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是一部1998年由德国出品的犯罪惊悚片,该片同时也是一部非常别致的动作电影,即使将其放在20年后的今天,由影评人针对其视听语言加以重新审视,仍然能够品味到该片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匠心独运。全片共约1581个镜头,运动镜头占比超过80%,所占时长则达到了惊人的60分钟左右,从而造就了这部速度、暴力、爱情、人性四者交相辉映及拥有着超凡脱俗视听表达特质的后现代主义作品。
《罗拉快跑》中的叙事线索,有着一主三辅,一显一隐两种复调式的叙事表达;影片中的主线即是男主角曼尼惹上的塌天灾祸,而三条并行链接板块式的辅线则是罗拉的三次奔跑以及不同的结局。影片中的一条显性线索是围绕着男主角曼尼的失误所产生的一系列叙事,而一条隐性线索则是罗拉由隐忍而爆发、由被动而主动、由朦胧而觉醒的女性主义表达。该片中辅线的链接与循环构成了并置并列的时空为其支撑起了主要的叙事进程,而一显一隐两条线索则在并行的时空中交织链接在一起,为影片建构着视听的骨架。该片的视听线索看似十分清晰,叙事看似十分简单线性,然而如果针对叙事线索加以深入分析,则会发现该片在叙事方面具有着连锁式效应、多米诺骨牌效应、蝴蝶效应等极为复杂的相互链接性;每一条辅线之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叙事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链接环表达;例如,三条辅线出发点的必经之处,都会碰到的那条恶犬及其主人,实际上这就是命运的一种反噬,而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命运考验亦决定了整条辅线叙事的悲欢离合、相互链接的大结局。同时,这三条辅线亦在某种程度上映射着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年时的血气方刚会较为莽撞;中年时则会更趋向于直截了当;老年时则智圆慧满,或许这才是三条辅线的真正叙事意义所在,同时影片也借此提醒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冒险与机遇的条件有限,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均无法重来。
电影《罗拉快跑》海报
客观而言,相对于叙事剧情与线索过程,《罗拉快跑》一片最值得研究欣赏的显然是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该片采取了一种三段分支的板块化结构,由传统的线性叙事一分为三,将时空平行并列链接起来,实现了命运的三叠式的往复与转折。这种非常规的叙事结构,为后现代叙事表达带来了全新的结构探索与结构创新呈现,同时,这种连锁性的环环紧扣的多米诺骨牌式的命运攸关,以及息息相关的蝴蝶效应式的泛化的人生影响,亦为影片带来了一种向更深层意象形而上化的表达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导演汤姆·提克威,即是《香水》一片的导演,其所创制的作品均有着打破传统叙事结构的显著特质。这种独特的叙事结构在后现代视听语言的全方位张力支撑之下更显现出了迷人的视听魔力。而从影片的叙事结构加以深刻剖析可见,片中的三段分支板块化叙事具有着共同基于现实的相互依存性;例如,影片的第一次结局其实恰恰代表着不堪的现实表达;第二次的结局则代表着一种对现实无奈的虚拟表达;而第三次结局则代表着一种在现实与虚拟现实基础之上的流于美妙幻想的人生期望式表达。
许多电影都有其为观众所铭记的某些标志性动作,而《罗拉快跑》一片中的标志性动作则显然是罗拉迅疾如风般的狂奔。该片的整体视听叙事属于一种纯粹性的事件嵌套式驱策,即透过偶然与或然事件的冲突嵌套、冲突耦合、冲突纠葛,而不断深度融合成为一种冲突升级表达;并针对冲突级别的由小而大建构着冲突过程中的动作与反动作的张力表达强弱,从而以此驾驭整个叙事过程。该片在叙事分支的关键结点处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基耶洛夫斯基的《机遇之歌》,此外,该片作为一种隐性冲突还特别设计了罗拉与曼尼帮助过的那个乞丐的擦肩而过,那个拿着曼尼钱袋的乞丐与罗拉背道而驰,为该片带来了令观众倍感遗憾的视听张力的强化表达,而基于戏剧化的如此强烈的巧合设计则为影片的叙事过程带来了足以震撼观众的视听言说。该片中的三段分支板块化叙事,虽然有着相互依存性,但同时亦有着叙事方面的相互解构性,即透过幻想与期望解构虚拟,再透过虚拟与映射解构现实。
《罗拉快跑》一片虽然剧情简单到了极致,但其整个叙事过程却并不会令观众感到异常单调、乏味、枯燥,因为,该片在创制过程中,有机地容纳了许多艺术化元素;包括动画式的艺术化表达、游戏式的艺术化转折、MTV式的艺术化渲染等。片中罗拉疾跑过程中的参照物,作为不可或缺的后现代视听语言的关键要素,在镜头表达中,起到了对比、映衬、参照、引申的强化作用;城市高架上穿梭着的轻轨,城市河流桥上的柱垛等参照物都在罗拉的疾跑过程中,形成了其疾跑的对比和映衬;尤其是桥上的疾跑,罗拉与整座桥形成了一种深度融合的后现代式的视听语言表达。而从色彩上分析,罗拉的一头红发像热烈的火焰指代着她那颗火热的心;绿色的裤子与疾跑的双腿则象征着坚韧的生命,裸露的双肩与不停挥动着的双臂,象征着坚强的信念与爱的信仰。在罗拉疾跑过程中所穿梭而过的修女们的整齐队列,则与罗拉以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对比呈现了一动一静而强化了镜头的视听表现;而罗拉与红色消防车的并行疾驰,则从更高层次的心理层面将她内心深处的那种绝对意义上的迫在眉睫,进行了抽象化的象征性表达。
影片中,运动镜头绝对是重中之重的核心,运动镜头以其十足的动感向观众仅透过视听语言即讲述了一个个无需过多抽象化言说介入的后现代碎片化叙事表达。影片中后现代式的运动镜头,既具精巧性而又富有变化性,同时,更具有着快节奏性。片中镜头的独特运动技法还在于有效地进行了画中画式的现实与动画同步并行衔接式的高级叙事化表达;在罗拉奔跑下楼时,镜头围绕着其一边打电话一边嘱其代购的室友的旋转过程同时,电视机中的画面以《辛普森一家》式的动画表达方式,同步并行地映现着罗拉疾跑下楼的全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全片凸显出来的起步关键,并由此而奠定了全片的三段分支并行叙事的理性基础。从镜头运动上分析,在窄桥上的镜头运动采取了后现代式的相对运动技法,即镜头与人物以相反的方向迎头掠过;这样的镜头表达强化了戏中人物罗拉疾跑的迅疾程度,同样,飞掠过路口的罗拉是如此地引人注目,以至于驾车的男司机梅耶因为过度关注罗拉的疾跑,发生了车祸都不知道,仍然在紧盯着罗拉,这样的分散式后现代侧面刻划,在无中心的抽象化表达过程中,有着强烈的既恢谐幽默,又饶有趣味的视听表现。
影片中罗拉第一次奔跑时,其疾跑轻轻擦过推着婴儿车的芳邻身边时,立即遭到芳邻的两次回头呵斥与咒骂,随着罗拉的疾跑渐远,深刻剖析解构芳邻的切镜头开始上场,一秒三切的切镜头,将芳邻的未来展现得体无完肤,其卑劣的丑态与罪恶的行径,飞快变迁的人生,变幻莫测的生命等,皆在后现代式拼贴之下,让观众一览无余。而同样在罗拉疾跑过程中,试图诱惑罗拉购买自行车的角色,亦被以同样的技法进行了拼贴式的后现代剖析,这个相貌堂堂的娶了娇妻的盗车贼,被自行车的主人抓住后,遭受了一顿暴打,这种时不时介入的注释式的高级镜头解构技法使得罗拉的原本完全线性化的疾跑过程,瞬间变得更加立体、更加时空分立、更加呈现出强烈的后现代意味;故而观众一点也不会觉得影片疾跑过程单调乏味,同时,在罗拉疾跑的过程中,一秒正面、一秒侧面、一秒景物对照的三级瞬切镜头亦是该片后现代表达的另一特色。这种正面、侧面、景物三级瞬切的技法,与城市中墙垛等对人物的遮挡,一并形成了艺术化间离式的整体视觉效果,仿佛将罗拉的疾跑加速了一般,使得这一段落的视听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整体强化,尤其是正面的后现代式表达更是为观众带来了切近、真实的触之可及强烈在场亲历式体验。
影片中罗拉不离不弃的爱情至上精神,的确令无数观众为之感动,而与罗拉一刻不停的疾跑相比,男主角曼尼则相形见绌,与其相比,罗拉是主观的、能动的、积极的,即便是在没有找到救命的十万马克的情况下,她仍然在向着男友奔跑。仅从这种意义而言,罗拉即为女性主义树立起了一个勇毅的典范,虽然她向那个以所谓的父亲为代表的父权进行了祈求,但是,被拒绝的罗拉并未表现出一刻以及一丝一毫的沮丧,而是继续向命运发起挑战,反而更加迅疾地狂奔。换言之,从她的表现而言,即便是在路上狂奔,她亦已经在意象化上掌控了自我命运。而片中的两位父权的代表人物,罗拉的父亲和罗拉的男友,则分别代表着卑劣与懦弱:父亲幽会情人、恶毒地对待罗拉,罗拉的男友则在命运抉择关头,处处表现得十分被动且手足无惜;同时,在第二次奔跑至银行的一场戏中,罗拉对父权所采取的是一种更加女性主义的表达,这次的她虽然仍未达到目的,但却在父权面前敢于亮剑,不仅维护了女性主义的尊严,而且亦博得了观众内心深处的热烈掌声。
《罗拉快跑》作为一部20世纪末叶的影片,其极为前卫的视听技法为其形而上的意象化立意铺陈了最佳的升华表达基质。该片以无数选择所建构起来的立体化于现实时空的人生意象化表达,在影片的叙事、技法、抽象之上,更是形成了极具警世功能的深刻意涵。这一意涵为该片建构起了现实认知基础之上的意象化升华。值得一提的是,该片中曼尼归还电话卡的一幕非常感人,当盲人在电话亭外听到曼尼的全部不幸遭遇后,执着地将那张电话卡留给了曼尼,让他能够多一些拨打电话的求救机会,那一刻,不仅曼尼愣住了,相信所有观众亦被这种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打动;即便曼尼是一个黑社会的小混混,但是,每个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权利,这种人性化表达为影片带来了形而上的救赎意象化表达。实际上从罗拉的一次比一次更快的奔跑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第一次罗拉对路人的注释全部是负面的,这种负面注释代表了一个负面的罗拉,而后面的奔跑则一次比一次更具有正能量,这种正能量的人性升华,不仅为罗拉带来了基于救赎的表达,而且亦为罗拉和曼尼的命运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嬗变升华。
影片以开放式的结尾赋予了观众三个可以自由选择的罗生门,无论是选择哪个罗生门,罗拉都会坚持不懈一如既往地为爱狂奔,一个20岁女孩的勇毅与决绝,实在令人感叹。诚然,命运自有着或然性、偶然性、必然性,三者在某一时刻下的纵横交叉支配着人的一生,从或然性与偶然性而言,一件很小事件有可能彻底改变人的一生;而从必然性而言,虽然或然性与偶然性在绝大多数时刻都会各自平行延展,并且与必然性平行展开,二者却最终会与必然性在人生的关键节点处,形成无可避免的交叉,这种三者的必然交叉其实就是人生的转捩点。影片中每一个细微的节点都环环紧扣着这种见微知著式的交叉,而这种交叉则建构起了探索性的板块化的崭新创制架构,在创制理念上,该片显然与博尔赫斯以四维理念写就的著名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为人生赋予了试图透过努力掌控命运的,如罗拉般尽可能快跑的拼搏精神。
《罗拉快跑》作为一部极具标志性的里程碑式后现代电影,以极为前卫且新颖的视听将命运的一个个十字路口上的细微抉择一一摆在了观众面前;观众在亲眼目睹罗拉不同抉择、不同遭遇、不同结局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心灵震撼。影片中,层级递进的无中心式、拼贴式、往复式的后现代表达同时亦向观众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人生尽在掌控中,越积极越幸运,越主动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