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欢
师德,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2012年6月,我国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指出,要“建立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这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有三大职责: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科学研究,第三是社会服务。其中,培养人才是高校教师三大职责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责,而高校教师的师德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是每個国家进行教育、人才培养及输送的重要阵地。在高校中,教师是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处于主导地位。高校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将会直接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有利于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思想觉悟;有利于高校教师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塑造良好的师德师行,给学生以正面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的师德建设,培养一支思想道德高尚、专业知识过硬、学术与职业道德良好的高校教师队伍,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2.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全面综合发展
高校师德建设从内涵来看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伦理、教师的职业技能和教师的职业人格,从外延上来看包括教师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科学研究中的道德和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这是由教师三大职责中衍生出来的师德。高校加强师德建设,其实就是加强高校教师在职业道德和人格道德方面的建设,这有利于加强教师内外各方面的师德修养,提升教师个人魅力,同时能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水平的提高。而且,大学的高深性、专门性和前沿性等特征也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加强个人的师德建设,全方面综合发展。
3.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世界各国的竞争不再是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要素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依靠的是教育,而教育的最终实施者是教师。高校教师的博学、专业知识、人格魅力、学术建设、思维方式、一言一行都会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校的师德建设,在加强教师内外师德修养的同时,将会直接作用于学生,受益于学生,有利于培养我国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以及具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
二、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学术、轻教学
重学术、轻教学是我国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与高校评职称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职称与教师的工资、福利直接挂钩。高校评职称,除了看重学历、教学经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即评职称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例如,有些高校规定,评副教授的学术研究条件是作为负责人完成省级或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或正式出版专著;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被国外权威期刊收录学术论文3篇以上等。这就导致高校教师为了评职称,会不自觉地偏向于学术研究,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个人的学术研究上,这样花在教学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造成对教学活动只是应付敷衍,将教学看成是一个任务来完成。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还让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代自己上课,这些都违背了作为教师的教书育人基本职责,造成对人才培养的重大损失。
2.不注重师德修养
师德修养是一个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形式,但很多高校教师往往不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没有很好地做到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例如,上课经常迟到早退、对教学活动投入不足、穿着随意、上完课就走、课上课下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尊重学生、与学生相处不和谐等,这些不良的师德素养在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高尚形象也会在学生的印象中大打折扣,不利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3.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也是我国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学术成果等。有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未经他人许可,盗用他人的学术成果;有的甚至雇“枪手”给自己写文章,这种单纯地为评职称而“写”文章的学术不端行为体现了教师的不诚信行为,是对学术的不尊重,助长了学术的不正之风,也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名誉。
4.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
长久以来,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主要是对教师的教学活动、科研成果、学科建设情况等“硬”指标的考核,而对教师师德建设等“软”指标却重视不足,没有将教师的师德建设纳入教师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考核体制中。高校对教师师德建设的不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长此以往,教师个人对师德建设也没有很好地重视,这就导致教师的整体师德建设没有得到很好的、长足的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1.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的关系
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的关系有利于高校师德建设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教学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教师相对来说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还是很多的,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和灵感,以所教的课程为素材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二是学术成果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一项学术研究,从选题、材料的搜集、论文写作到论文投稿、发表需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在这期间,教师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是比较多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将学术期间的知识储备讲授给学生,一来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来可以体现教师的博学和涵养,进而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学生和教师双方都受益。
2.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要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和实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如对教师的不定期培训、职业技能的比赛、教学活动的交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合作、对优秀教师的表彰等。另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从个人做起,从小细节做起,不断加强个人的师德建设,严于律己,为学生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表率。
3.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我国对于学术不端的行为要严厉制止,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严重者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同时,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高校教师在工作中扮演很多的角色,高校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者,同时还是一个科研工作者。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立身之本,是教师的三大职责之一,也是教师科研精神的体现方式。良好学术氛围的营造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家对学术不端行为说“不”,同时个人要以身作则,肃清学术歪风,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贡献一份力。
4.完善高校教师的考核制度
完善的高校教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積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加强自身的全面综合发展,扬长补短。高校的教师考核制度除了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硬”指标,还要考核教师的师德建设等“软”指标,双管齐下,共同发展。学校要把教师的师德建设纳入教师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和考核体制中,建立合理的高校师德建设考评体系,完善教师的师德建设激励机制,不断加强教师的个人师德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实现高校教师的人生价值。
四、结语
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会在无形中影响其所教的学生,进而间接影响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但是我们也看到,如前文所述,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个局面,需要高校和教师双方的共同努力。
高校是师德建设的有力推动者。高校要不断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建立合理的高校教师考核体系,即教学、科研等“硬”指标与师德建设等“软”指标相结合对教师进行全方面、综合性的考核,双管齐下,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师德建设的主体,教师个人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建设,包括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的关系(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并将学术成果贯穿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个人的师德修养、加强自身的学术行为、坚持原则、坚守学术底线等。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随着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不断完善,它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雪冬.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祥林,黄吴静,徐 丽.“教师为本,师德为魂”——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调研报告(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68-71.
[3]檀传宝.当前师德建设应当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J].中国教师,2007(2):10-12.
[4]金芳英,石宏伟.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85-88.
[5]杨万义.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9):75-78.
[6]石振保.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8):83-84.
[7]田延光.切实重视加深高校师德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6(6):166-168.
[8]苗瑞丹.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浅析[J].理论观察,2008(6):96-97.
[9]刘冬芳,胡钟月,张双宁.浅议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1(7):56-57.
[10]杜 娟.浅析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25(8):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