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晶晶
内容摘要:“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包括从教学内容上打破课本固有章节限制,实施以问题为线索的专题式教学;教学方法上,实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考核方式上,构建以问题为原点,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立体化考核模式。经过一学期在“纲要课”中的教学实践,发现这一教学模式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理调控成绩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 纲要课 实效性
一.“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解析
“问题导向”这一概念由20世纪科学家波普尔在问题理论中提出,他指出,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又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师拿着教材照本宣科,板着面孔满堂灌”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把教学目的和要求转化为一个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师生之间通过有效的互动将问题加以解决。山东华宇工学院在实施“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从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方式的创新三个方面着手,实现了“纲要课”由“学生不关心的课程”转变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教学内容方面上,将课本章节划分为专题。为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历史知识性,将政治课讲成历史课,“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就体现在打破课本固有章节限制,实施以问题为线索的专题式教学。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为依据、凝练主题,围绕着“中国人民如何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以及“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四个选择)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专题设计,每一专题之下又会设置1-2个核心探究问题。避免了对课本知识的简单照搬,用理论的彻底性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解疑释惑的育人功能。
教学方法上,实行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即教师把设置好的问题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教学资料进行课前预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积极参与相应的讨论,进行引导和点评。通过“问题”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统一起来,真正实现“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
考核方式上,构建以问题为原点,以能力为本位的多元立体化考核模式。为避免以往传统的单一课堂考试方式轻过程重结果的局面,山东华宇工学院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在考核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联动评价、课上课下互补评价的考核形式;考核构成上,加大了过程性考核比例;考评主体上,增加了小组互评和学生自评。这一模式将考核的立体性、多元性、激励性充分体现出来。
二.山东华宇工学院“纲要”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的个案分析
在题为《一纸协议成空文——从争取和平民主到国共决战》的课中,90分钟的课堂活动围绕一个大的讨论问题展开: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为什么中国不能实现和平建国?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又设置了几个小问题: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平建国做出哪些努力?国民党如何撕毁契约,破坏抗战胜利后的和平建国方案的?面对国民党撕毁和平契约,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进行自卫战争的?
该课的特点是:本次课按照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问题展开讲解。对学生的要求是不需要对历史性的知识死记硬背,而是能够做到给一个个的历史事件找到一个安置点,让学生在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的要求是:坚持科学性原则设置问题,坚持现实性原则澄清思想,提高认识;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调动学生。
在本人讲本次课期间中,恰逢教育部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王宪明教授到山东华宇工学院校随堂听课,并调研指导思政课教学工作。在课下交流中,王教授对“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90分钟的课堂以“问题”为线索贯穿教学始终,课堂的问题意识较强,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思维受到训练的同时也检验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且歷史脉络清楚,有助于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三.“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解与认可度提升
山东华宇工学院在2014年升格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仍然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结果导致“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浑然不觉”的尴尬局面,这也背离了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究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适用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新变化。在对“纲要课”进行了一学期的“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之后,为深入了解该教学模式的成效,在2016—2017学年第2学期结束之后,我们及时对2016级本科生展开了问卷调查。有772名学生参与调查,覆盖率达75%。根据调查,87.8%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是自己喜欢的课程。53.37%的学生喜欢该课程的原因是认为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学生能够自由发表意见与看法,能提升能力。33.81%的学生认为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近92%的学生对现在的授课方式表示认同。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在以往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参与度不高。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在课前积极准备问题、课上积极发言已经成为习惯。并且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对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也得以提升。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激发。
(三)学生的期末成绩趋于科学
在教学改革之前的2015级本科学生“纲要”课总评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50%)和终结性考核(5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上课考勤和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赋分,致使学生成绩区分度不大。尤其是试卷不及格的同学,平时成绩中的人情分数占比更大,在一定程度上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改革中,实现了对学生多元化、立体化的综合评价。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由过程性考核与期末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又包括着线上学习(20%)、线上测试(20%)、线上考勤(20%)、小组活动(20%)以及征文活动(20%)五部分组成。在赋分过程中减少了人为可控因素,避免了老师给卷面成绩不及格的同学送人情分的现象。为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期末试卷中增加了分析题比重(30%),也使得试卷成绩的区分度更加明显。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发现在多元化、立体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之下,学生的终结性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曲线变化方向基本一致,即试卷考核分数比较高的学生平时成绩往往也比较高,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对卷面成绩呈正相关的影响。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尤其对与山东华宇工学院相似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当然,任何教学模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比如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难以满足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理论的目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着理论知识的讲解。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要求: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打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攻坚战。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中发〔2016〕31号)[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2.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部分省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提纲[EB/OL].http://www.wbu.edu.cn/s/96/t/89/4c/6b/info19563.htm
3.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陈宝生就“教育改革发展”答记者问[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703/t20170313_299293.html
4.赵明仁,李保臻.论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3)
5.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導刊,2011(01)
项目:本文为2016—2017年度山东华宇工学院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BG01)的阶段性成果;山东华宇工学院2017年课程专项教学改革项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华宇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