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艳芳
摘 要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进行解读,同时提出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希望以此可以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 初中地理;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類号:R857.3,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1-0032-01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知识极为广泛,包括历史、政治及军事等领域,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初中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入门阶段,可对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完善初中地理教育,提高学生地理成绩已成为初中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和全球化已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完善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方式,并且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应用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包含声音、动画及图像,可以巧妙的转化静态内容为动态,将抽象且晦涩难懂的内容通过生动灵活的立体画面展现出来,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影响最为广泛的科技之一,在多个领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育必将在很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由于初中地理是入门阶段,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泛泛而谈,呈现出的知识不够全面和深入。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展现出更全面的内容,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搜索教材背后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拓展学生眼界。比如在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的“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我国名山名水的纪录片,进而可以进一步介绍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及其特点等,让学生可以深入的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现状。
(二)突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书本上静态的知识以形声具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解决学生对地理事物感知困难的问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例在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授课中,很多学生对海陆的变化感受不深刻,这时利用信息技术制作海陆变化的flash,可以清晰明了的展示海陆变迁的原因,过程及最后结果,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
(三)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地理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了解地理知识,更是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关注资源,关注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等。例如在学习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章“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亚洲国家的纪录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族和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礼仪,使学生感受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魅力,引导学生学会接受、尊重不同的民族习惯和风俗。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丰富多彩,趣味性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安排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例如在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地球和地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自行学习,制作PPT或者动画等向其他同学讲述,不仅可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初中地理教学,在具体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教师要合理把握信息技术使用的方式和时机。信息技术生动有趣,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一定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的情况,要明确每一种信息技术的使用都有特有的教学目的,切不可本末倒置。其次,要有选择性的借鉴网络资源,切不可照抄照搬。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良莠不齐,教师切不可盲目追求形式,要注意实质和内涵,空有浮夸华丽的外衣却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要做好网络资源的内容总结。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呈献给学生,但是教师需要为学生总结出实质和重点,帮助学习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信息技术背后的实质内容。最后,就是要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相融合。信息技术并不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唯一方式,教师应勇于尝试与其他教学手段的相结合,使其各自发挥作用,真正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教师要勇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丰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初中地理课堂,不断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军.浅议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9(02):140-141.
[2]朱爱云.微课在初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