2037846128.4150482353.4221北海(j)169.4056712758.42872091905.7069玉林(j)700.9035097528.27602651017.5080百色(j)411.7017307937.6389255581.1250

表17(续)

城市Ui和Uj201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2015年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南宁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河池(j)413.709154387.3933296337.3542钦州(j)396.5047658938.2673997227.4524贵港(j)93.0038554578.21132411153.2616防城港(j)233.6022465817.83611581843.7310贺州(j)255.6024315567.8430549153.7592来宾(j)246.5011656777.9999798687.1158崇左(j)48.1021656217.16451121874.5665贵州都匀(j)83.4018542447.6899629100.5040贵州兴义(j)379.09159135538.0770638143.8754贵州贵阳(j)546.79268786009.9649798607.4757云南昆明(j)724.432017387710.3798638658.7047

从表15-17来看,南宁、贵阳、昆明三个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相互吸引系数较大,虽然南宁、贵阳、昆明三个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系数不如成渝间的相互吸引系数大,但考虑到南昆线、贵昆线、黔桂线连接三个省会首府城市,再加上滇桂又同时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及三省区、三城市历史上的传统联系,因此可以考虑以南宁、贵阳、昆明三市为中心城市、周边城市为外围培育为南、贵、昆,三中心—外围城市群落。

表18西宁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城市Ui和Uj201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2015年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西宁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西宁(i)226.7668806859.12670-格尔木(j)13.3015254527.565779929.2633德令哈(j)7.6016554876.488150223.9888甘肃张掖(j)131.3014053617.8269347191.5179

表19西安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城市Ui和Uj201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2015年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西安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西安(i)6880685226760010.81570-铜川(j)29613508560008.346475852882.7628宝鸡(j)873887238560009.181339214928.7773咸阳(j)680507053320009.0130100156835.725延安(j)216574023700087.6991347820.1631汉中(j)177142038620007.94572801245.4038渭南(j)273743056980008.051951562539.4557榆林(j)461264037700007.5484736204.4191安康(j)187468030830007.8999981008.0676商洛(j)108354025060007.275713804460.4221甘肃平凉(j)99332823190007.67455101610.4757甘肃天水(j)267221537800008.68731872523.3745四川广元(j)247885631020008.2164689615.9813宁夏银川(j)793900817263009.01235091279.6385

表20兰州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城市Ui和Uj201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2015年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兰州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兰州(i)368.571492795210.12050--嘉峪关20.0022621757.666075892.3086金昌23.0019391607.8162392401.0671白银177.0029494928.430710011394.1531天水378.0026722158.68733471223.0766武威188.5023729438.15762801106.0366张掖131.3014053617.8269515234.8852酒泉110.8020307747.521773684.7538定西300.105435196.9681982748.0525哈密48.02294524527.5494138036.8699陕西宝鸡385.6087388729.1813510927.9150西宁226.7668806859.12671876535.1007西安806.934097220010.81576892606.4865银川172.6379390089.0123509786.7328

从表18-20来看,西安、兰州两个区域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相互吸引系数较大,而兰州与西安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系数达到了2606.4865,兰州与西宁之间的相互吸引力系数则达到了6535.1007。考虑到国家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建设,以及陇海线、青藏线连接西安、兰州、西宁三个省会城市,再加上三省历史上的传统联系,因此可以考虑以西安、兰州两市为中心城市、周边城市为外围培育为西兰双中心—外围城市群落。

表21乌鲁木齐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及其比较

城市Ui和Uj2015年市区非农业人口数(万人)2015年市辖区GDP(万元)Pi或Pj乌鲁木齐至周边城市公路的距离(公里)城市相互吸引力系数乌鲁木齐(i)262.932183667410.08230--克拉玛依29.0285310918.88603821184.9380石河子62.2675687208.13761424057.2193吐鲁番28.4048573627.66801861478.4760哈密48.022952457107.9474592192.9948昌吉36.763856842107.99493557902.6188伊宁53.5735485747.9813638171.9057塔城17.191745841207.298763787.1337阿勒泰23.423345254126.757366246.9493库尔勒56.8675684588.9332439940.5478甘肃嘉峪关20.0022621757.6660121434.5287

从表21乌鲁木齐市对周边城市的吸引力系数来看,虽然乌鲁木齐市对新疆区内城市吸引力系数较大,但由于远离内地,与内地的兰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吸引力系数较弱,因而乌鲁木齐市难以与内地中心城市重构,但可考虑以乌鲁木齐加上昌吉或石河子为中心在新疆区内培育天山北坡中心—外围城市群。

(五)中国西部地区多中心—外围城市群重构格局

城市群落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考虑到多中心—外围城市群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和动力机制,以及西部各中心城市对外围的吸引力和相邻中心城市之间的相互吸引系数,从历史联系和现实发展分析,并基于主体功能区格局下国家把成渝地区、关中地区、兰银地区、北部湾、滇池盆地、天山北麓地区列为重点开发区、大部分地区列为禁止或限制开发区等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战略环境下,中国西部的“呼包鄂银”、“兰银”地区、“关中”地区、“成渝”地区、“南贵昆”地区具有发展多中心—外围城市群的条件和潜力,可列为中国西部多中心—外围城市群发展的重点区域。(图4)。

图4 中国西部多中心—外围城市群重构格局

1. “呼—包—鄂—银”四中心城市群

内蒙古和宁夏作为中国的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意义。内蒙古、宁夏两区矿产资源、稀土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西包、包兰等铁路干线及民航线路连通国内外。因此,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银川为中心,以东胜、乌海、集宁、鄂尔多斯、临河、石嘴山、青铜峡、灵武为外围次中心,以相邻经济辐射区域为腹地,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下消除城乡协调互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制度障碍,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稀土新材料和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为产业支撑,开发大漠风光、塞外风情、回乡民情等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成承接京津辐射,面向俄罗斯和蒙古的呼-包-鄂-银四中心—外围城市群,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2.“成—渝”双中心市群

四川和重庆地域面积大,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内有成渝、达成、宝成、成昆、襄渝、川黔等铁路干线和较发达的高速公路网,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通达国内外,长江航运水道直抵重庆,拥有较为便捷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因此,在以四川和重庆为主体的长江上游地区,以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以绵阳、德阳、雅安、乐山、眉山、自贡、沪州、内江、宜宾、永川、合川、江津、涪陵等城市为外围次中心,以成都平原、渝西经济走廊、川南、川东北为腹地,以宝成、成昆、成渝、成达、襄渝、川黔等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网为发展轴,以长江为出海通道,建设与发展长江上游成渝双中心—外围城市群。四川和重庆两省市以成渝双中心—外围城市群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消除城乡协调互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体制障碍,以钢铁行、机械行、汽车行、航空航天、电子、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产业支撑,积极开发与发展民族特色生态产业,把成渝双中心—外围城市群建成中国内陆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西部生态型经济中心,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发展成为支撑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辐射并推动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发展。

3.“西—兰”双中心城市群

陕西和甘肃两省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拥有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关中盆地和河西走廊等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两省内的陇海—兰新第二欧亚大陆桥东接连云港、西通中亚直抵西欧,西康、西包、包兰、宝成、青藏等铁路干线通达内外,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航空网络快速发展。因此,在陕西和甘肃两省,以西安、兰州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以西宁、宝鸡、咸阳、安康、渭南、铜川、天水、定西、白银、武威等城市为外围次中心,以相邻区域为腹地,依托陇海铁路、青藏铁路和国家干线公路,发展成西兰双中心—外围城市群。陕西和甘肃两省以西兰双中心—外围城市群为经济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消除城乡协调互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体制障碍,以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冶金、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航空航天、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产业支撑,突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历史文化底蕴,把西兰沿线地区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带,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发展成为支撑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辐射西北,带动整个西北地区的发展。

4“南—贵—昆”三中心城市群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区地处中国西南,幅员面积辽阔,是中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广西和云南有着漫长的海陆边境线,是连接中国内陆与东南亚和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区内己建成南昆、贵昆、成昆、内昆、川黔、湘黔、焦柳、湘桂等铁路干线和初具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拟建泛亚铁路东、中、西线,拥有北海、防城港、钦州等出海口和多个民航机场。因此,在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区为核心的西南地区,以南宁、贵阳、昆明三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以柳州、钦州、防城港、北海、凯里、都匀、安顺、曲靖、玉溪、楚雄等城市为外围次中心,以相邻经济辐射区为腹地,以南昆、贵昆、成昆、内昆、川黔、湘黔、焦柳、湘桂等交通干线为主轴,以北海防城港、钦州为出海口,以规划建设中的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为陆路出境通道,构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型“南贵昆”三中心—外围城市群。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区以“南贵昆”三中心—外围城市群落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在有效的制度安排来消除城乡协调互动、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体制障碍,以烟草、酿酒、能源、生物资源、医药、民族文化、电子信息和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产业支撑,突出产业发展的生态性、民族性和外向型,把“南贵昆”三中心—外围城市群建成中国西南重要的经济中心,承接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发展成为支撑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带动整个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除上述四个重点多中心—外围城市群以外,还可考虑在新疆的天山北麓、西藏的局部地区适度发展群落态城镇,呼包银三中心—外围、成渝双中心—外围、西兰双中心—外围、南贵昆三中心—外围城市群作为中国西部多中心—外围城市群发展的重点区域,各城市群落之间经由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和民航网络相互连通与联动,作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体空间依托,支撑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以经济发展为视角,对西部城市群进行重构,打破了行政区划的束缚,对于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霍利期·钱纳里等著,李新华等译.发展的型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32.

② 《中国统计年鉴(2000-2017).

③ 汪冬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经过整理.

猜你喜欢
周边城市吸引力城市群
经济特区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研究
吸引力1
吸引力2
雄安新区设立的特点及驱动意义分析
省会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水芹赶节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跟踪导练(三)4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