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敏
摘 要 现代小学教育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思考能力。对于目前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知识还存在一定难度。对于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随时关心学生的学习动态,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在学习数学期间遇到的疑难点进行耐心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增加课堂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沟通。从而使得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小学课堂互动;教师有效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157-01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为“填鸭式”,课堂教学氛围较单调无趣,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不出学习热情,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对于此,要想转变这种尴尬的数学课堂教育现状,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就显得很重要。适当合理的课堂互动能够环节传统教学课堂的紧张气氛,提升学生的思考学习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本文中笔者运用举例的形式,分析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这一研究课题。
一、增加课堂互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育带来的优势
小学生较幼小,身心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发展阶段,老师在教学期间要结合小学生的这些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效结合,积极为小学生创建模拟实操的互动活动,让学生在亲自动手进行实操期间可以有效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并完成知识体系的正确构建。举例说明,在讲解三角形这一数学内容期间,老师可以提问学生:“美羊羊的好朋友送了她三条精美项链,美羊羊很喜欢,打算将这三条项链摆成一个三角形,但是费了半天劲就是摆不出完整三角形。同学们可以帮她找出原因所在吗?”由此带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提示孩子们将课前备好的木棍在桌上进行摆放,并分小组与组员一同操作研究。最后学生通过实操发现:美羊羊的三条项链中,其中一条比其他两条项链长出一截,所以无法摆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此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就能够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要小于第三边”的数学定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亲自操作,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知识的过程当中,这样一来,小学生通过实際操作发现的不只是数学定律知识,还能够有效帮助自身完成知识的构建。
二、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数学活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老师可以按照数学教学内容,在教学环节中适当增加小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们分小组在互动中进行交流和探讨,使得学生掌握并强化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记忆。举例来说,老师在课堂上首先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后,进而在课堂上模拟“商店购物”的情景互动,教师与学生将教室桌椅摆成商店的格局。让学生分组开始角色扮演,一部分是“顾客”,一部分是“售货服务员”。在买东西期间,会涉及到顾客消费和售货员找钱的活动,这其直接带出加减法的运算。“顾客”与“售货员”互相沟通,一同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活动,将原本单调无趣的数学运算学习,转变成模拟情境互动的形式,增添了趣味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使其掌握运算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互动,不仅仅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学习倍数的知识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报数、蹲下”的游戏。规定每当报出的数字为2、4、6等2的倍数时,学生不报数报数而是蹲下。没有蹲下或是报错数字的学生会被淘汰。教师可以先带领同学们试玩以下,当每个学生都熟悉游戏规则后再正式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入倍数相关知识,并在学生掌握倍数知识后,继续带领学生熟悉5、7等数字的倍数。游戏能够增加教学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倍数的知识,这一活动的开展有效增强课堂互动和教学质量。
三、实现有效课堂互动的策略
(一)课内课外相结合增加互动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期间,教师要清楚,不是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课堂上有效解决。老师与学生在课上进行互动时,还要给学生留出课外互动的空间和时间,这样一来,小学生在课上既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强化理解能力,又能全面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引入情境互动教学
教师在增加课堂互动时,可以带领学生模拟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互动中,在其中鼓励学生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例如,在学习“平均数”的时候,教师可以模拟运动会的跳绳比赛,将学生分为A、B组,A组安排7个学生,B组安排5个学生,以接力赛的形式,看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的跳绳个数最多,最终结果是A组赢得胜利。此时就会有学生提出这样的比赛形式对B组不公平,因为A组人数比B组人数多,所以跳绳总数肯定要比B组多。此时教师要提问学生怎么才能公平。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会说将两组共同跳绳数“平均分配”最公平。如此一来,教师借此讲解平均数的含义,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