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综述
——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

2018-03-25 02:57何传超
图书馆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公众文献图书馆

何传超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东 韶关 512126)

微信公众平台又称微信公众号,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交流平台。自2012年8月上线以来,微信公众号的总数已突破2000万,腾讯发布的《2017年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公众号月活跃账号数350万,月活跃粉丝数7.97亿,相比2016年增长了19%[1]。微信公众平台由于交互高效、操作方便、功能齐全使得其影响力与日俱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清博指数大数据平台查阅,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馆已开通公众号,其中,39所985高校中已有36所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3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均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不含港澳台)。在信息交互发达的今天,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主体和知识获取的源头,正逐渐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在服务创新中的重要性。自2013年以来,国内学者就开始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并且关注度持续升高。

通过对图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借鉴国内学者们的先进理念,希望能让学者们更加了解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主题,并为今后的研究以及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供参考建议。

1 我国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现状

1.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

考虑到文献的质量和代表性,笔者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作为数据源,输入检索条件为:主题=“图书馆”并含“微信公众平台”,最后检索时间为2018年6月5日。共检索到相关信息282条,手工剔除通知、公告等与学术不相关数据10条。数据处理方面,使用SATI 3.2、SPSS 22.0、CiteSpace和UCINET&Netdraw等软件对收集后的样本整理,同时采用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

1.2 文献统计分析

我们利用SPSS 22.0软件(由于2018年数据还不够完整,在分析时暂不考虑2018年数据),以1年为时间切片对247篇论文统计后并将分年度累积发文量的散点图拟合成曲线后,得到如图1所示拟合曲线,其中R2=0.999,说明拟合程度很高。从图1可以看出,关于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始于2013年,且当年只有8篇,随后每年呈快速增长状态,至2017年,年发文量高达76篇,约是2013年发文量的10倍。根据累计发文量随年度的变化曲线可知,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累积发文量基本上呈指数增长,这与普赖斯文献增长规律基本一致。按普赖斯文献增长规律,目前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应处于发展期。

图1 累积载文量及拟合曲线

1.3 文献引用情况分析

文献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文献被引用以及下载情况,抛开时间对文献被引次数和下载的影响,被引用次数和下载量越高说明该文献利用价值越大,因此,被引次数和下载次数越大说明该文献质量越高。通过对高被引文献分析可以看出被引次数最高的是张秋和等人的《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发展现状与对策》,被引次数高达212次,下载次数6117次,排在后面的是孔云的《基于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被引200次,下载5312次。说明这些论文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有着较深的影响。从这些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来看,主要集中在2013、2014、2015年3个年度,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在2015之后基本成型,没有太大变化。从作者发表论文的篇名分析,主要分成两大块,第一是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第二是应用实践研究。而对于微信公众平台评价方面研究相对较少。

1.4 作者情况分析

针对272篇文献作者情况分析,得到作者总人数451人,第一作者人数244人,其中发表论文4篇的1人、3篇3人、2篇20人,1篇220人,人均发表论文1.11篇。根据洛特卡定律,在272篇文献中,发表一篇论文的人数占第一作者总人数之比为90%,远远大小60%,说明关于图书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的学者非常分散,还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同样,我们根据普赖斯定律n=0.749Nmax^2公式计算后,得到n=1.5,即发文量大于两篇以上的作者构成了核心作者,经统计后共24人,具体作者名单详见表1。

表1 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核心作者

从表1同样可以看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黎邦群只有4篇,且被引量为51次,孔云3篇论文被引量高达326次,王康两篇论文被引量却有211次,说明他们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有参考价值,但不具备高产作者的特征。因此,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领域还没有形成具有高影响力的作者,大多研究者都是瞬时性研究,缺乏对该领域长期持续的关注。

1.5 作者合作情况

合作是重大项目攻关突破的重要途径,学者通过互相合作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通过UCINET6软件对合作作者共现后得到可视化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线段的粗细代表合作的频次,从图2中可以看出孔云、廖寅、张仲华、薛秀珍、资芸等人构成一个昆明理工大学为平台的研究团队,阮立、孙云倩、黄林英则以杭州图书馆为平台构建成另一个研究团队,杨九龙、张骏毅、邓媛以西北大学和西北建筑大学校校合作为平台构成另一个研究团队。通过检索作者的单位可知研究团队主要集中在昆明理工大学、杭州图书馆、合肥工业大学、上海图书馆、吉林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机构。

图2 合作作者共现图谱

1.6 发文机构分布情况

我们继续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的作者单位进行分析,得到如图3所的机构网络图谱,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发文机构,从图谱上来看,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南京大学信息学院和图书馆分别以12篇的优势占据榜首位置,紧随其后的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根据图3可以判断:(1)国内关于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机构众多,比较分散,发文量偏少。(2)研究的主要力量基本上都集中在高校,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而公共图书馆相对较少。这与高校人才更具理论知识和研究优势不无关系。(3)传统图情专业强校在该领域研究上占据绝对位置,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风向标。

图3 发文机构知识图谱

1.7 论文来源分布分析

在研究文献来源分布时,我们对来源大于5篇以上的期刊统计后得知,这些文献的来源相对较为集中,其中60%以上的文献来源于《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现代情报》《新世纪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杂志》6种核心期刊。说明这些期刊具有敏锐的学术嗅觉,把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动态,力争站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学科研究的最前沿。其中图书馆学研究以65篇占据绝对位置,占发文总量的23.81%、被引次数1124次、下载47664次。

表2 文献来源期刊分布统计

1.8 关键词共现分析

为了直观地把握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主题,笔者将关键词矩阵可视化分析。我们继续通过SATI3.2软件对272篇研究文献抽取关键词,共得到关键词415个,其中词频为1的关键词数量高达326个,考虑关键词比较分散,隐去词频为2以下的关键词后得到关键词89个,利用UCINET6软件生成关键词共现的可视化图谱,同时将“微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等统称的关键词隐去,聚类调整后得到可视化图谱如图4所示,其中方框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线段的粗细表示两个关键词共现的次数。通过聚类分析,将86个关键词聚类成4个类团,分别用不同色彩的方框表示,这4个类团分别表示4不同的研究主题。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2 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研究主题分析

2.1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研究

类团1由影响因素、阅读推广、运营策略、传播影响力、WCI、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等黑色关键词组成,归纳成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研究。从文献的内容来看,学者们都是从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方式等角度分析阅读推广的效果。其中李晓慰运用方差分析法研究图文消息的传播效果[2];郭顺利等人运用扎根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从平台自身特征、用户、服务方式和内容、传播效果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3]。黄国凡、张钰梅等人利用WCI微信影响力指数分析国内图书馆公众号影响力排名[4]。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结论。内容风格多样化、重视头条传播优势、避免“公告版”式运营等传播策略是提高阅读推广的基本途径。提高阅读推广传播效果的途径应规范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图文等视觉优势把读者的注意力聚焦在推广的内容上来。

2.2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研究

类团2主要有新媒体、微信运营、营销、电子资源推广以及定内定位和二维码等红色的关键词组成,可以归纳成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营销运营研究。在微时代,图书馆应与时俱进,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新媒体技术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而平台运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读者的关注度。其中原丽娜等人提出了通过微信摇一摇、漂流瓶和二维码等方法来实现图书馆品牌营销[5]。杨小莉等人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针对新老用户不同的日常运营策略[6]。常定姁提出了应从拓宽电子资源推广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两方面入手提高推广效果[7]。从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提高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效率,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还应从平台的功能、内容出发,针对不同群体提供更人性化服务,增强与读者互动来提高用户粘度,达到获得更多用户的目的。尤其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读者自身特点,利用OpenAPI接口与OPAC衔接实现查询借阅功能增加用户粘性;用网络流行元素拉近与读者的亲和力。同时高校图书馆还应做好寒暑假黄金时期的微信公众号运营工作[8]。

2.3 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创新研究

类团3由关键词信息推送、读者荐购、学科服务、互联网+、微信应用、信息服务等灰色关键词组成,归纳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创新研究。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已使图书馆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已从传统的线下借书发展到线上的信息推送、读者荐购、学科服务等功能上来,比以往更方便、更快捷。目前国内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傅钰[9]等人提出了重视微信内容的开发、做好推送内容的定位及增加与用户互动交流;朱会华[10]等人提出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一步完善读者荐购系统,杜辉[11]等人提出了将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科服务的载体,实现信息推送、互动交流、表单处理、在线课程以及学习小组等功能。从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推送、内容规范、互动交流、宣传推广等方面表现不一、服务水平良莠不齐。同时,图书采访中存在采访馆员与读者需求脱节的现象,故应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采访工作,这样不仅使采访人员获得更多的采访信息,使读者能快捷、准确地获得适合自己的图书,还能提高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打破了传统图书馆业务的时空限制,已有了很大的创新,主要实现了业务查询、信息推送、活动公告、对话互动等功能。而对更高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功能还不能很好地实现,这将是未来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2.4 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功能开发研究

类团4由微信服务、图书馆服务、服务功能、用户体验、读者互动、大数据、开发模式、API接口、电子资源推广等兰色的关键词组成,归纳为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功能开发研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又一亮点,严丹[12]等人从微信订阅号和服务号区别入手,通过平台设计、开发语言、功能设计3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建设的策略和建议。崔竞烽[13]等人则采用Shapley值算法分析得出,应从心理愉悦度、感官接受度、内容吸引度和使用受益度4个维度改进用户体验。张蓓[14]等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API接口,实现与图书馆业务系统及移动图书馆的数据集成,将馆藏书目系统、图文推送、阅读推广、荐购等业务嵌入微信应用中,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关于平台功能开发研究文献不多,因为要求学者必须具备计算机及图情专业的相关背景。目前,这些关于平台功能开发研究还处理起步阶段,尤其是要实现个性化服务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3 结语

笔者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总结了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主题,通过分析我们发现:(1)该领域研究还正处于发展期,很多主题有待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2)通过对作者情况和作者合作情况分析,得知目前还没有形成高影响力的核心作者和核心作者群;(3)通过对发文机构研究发现,传统的图书情报专业强校占据绝对优势,起到风向标的作用。(4)通过对关键词的研究发现,目前,图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平台传播效果、平台运营、平台服务创新和平台功能开发4个专题领域。

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的内容来看,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度不够、读者浏览点击量不高,微信的优势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平台仍停留在传统的信息发布服务模式上,未能认识到微信公众平台功能拓展,缺乏创新意识;数据库建设存在不足,个性化服务基础缺失,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下。

笔者关于国内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本所依据数据以CNKI期刊库中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为数据源,虽然具有一定代表性,但高质量的普通期刊和高水平的硕博论文没有纳入研究范围。(2)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自2013年正式上线,笔者研究所采用的数据样本只有5年,具有一定限局性。(3)由于核心期刊的见刊周期比较长,可能对研究主题有一定影响。针对以上局限性,笔者将在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公众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