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探究过程感悟数学思想

2018-03-26 02:16杨金良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解题笔者思想

杨金良

[摘 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认知过程,自觉运用优化的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文章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创设置身试验情境,体验数学思想的形象性;有效运用列举策略,感知数学思想的多样性;尝试假设过程,感悟假设思想的合理性等有益措施,从而培养自我选择策略合理优化的意识,提高自我选择策略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参与探究;感悟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与方法在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巧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已有认知的水平,参与探究活动过程,从而不断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思想本质内容的价值,感知数学思想方法,形成理性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一、置身试验情境,体验数学思想的形象性

试验法是一种具有操作性、直觉思维特点的解题思想方法。一般地,根据题目的要求去实践一下,或者用操作、演示、列表或画示意图等方法试验一下,从而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观察表演情境,体验搭配情趣

例如,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中教学搭配(二)导课时,笔者有意设境,让学生观察、思考:有4个学生比赛跳远,每2人分为一组,可分几组?指名4个同学上讲台表演,以相互握手的形式各表示组合一组。这时,学生感到有趣,注意力集中,只见4位同学分站两行,相互握手,其他学生数一数有几次握手,再以A、B、C、D形式图示,让学生观察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这样,在动态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规律,学生体验运用试验法进行搭配思维活动的情趣。

(二)借助直观演示,领会数学模型

教学中,笔者借助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对具体的数学关系呈现出问题情境,理解数学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六年级分数解决问题的复习课上,学生解“某超市运来西红柿和茄子共385千克。西红柿卖出[23],茄子卖出[35]后,剩下的这两种菜重量相等。求运来的西红柿和茄子各有多少千克?”由于各自单位“1”的量不同,引导学生自我用实物演示,推知西红柿剩下1份的量是相当于茄子2份的量,那么西红柿6份的量与茄子5份的量相等,合计11份,即可求出1份的量,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画线段图演示,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观察图,独立解答。如下图:

<\\Pc-006\tm\中小学\2018\2期\t2q-6.tif>

交流时,有的学生将数量关系转化类比求解:(1-[23])∶(1-[35])=5∶6,385÷(5+6)=35(吨),35×6=210(吨),385-210=175(吨);有的学生用分数应用题对应法解:385÷(1+[56])=210(吨),210×[56]=175(吨);有的学生按比例分配求解。讲评时,我引导学生比较图式或解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提出质疑,对各种解法策略进行评价。这样,让学生体验用试验法推理、演绎、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培养自我合理优化的意识。

二、运用列举策略,感知数学思想的多样性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搭配”知识中,笔者引导学生学习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列举方法,感受到列举策略符合逻辑的思考,有序而且不重复、不遗漏的优点。于是笔者出示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第103页的“做一做”第1题:“下面有5个人每2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多少次电话?”让学生读审题、理解题意,并追问:“每两人通一次电话”是什么意思呢?這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列举策略,选择喜欢的方式尝试列举,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师生互动,演示不同的列举方法。

(1)动态演示。笔者叫5位同学出来,用相互握手的方式表示每两人通一次电话,实质就是用简单直观的组合知识解题。

(2)文字排列。如:“小明——小红”等按顺序排一排列举,课件生成姓名结构排列表,并逐个淘汰重复比赛,让学生清晰地感受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3)画图列举。师生一起画图连线(下图所示),学生静观思考,数一数通话的次数。

<\\Pc-006\tm\中小学\2018\2期\t2q-7.tif>

(4)文字连线。师生一起画图连线(下图所示),学生静观思考,数一数通话的次数。

<\\Pc-006\tm\中小学\2018\2期\t2q-8.tif>

(5)字母列举。请一个学生上面写,其他学生一起监督是否多写或少写。很快被请上来的学生在其他学生帮助下连完所有线段。即A——B,A——C,A——D,A——E,B——C,B——D,B——E,C——D,C——E,D——E,共通10次电话。

在列举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2、4和5得出:这三种列举方法较清晰地看出列举的顺序是一样的,突出了列举思考的有序性。比较1和3,学生直观形象地领会到每一人要分别与其他人通一次电话。接着,让学生讨论各种列举是否有什么规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揭示规律。这样,学生经历了思维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感悟到数学列举方法的多样性。

三、尝试假设过程,感悟假设思想的合理性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问题中采用假设法,有助于进行推理、判断、检验可以使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简练、合理。例如,五年级上册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后,为了强化运用假设策略解题训练,笔者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1)激活经验,复旧引新。在单元复习课中。课件出示:“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兔脚数共248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教师巡视,对于后进生适当点拨指导,然后师生互动交流。

教学片段:

师:鸡兔同笼问题具有特殊性,具有特定的解题规律。你们是怎么解答这个问题的?

生:我想用假设法解比较容易,先假设全部都是兔求解。

生:我假设全是鸡,也可较容易地求出鸡、兔只数。

生:我参照古人让鸡兔抬脚的方法解更容易。

师:对,你们讲得真好!这类应用题的思路是抓住每只鸡、兔的头数相等,而脚数不等的特点用假设法求解比较容易。

(2)自主迁移,探究解决。在“一个数除以小数”巩固练习课中,笔者有意让学生运用假设法解小数应用题。于是在课件上出示:“王叔叔卖了50千克橘子,共得钱84元,开始每千克賣1.8元,剩下的每千克卖1.6元,求两种价钱的橘子各卖多少千克?”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笔者在巡视时,发现有些学生找不出解题方案。这时,笔者就提示可以学生同桌讨论:“这道题采用什么方法解比较容易?能否用学过的方法解?”学生经过讨论思考,利用解鸡兔同笼的经验自主迁移,尝试解决,再交流汇报。例如,学生指出假设都按每千克1.8元卖出,可得1.8×50=90(元),比实际多了90-84=6(元),可求剩下的数量6÷(1.8-1.6)=30(千克),再求每千克卖1.8元的数量是50-30=20(千克)。又指名学生假设每千克都按1.6元卖出的思路上讲台板演。让其他学生观思、评价、发表见解。接着,让学生自主检验答案是否正确,交流验算过程,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题,体会用假设法解这类题与“鸡兔同笼”问题的共性及合理性。

(3)比较概括,优化策略。解决问题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而是让学生进行对知识的自主探究,不断体验,同中辨异,异中求同,引导学生概括总结,使学生明确目标,用假设法转化进一步感知假设策略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及迁移规律,培养自我合理优化的意识。

总之,在教学活动情境中,学生经历了策略形成的全过程,体会分类、试验、列举、演绎、假设等数学思想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增强了自觉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了从用形象思维到用抽象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1]赖建军.经历探究过程 感悟数学思想——“植树问题”教学片断与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5(23).

[2]蒋丽美.积累各项活动经验 培养小学数学问题意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3]郭玉峰,史宁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出、理解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2(4).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解题笔者思想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