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营口市图书馆,辽宁 营口 115000)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在历经上世纪50年代全国图书协调方案、80年代文献资源布局、90年代各地图书馆协作的探索和本世纪的区域图书馆整体协同发展这一漫长过程,[1]现今正式进入区域协作发展的新时期。区域协作是图书馆重塑服务模式的一种变革举措,是寻求从“被颠覆者”向“颠覆者”的角色转变。它需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移动化,资源信息化,供给平衡化为支点,让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在跨界融合中形成自己的独立体系,成为一种支撑公共文化生活的新业态,更好地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营口地区公共图书馆数量8个,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1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它是联系省级与县级图书馆的桥梁,对县级图书馆建设有着重大影响。少儿图书馆1个、县(区)级公共图书馆6个。县(区)级图书馆是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根基。其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一地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也是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营口地区共有31个街道、41个乡镇、646个行政村、121个社区,街道和乡镇总数为72个,社区、村合计767个。据市文体新广局提供数据显示:乡镇、街道图书馆覆盖率为80.6%,社区、村图书馆覆盖率为55.7%(见表1)。
表1 营口地区公共服务现状数据
1.2.1 利用“云共享”,在区域协作中提供个性化阅读空间
一是创建“营口移动图书馆(APP)”,开拓读者文化“第三空间”。随着数字阅读的逐步兴起,我国全民阅读率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数字阅读需求,营口市图书馆创建“营口移动图书馆(APP)”客户端来延伸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除了图书馆馆舍以外的“第三阅读空间”。“营口移动图书馆(APP)”包括在线阅读、下载、馆藏查询、续借和预约图书、文献传递等功能,读者可以通过下载APP客户端,注册用户进行登录,根据需求查询文献资源、阅读电子图书、报刊和进行资源下载等操作。自“营口移动图书馆(APP)”创建以来,营口市图书馆先后在营口市市委、营口市人大、营口市政协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新时代·新阅读”——移动阅读推广培训活动近百场,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和行业需求展开培训,让移动数字服务逐步深入人心,在全民阅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显。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中旬,营口移动图书馆总点击量已达140万次。“营口移动图书馆(APP)”为全民阅读搭建了免费的移动阅读平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丰硕成果。
二是搭载“爱研读·乐下载”数字资源,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为解决网上免费查阅专业文献途径匮乏的难题,满足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专院校人员查阅资料的需求,营口市图书馆采购中国知网数据库并制作了“爱研读·乐下载”数字文献阅读卡,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卡提供的账户和密码登录到相关网站,进行资料的查询、学习和免费下载。营口市图书馆先后向营口市市政府政策调研室、营口市市委党校、营口理工学院等机关、科研单位部门发放,并通过专业讲解、问卷调查、回执建议等方式提供了精准的数字阅读服务。
1.2.2 引导志愿服务,在区域协作中外延文化服务力量
为解决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服务氛围,营口市图书馆于2016年启动“文化助盲·点亮心灵”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了针对视障读者的系列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营口市图书馆“文化助盲·点亮心灵”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设立专题培训、无障碍电影播放、特色活动三大主题,内容包括学习十九大精神、智能手机的无障碍应用、艺术鉴赏、经典名篇诵读、职业兴趣培养、视障者的自我认同、参观历史遗址等近20个版块。项目共招募来自营口市特殊教育学校、营口市慈善总会、农工党营口市委社会服务义工总队、营口市港务集团、营口市水务公司、营口市理工学院、营口市杨光爱心公益协会、营口市图书馆等社会各界文化志愿者百余名,并定期邀请中国盲文图书馆长期从事无障碍文化服务工作的老师为其进行辅导培训,力图将专业、优质的文化志愿服务送到视障读者身边。营口市图书馆通过“文化助盲·点亮心灵”文化志愿服务项目让营口市200多名视障人士与健康人一样,享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拥有社会参与感和文化获得感。
1.2.3 搭建合作平台,在区域协作中确保文化服务精准有效
为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图书馆的跨界融合发展,营口市图书馆在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数字阅读活动中,首次尝试与近百家机关单位共同搭建阅读推广平台。
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营口市图书馆共推出了网上知识竞答、播放3D电影《冲锋号》、现场征文、“你听我读”、巡回展览等专题数字阅读活动。为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图书馆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在确定精准目标读者后,根据他们的社会分布,营口市图书馆选择与营口市机关工委、营口市妇女联合会、营口理工学院、营口辽河大剧院等单位搭建合作平台,联合开展活动。营口市机关工委下一级支部委员会有80家营口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阅读推广活动与机关工委联合,就等于和营口市80家基层支部委员会联合。党史知识竞答活动和十九大报告资源适应了全社会的需求,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此次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度,全市8060名读者(A、B卷合计)参加了全省网上知识竞答,上万读者参观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学习贯彻定的十九大精神图文巡回展》,近800名小学生观看了3D电影《冲锋号》,有500人参与了征文比赛活动。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良好氛围,并被辽宁省图书馆评为优秀组织奖。
1.2.4 组建阅读联盟,在区域协作中完成三级网络全覆盖
依据营口地区公共图书馆覆盖率现状,营口市图书馆在原有图书流通站服务的基础上利用自身文献资源,制定了集群管理标准、管理流程、各项参数设置、各种操作规程和图书调配制度,与营口市机关、企(事)业、社区、乡(村)政府等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区域阅读联盟,形成市、区(县)、社区(乡镇)三级服务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融合共建、图书流转活动。营口市图书馆建立联盟网格化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营口市图书馆为中心,以县(区)馆为依托,以分馆(社区、村图书馆)为基础,以Interlib指挥中心数字化系统为平台,形成如同网状的格子,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图书定期交换,使三级网络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以主动服务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对读者开展文化服务,真正实现城乡服务均等化、阅读联盟全覆盖。
一是经费有限。中小型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不同于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由于地区发展程度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财政支持经费有限。因此,在区域协作发展中,有些内容会受到限制。同时,一些相关读者的阅读及文化需求,我们还不能够完全满足。
二是人力资源不足。区域协作本身就是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和规模扩大了,这对于合作主体——公共图书馆而言,在服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除去开馆人员外,不足以满足合作要求。因此,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区域协作中,人力资源方面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从目前营口市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来看,参与的组织机构、个人和区域范围还很有限,许多单位和个人的公共文化意识并不强,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公共文化的重要性,协同意愿不够强烈。而已经参与进来的机构或个人,也存在只当做任务来完成的情况,缺乏积极主动性,协同工作目标也不够明确。
对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区域协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雏形,更谈不上成熟。因此,在区域协作的实际操作中,我们必然会面对许多新问题、出现许多新情况,也必然会遇到盲区。而没有可以参照指导的规则标准,没有完善的机制体制,这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在发展区域协作中不得不面对的困难。
公共图书馆属于公益性社会机构,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其建设和日常运转,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专题培训,提高人员服务技能与业务素养,培育高素质服务人才。同时,我们也非常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在引入社会力量的背后,是服务效率的提升和人力、物力、财力的大幅度节省。我们应坚持在“政府主导”下,建设多元化、参助方式灵活多样的参与机制,树立包容开放的评价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努力构建公共图书馆事业社会力量参与的科学有效的动力机制,在协作融合中补足短板。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宣传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在本地区营造以“文化自信”为宗旨的文化生态环境,揭示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区域协作。同时,在维系好原有协作平台的基础上,要不断创建新平台,加强“四个重点”协作,即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项目、重点群体的协同合作。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原则,秉持开放、连接、融合的理念,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资源、技术、服务等方面构建协作平台,不断拓展文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以点成线、以线带面,在协作发展中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在宏观上,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协作中的主导力量,应当针对协作的发展方向、运行模式、保障措施、规范标准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合理化制度规范,并在实践中吸纳经验,逐步进行更新完善。
在微观上,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当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目标,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方案,明确职责、设立标准,确保协作制度化、制度常态化,以完善的机制加快区域协作发展,增强公共图书馆的主动性,促进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发展区域协作不仅是为了图书馆事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为了逐步提高图书馆的核心建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不只是简单的做加法,更重要的是做好无缝连接与资源融合,自信自强,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一切关心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组织和个人,凝聚社会各方力量,真诚合作,与社会发展共同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