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婷
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中,除了专业技术型人才,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进一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青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因此也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挑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更是时代的要求。中职教育中,德育一直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于德育教学的研究也在逐渐深入的過程中。对于德育,大多数教师更倾向于采用知识灌输式教学方法,重理论却轻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缺乏实践项目,且不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因此仍需对此科目的教学进行进一步改进,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中职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首先,学生缺乏创新型人格,在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卑感和躲避责任的态度,很多学生的承挫能力较弱,不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挫折,这类学生很难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自信,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变得甘居人下,基本不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几乎不具有创新能力。其次,学生缺乏创新意向,很多学生并没有远大的抱负,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每天得过且过,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和认识,课堂中缺乏组织纪律,缺乏创新的动力。最后,学生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他们缺乏足够的观察力,并且分析能力较弱,缺乏批判性,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思维逐渐僵化,除了死记硬背,基本不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影响中职学生创新培养的主要障碍
首先,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中职学生认为自己作为学生,就必须遵从教师的教导;作为子女,就必须听从家长的安排,对绝大多数观点或理念无法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使思维固化,这种唯上、唯书、迷信权威的习惯使大多数中职学生不敢挑战固有观点。其次,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这一年龄的学生渴望得到认同,但由于自己考试成绩不佳,因此往往会被社会看作失败者,在这样的环境下,多数学生会选择自我放弃,逃避现实。最后,受成长环境的制约,很多学生出生自独生子女家庭,自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受到来自多方面无微不至的关爱,因此很容易产生依赖的心理,自理能力极差,也不愿意主动思考,从而逐渐丧失了创新意识和能力。
三、德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应予以较多关注。通常来说,德育课程的内容相对枯燥,如果直接复述理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使学生对该学科反感,也容易使教师疲惫。在达到学习目的的前提下要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需对德育教材的内容烂熟于心,并运用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手段,从容而多样地向学生展示理论知识。另外,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应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熟悉、简单、直观的问题,还需要对抽象、细致、未知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发现问题的核心,并通过所学理论和方法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导入课堂或设置课堂游戏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创新需要学生产生新的思维,或对原有观点、事物进行新的描述及理解。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以培养学生独特的思辨能力为基本前提,因此需要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中职德育课程教师在教学时,应适当设计课程教学进度,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随时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每时每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如此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思辨的问题,需要精心挑选,学生需要对这一问题有所了解,但理解程度却较浅,同时需要符合学生的兴趣,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共鸣。
3.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如今,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开始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崇,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已被证明不会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任何帮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充分体现对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此,教师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改进,制订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这一目标详细制订教学计划,以期建立氛围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当中,充分体现民主与开放的理念,实现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主动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和看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因被重视而获得喜悦。
4.培养学生质疑精神
质疑本来是人的本能,对于善于发现问题的人来说,其本身就具有质疑的欲望,而这也是寻求解决办法的基础。质疑是提升学习水平的重要基石,只有具备了“疑”,才能够对问题投入充分的精力进行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德育需要尽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大胆提出,激发并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汲取知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对此,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产生深入的认识,具备清晰深刻的教学思维,充分发掘教材中具有价值的问题,在潜意识中锻炼学生的质疑意识。在学生提出疑问后,教师不要对学生泼冷水,而应对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并树立榜样,从而影响更多学生,从整体上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一方面,应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迷信予以扭转,将学生的地位在课堂当中凸显出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为高职院校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设项目并引导学生合作完成。教师设定好任务,然后将任务分配给小组,引导学生探讨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组织德育活动教学
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体会到快乐,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在开展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应充分提升调查活动的质量,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的方式,推动活动有序进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联合友校或其他组织,创办相关比赛,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为考查内容,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体系,并且将教学目的设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实现对自身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乔 瑾.参与式互动教学的中职德育课实践研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3):107-110.
[2]彭德超.依据市场需求,实现教学创新——中职德育课教学创新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