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诵读三部曲初探

2018-03-26 08:02张德国
魅力中国 2018年30期
关键词:三部曲诵读语文

张德国

摘要:语文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感悟文本内涵的重要途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略谈点滴看法。

关键词:语文;诵读;三部曲

读是我们敬畏伟大作品的一个形式,这种形式具有目的性、审美性,我们在诵读伟大作品的时候,总是想从中获得某种人生启示,对节奏、词句、结构的审美感受。当然,文学作品也具有实用性,相对而言,诵读活动也具有获得实用价值的目的性。学生会通过诵读获得人生启示,使之整理自己的生命,引路人生。此外,就是了解文章内容、主旨、层次、表达方式,这不仅使学生游刃有余地面对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还对学生今后的习作、诵读具有巨大作用。可以说,诵读部分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但教师往往没有摆正诵读的位置,常常将诵读放在课下,或直接省略。由于课上诵读的缺席,诵读方法之掌握更无从谈起,诵读之能力形成更是天方夜谭。所以,基于诵读的重大作用,教师应摆正诵读的位置,提炼诵读方法,使学生形成诵读能力。

一、摆正诵读态度,奏起激情诵读之曲

态度是一切活动展开的基础,它也是对活动之意义认识深浅的刻度尺。拥有好的态度,如木匠拥有好的锯齿,活动很容易见成效。对于诵读活动也是如此,拥有好的态度,如同拥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着你向作者文字的最深处靠拢。所以,不要将诵读当成玩笑或者一个形式,要摆正诵读态度,有目的、感性地去读。尤其是篇幅较小、感情较集中的诗歌、散文,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以诚挚的态度去感受其中的节奏感、韵律美、词句美、结构美。不应付,始终保有激情,将诵读当作一个神圣的仪式。当然,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还没有这样的自觉诵读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影响,使之摆正诵读態度。在这里,教师可利用比赛或学生示范的方式提高诵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增加诵读在学生心中的分量,使之萌发重视诵读的意识,进而摆正态度,奏起诵读激情之曲。

以苏轼的《浣溪沙》为例,词人将游蕲水清泉寺的所见之景渲染纸上,为我们勾勒出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一切景语皆是情语”,从词人选景的角度,我们能感触到他当时的心境,尤其是“潇潇暮雨子规啼”这句更突出了词人被贬黄州的凄凉心境。但是,下片,词人笔锋一转,从兰溪西流中感悟“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自悲自伤、哀叹衰老,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淋漓表现,振奋人心。在这里,为了让学生摆正诵读态度,通过有效诵读来感受词中流溢的美,获得对该词主题、思想的体悟,教师可制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对这首词的诵读是神圣的。教师不需要危言正色,要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比赛,在诵读较量中,学生都会发挥最佳状态,摆正对诵读的态度。另外,教师还可让学生示范诵读,其他学生也会效仿示范诵读学生的认真劲,让一个学生的态度带动一群人。

二、掌握诵读之法,奏起有效诵读之曲

诵读之有法,如同画圆之有规,教师的教得心应手,学生的学省力有效。对于诵读教学来说,教师可应用诸多方法。从传统课堂上来看,教师几乎一致采取范读的方式进行。但无论是教师范读,还是录音范读,如果不延续进行学生个体的诵读,就可能成为无效诵读教学。简而言之,当学生被堵住嘴,耳朵所听来的声音只会止于头脑瞬间的反应,而不会促使学生形成永久的能力。所以,时过境迁,教师应该摒弃这些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个体站出来“发声”。在这里,教师可采取对比诵读、情境诵读的方式进行。对比诵读是学生与名家经典诵读的对比,在两者诵读的感觉差异中找改善的突破点,学生诵读能力因此有所增强。情境诵读主要针对学生的感性诵读。情境是文字营造出的立体世界,学生流连其中,感情得到积淀,会更深刻地感知文字的感情气质,并用声音、声调、语速把握感情的发展。

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作者从中秋之月获得灵感,并用绮丽的想象力构造这首诗,把司空见惯的场景描绘得如同仙境一般。当然,连续的两次发问及场景的想象都是为阐述人生哲理做铺垫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句词透露出秋月与人生的联系,上文一切与月相关的描述都有了情感的归宿。“此事古难全”,无法抑制无奈的情绪,但又不能不释怀,所以作者进行了美好的祈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里,教师可让学生以对该诗主题的理解为基础进行有感情的诵读,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名家的朗读,让学生说差距和差异,并在反复的改正过程中增强诵读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诗中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情得到蓄积,诵读之声萦绕耳畔。

三、加固诵读训练,奏起诵读能力形成之曲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形成需要很漫长的训练过程。于诵读来说也是如此,不是说将一篇文章诵读得惟妙惟肖,诵读能力就形成了。能力的形成需要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简而言之,学生要在许多篇文章的诵读中使自己变强,变得能够驾驭更多篇文章的诵读。在这里,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遇文则读”,并写一写诵读笔记,如怎样的感情要配合怎样的语调、语速、声音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必然能形成诵读能力。

诵读是走进作者语言世界的一个途径,在读中,我们总会感受到语言,包括词汇、语句、节奏、韵律所散发的美感。当然,也会在语言层次的变换中找到文章的主题,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情感、思想的转化、变换过程。因为读,我们与作者拉近距离;因为读,我们推开文章的大门,酣畅淋漓。所以,教师要重读,奏起诵读的三部曲,让学生形成诵读能力。

猜你喜欢
三部曲诵读语文
低年级写话“三部曲”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