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彦彬
[摘 要]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中学时代是人从懵懂到开释,从幼稚到成熟的重要阶段,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
[关键词] 德育;德育教育;重要性
一、德育的含义
德,即众人奉行的,为人处事的最高准则,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现代汉语中,“德”,也是一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古语云:人无德不立。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诸子百家无不注重德行的培养和实践。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及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人往往随波逐流,甚至个别人难以坚守道德底线。因此加强德育的教育培养,尤其是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中学生成长的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该阶段其成长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发展不成熟、具有可塑性。人的心理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心理萌芽期、心理发展不成熟期和心理发展成熟期。而心理发展由不成熟期过渡到心理发展期是塑造一个人品性的关键阶段。而中学生心理发展期正处于由不成熟过渡到成熟期,正需要德育作为生活、学习等方面的正确指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人生犹如一个树,从发芽到幼苗再到参天大树。如何由幼苗成长到一棵笔直且有价值的参天大树呢?这需要勤劳负责的园丁兢兢业业的修剪,而中学生正是这棵幼苗,最负责的园丁无疑是现代教育之首位的德育。德,是一个人修身立命之本,而德育将传统美德融入中学生身心,以此修剪中学生成长过程中不良分枝,使之塑造为对家庭、對社会、对国家都有用的人。
三、加强德育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现代学校教育由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主,过渡到更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以素质教育为主。从德育的特点和中学生阶段性成长特点来看,加强德育教育对中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中学生良好品性的形成
品性是人的立身之本,良好品性是成功的基石。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较强,正确的教育有利于中学生人格的完善,这对于人才的长远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当今社会,有不少大学生智力及能力水平超强,但是由于道德水平低下,在面对人生考验时总是做出错误选择,不仅给社会发展带来损失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中学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是形成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只有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及培养才更有利于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2.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面对时下诸多遗弃老人幼儿、虐待老人幼儿等不良事件,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羞辱,是中华文化的丧失,是教育环节中对德育培养的缺失。三字经中说到“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教育对于人的培养不单单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德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的行为是受认知和思维影响的。一个没有受到德育教育的人在其心理中对德育是没有认知的。所以行为中便不会有“德”的影子。因而,加强德育教育对中学生来说不仅使其人格更加完善,对民族文化来说更是传承与发扬。我们生活在这五千年文明的土壤上,中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更有责任有义务加强自身的德育素养,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华文明永远屹立在世界文明当中。
3.加强德育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中学生作为国家的接班人,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加强道德修养。通过德育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之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品质。拥护党的领导、理解坚持党的路线,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我们世代努力奋斗,因此对人才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倘若新的继任者不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没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那么是难以将民族的宏图伟业进行到底的。
中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是未来的接班人,只有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培养,才能把前期应试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缺失弥补过来,才能使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得以发扬,才能使社会风气越来越好,才能使社会环境越来越和谐,才能使国民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唯有如此才能使中国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和感召力,才能不断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郭彬.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6(11).
[2]张坤.浅谈中学生管理中的德育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