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特区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研究

2022-04-02 05:32刘冬平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辐射经济特区工业化

刘冬平

摘 要:在过去40年里,中国经济特区以工业化为动力,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反过来周边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助推特区城市的发展,有力支撑经济特区竞争优势构建和工业化深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周边城市的助推相互作用,合力的挤压效应使要素和产业从中心城市沿着主要交通轴线向外围地区扩散,这样区域中大、中、小城市围绕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的不同环节展开横向或纵向分工,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由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构成的城市群。

关键词:经济特区;工业化;辐射;周边城市;都市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04-0081-03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在过去40年,中国经济特区以工业化为动力,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反过来,周边城市的发展可以助推特区城市的发展,有力支撑经济特区竞争优势构建和工业化深化。这其中深圳经济特区的表现尤为突出,在短短40年间,深圳从一个偏远小渔村转型为出口加工区,又迅速崛起为国家经济中心城市,在珠江东岸推动形成了一个以深圳为核心、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都市圈。

一、特区工业化驱动形成突破特区范围的毗邻经济功能区

改革开放初期,凭借特区的优惠政策、区位优势和廉价的劳动力,国外资本、技术不断涌入,“三来一补”企业和“三资”企业迅猛发展。特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一个有30年计划经济历史的国家打开了大门,吸引国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创造了令人称奇的“深圳速度”,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凭借价格优势抢占国际市场,挣取外汇,为经济进一步发展打下一定基础。1981 年,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特区吸收利用外资占到了全国的59.8%,深圳最高,达到50.6%。1984年,四个特区利用外资比例仍然占到全国的26%。到1985 年末,四个特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已达到11.17亿美元,占全国约20%的份额。1980—1984年,深圳GDP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58%,珠海32%,汕头9%,厦门13%,而当时全国GDP平均年增长率约为10%。

199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深圳后,全国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各种类型的经济特区相继在全国的沿海地区和内陆省会城市出现,有些地方吸引外资的政策比深圳还要优惠。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圳出现土地告急,人口剧增,“三来一补”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局面。1993年深圳停止登记注册新的“三来一补”企业,特区内已办的“三来一补”加工业,属于污染环境的,坚决迁走。1991年5月深圳市委市政府頒布《关于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暂行规定》,深圳开始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从企业成本考虑,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三来一补”企业开始向关外、东莞、惠州发展,深圳布局发展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

深圳经济特区经济飞速发展,形成了一种向外扩张的张力。同时,人口剧增、地价上涨、生产生活成本上升等问题随之而来,迫使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一般来说,公司总部、研发设计、金融法律、技术服务等相对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能够承受较高的地租,会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市,具有较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度的先进制造业主要分布于大中城市,而一般制造业和零部件生产则分布于小城市。

中国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城市化、工业化均取得了显著进展,城市人口等要素资源不断增强,城市能级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从下页表1看到,深圳GDP从1979年的1.96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2.69万亿元,40年增长了1.37万倍;常住人口从31.41万增加至1 343.88万,40年增长了42.8倍;人均GDP从606元增加至20.35万元,增长了335.8倍;2018年人口密度达6 484人/平方公里,是1979年的12.8倍;深圳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连续多年达到100%。

二、周边城市发展助推特区城市功能提升

随着特区城市发展,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主动到周边城市建立新厂和分支机构,或将总部留在城市中心,生产部门、装配运输、售后服务等部门则向周边城市发展。特区产业转型升级,一些制造业企业转移到周边城市,周边城市的制造业快速发展。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总部和研发设计部门留在城市中心,可以更方便获得信息和资源,促进了特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可以带动周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在特区和周边城市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工格局。反过来也可以这样理解,周边城市的市场规模越大,特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就越快,周边城市的发展可以助推特区城市的发展。

经济腹地的市场需求规模决定了为之服务的城市规模。例如美国波士顿拥有优良港口,但却没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后来甚至被纽约超越了。据说是与波士顿港口相连的内陆地区不宜大量农耕,当地农产品不足以维系大量城市人口和提供出口或作为工业原料有关。而纽约因为开通了伊利运河和水陆互补的伊利铁路,并且纽约中央—哈得逊铁路又向西延伸到奥尔巴尼,使纽约与广阔的内陆腹地连为一体,纽约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了美国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整个中西部地区。

IBM 的亚洲区副总裁曾说过“东莞一堵车,世界电脑就缺货”。东莞已成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有段时间,东莞到深圳只有一条广深高速连接,而东莞制造的货物需运至深圳、香港出口。广深高速交通一紧张,大量的原料和货物被堵在公路上,全球将会有70%的电脑产品缺货。仅1990—2000年间,东莞外来人口从70.98万激增至540.99万,年均增长22.5%。从1978年到2018年,GDP从6.11亿元增长至8 278.59亿元,41年增长了近1 355倍,年均增速达19.2%。2017年东莞的建成区面积为988.89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六,甚至超过了深圳。2018年,华为部分业务搬到东莞松山湖。松山湖从2001年开始建设,主打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器人、新能源等产业,代表了东莞的产业升级方向。2018年,东莞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2 043.77亿元,比上年增长8.6%。

三、中心城市的張力和周边城市的推力相互作用,合力的挤压效应使都市圈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核心”与“外围”圈层网络结构

中心城市的张力和周边城市的推力相互作用,合力的挤压效应使要素和产业从中心城市沿着主要交通轴线向外围地区进行扩散,从而在其他地方产生新的经济中心,这些新经济中心与原来的经济中心在发展上和空间上相互联系、组合,形成一种多中心的空间体系,而同时每个经济中心又都会形成与其规模和功能相应的的外围地区,这样区域中就出现了若干规模不等的“中心—外围”结构,形成多中心多外围的复合式空间结构,大、中、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聚集在一起,围绕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的不同环节展开横向或纵向分工,并最终形成一个完善的由不同等级规模城市构成的城市体系。

若干城市组成的城市群构成一个网络,作为网络节点的城市会受到其他城市的辐射,也会对其他城市产生影响,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各城市节点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不仅是经济领域,在生态环保、资源服务共享方面城市群中的各个城市也要加强合作,从而在各个城市之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取得高效的资源空间配置效率,推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均出现要素和产业溢出至周边地区的现象,从而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形成突破特区范围的毗邻经济功能区,这些经济功能区由地理空间上相邻的若干大中小城市构成。在深圳经济特区工业化带动下,形成深莞惠+河源经济圈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在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化带动下,形成珠中江经济圈。在汕头经济特区工业化带动下,形成汕潮揭经济圈。在厦门经济特区工业化带动下,形成厦漳泉经济圈。从表2看到,在深圳经济特区快速城市化带动下,辐射半径不断扩大,辐射带动深莞惠经济圈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已迈入深莞惠“3+2”(加上河源、汕尾)经济圈时代,在珠江东岸形成了一个以深圳为核心的大型都市圈,2019年深莞惠“3+2”大都市圈经济总量达4.27万亿元,常住人口达3 290.39万。

经济特区的辐射与周边城市的助推相互作用,合力的挤压效应使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各城市节点自由流动并优化配置,推进区域整体协调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智华.中国两大增长引擎: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J].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1).

[2]  曾智华.经济特区的全球经验:聚焦中国和非洲[J].国际经济评论,2016,(5).

[3]  白积洋.“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40年[J].深圳社会科学,2019,(5).

[4]  李培鑫.城市群的演进规律和一体化发展特征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2019,(5).

[5]  赵祥.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强化深圳核心引擎功能[N].深圳特区报,2020-01-07.

[6]  张颢瀚,张超.地理区位、城市功能、市场潜力与大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和成长动力[J].学术研究,2012,(11).

Research on the Radiation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 to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Cities

LIU Dong-ping

(Guang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35,China)

Abstract:In the past 40 years,China’s special economic zones have been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and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has increased rapidly,and the radiation has driven 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cities. Conversely,the development of surrounding cities can als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zone cities and strongly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 The radiation of the central city interacts with the boosting of the surrounding cities,and the combined squeeze effect causes the elements and industries to spread from the central city along the main transportation axis to the peripheral areas,so that the large,medium and small cities in the region revolve around different industries or the same industry The horizontal or vertical division of labor is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links of the project,and finally a complete urban agglomeration composed of cities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scales is formed.

Key words:special economic zone;industrialization;radiation;surrounding cities;metropolitan area

猜你喜欢
辐射经济特区工业化
临港新片区的法治期待
论经济特区在我国非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说说医院里的那些“辐射”
如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策略研究
某医院核医学科辐射安全防护与管理对策
试论朝鲜对外经济关系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