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松山
常州北邻长江,南濒太湖,与上海、南京相望,物华天宝、气候温和,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红梅阁占据红梅公园东南一个角落,始建于唐代昭宗年间,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
红梅阁传说是北宋紫阳真人张伯端著经处,南宋末毁于战乱。元代重建道观,元贞元年改名玄妙观,并建飞霞楼登高远望。元末飞霞楼被毁,明代在旧楼原址重建红梅阁,历经兴废,最后一次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现今的红梅阁,重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阁高17米,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下有回廊,斗拱翘角,分上下两层,四周筑有垣墙。阁前院落植有红梅翠竹,阁内外壁间至今犹存紫阳真人石刻像、著经处及建阁碑记等石刻。
关于红梅阁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元未有个叫龚子彬的县吏,在玄妙观内造重案犯的狱册,命婢女每天给他送饭。一天,他有事外出,回到玄妙观时只觉得肚子饥饿,却不见婢女送饭来,就怒气冲冲地赶回家,责怪妻子,并不问青红皂白就将婢女乱打一通。不料误打了脑部,当场毙命。其实婢女是按时送饭的,那天因龚子彬外出,就把饭菜放在他的书桌上,怕饭菜凉了,就用桌子上的纸张盖上。而龚子彬并没有看见,误以为婢女没来。后来在案桌上发现了已经变霉的饭菜,才醒悟到是自己冤枉了婢女,屈死人命。他联系到自己正在处理的这些积案,便长叹一声:“唉,这里积案如山,怎么知道没有冤枉的呐!”于是,他向上面请罪,因为他是投案自首,上面就给了他流放云南的处罚。
恰巧当时的常州刺史是云南人,托龚子彬带了封家书,当解差押着他启程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迎上来说:“你们到云南去,何不与我同往?”说着,给两人一根手杖、一条丝带叫他们系上,坐好后就腾空而起,飘然飞行。只听得耳边风声呼呼,不多时刻,就来到了一座城里,城里红梅开放,煞是好看。问明地点,才知道是云南。
龔子彬到刺史大人家里去送信,刺史的老父亲一看信上署的日期是当天,大吃一惊。为了感谢他及时送家书,就请求当地的官府准假,叫他回常州送趟回信。于是,那个白发老者再次绑上丝带,一瞬间就回到了常州。龚子彬去见刺史,呈上剌史父亲的亲笔回信,刺史惊诧不已。龚子彬出示从云南带回的红梅,作为凭证,并把它移植在玄妙观内的飞霞楼前。数年后,龚子彬再次遇到这位飘然若仙的老人,并随仙翁一起去学道。
红梅阁的一位道士也意同去,一个徒弟问:“师父何时归来?”道士指着门前的一根石柱说:“此柱开花,是吾归期也。”三年后,那根石柱果然开花,其形似梅花,又为白色,珍贵之处在于花形的多变。按科学的说法是石柱长期经历日晒雨淋而引起的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变化罢了。不久红梅绽放,自此以后飞霞楼就改名“红梅阁”了。
红梅阁为重要的道教建筑,由于年代久远,石刻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据说仍能辨识出其中的老者头像,长须飘逸,栩栩如生。红梅阁楼现辟有“常州历史名人陈列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常州2500多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44位具有代表性的名士伟人。每到冬末春初之际,红梅怒放,人们或游园或赏梅,或登楼眺望雪景,别有一番乐趣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