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投射与传承得失

2018-03-25 09:31
电影评介 2018年20期
关键词:白毛老腔小华

电影《老腔》将非物质遗产文化——华阴老腔以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展现了其从20世纪20年代,到2014年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影片以高度凝练的叙事将如此漫长的历史通过短短90分钟呈现了出来。电影原汁原味地展示了老腔激昂欢快、富有活力的表演场面,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其表演形式、现场气氛;塑造了执着追求梦想和信念坚定的人物形象,并通过人物命运的转折传达了该艺术的精神内涵——仁义,这是其传承数百年的内在精神。

2006年,华阴老腔被列为国家级人类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电影以影像的方式将这一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民间艺术呈现在观众面前。该片讲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孩——白毛热爱老腔,将其传承下去的故事。白毛出生不久便被抛弃,其亲生母亲被逼无奈自杀,幸运的是,白毛被艺人邵喊天收养了。白毛有天赋,他嗓子好,适合唱曲。但祖宗定下的规矩是:技艺传内不传外,即只能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不能传给养子。邵喊天一心想将技艺传给亲生儿子小华,但小华不愿意,认为老腔是下九流的东西,他喜欢念书,希望通过读书,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小华和白毛兄弟之情深厚,在祭祖求雨那天,小华和白毛跪求邵喊天将技艺传给白毛,邵喊天答应如果下雨,就当祖宗答应传艺白毛,没想到大雨倾盆,邵喊天遂答应将技艺传给养子。白毛鸡鸣即起,苦练唱功,加上天资过人,终于成了出色的艺人,另一位老艺人葛老大也将白毛视为唯一的对手。影片最后,虽然经历了诸多困难、坎坷,但白毛一直保持对老腔的热爱,而老腔的独特魅力也由此展现出来。

电影《老腔》剧照

一、脱胎评书,表演朴实

老腔的诞生地在陕西华阴市双泉村,其产生时间没有确定的说法,但主要有两种主流观点:一说其最早诞生于西汉,是纤夫在拉船时,众人互相打气、相互应和而喊劳动号子,为了增强节奏感而用木板敲击船板,经过漫长发展过程而形成;第二种观点是认为其产生于明清时代。一些老艺人认为,该艺术形式脱胎于评书,评书表演前,先用惊堂木敲击桌子,以吸引听众注意力,也可示意听众安静,表演老腔所用的木头与惊堂木的作用一样;而在评书的发展过程中,说评书的艺人已无法单纯靠说书吸引听众了,于是在说书过程中加入乐器伴奏,并加入唱词以丰富表演形式,逐渐形成了老腔。

传统老腔表演,只需五人——前手、扦手、后槽、板胡手、坐档。表演时,每位演员都身兼数职,吹拉弹唱都得会。前手一般在舞台左边,负责表演中的唱白,还需要兼顾月琴、鼓板等的演奏,前手是主唱,主唱则是吸引、留住观众的最重要因素,所以前手的嗓音十分重要;扦手多位于舞台中央,负责演皮影,偶尔会有几句唱白;后槽则处于扦手后面,负责打梆子、敲钟铃,演奏勾锣、大锣等乐器;板胡手一般在后槽的左边,主要负责拉胡琴,也要兼顾打铙钹;而坐档多在舞台的左边,主要负责安装皮影,以及协助扦手操作皮影,还需要拍惊木。

表演舞台大多是临时搭建起来的,一般由几张大桌子、一个幕帐构成,极其简陋。表演时间长达三四个小时,有时观众会要求延长演出时长,表演中间没有间歇,艺人几乎没有中途休息的机会,每次表演都是对艺人体力的一次挑战;表演者是普通农民,他们一般在地里干活,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繁重的劳作、生活的重担,让他们对生活的苦难有了深刻的体会,但这种苦难是无法摆脱的,只能隐忍,负重前行,他们用技艺来释放内心的沉重,所以其表演风格是苍凉、豪迈、大气磅礴的。同时,为了抵御生活中种种艰难带给人的绝望,使人们能够排遣心中的压抑、苦闷,故此,老腔也具有乐观、积极的一面。电影开篇以奔腾涌流的黄河作为背景,字幕:“这是一个混乱与动荡的年代,同时,也是一个危机与希望并存的年代。”紧接着,出现一个画面:一群人弯着腰在奋力拖拉装满货物的车,口里喊着号子,艰难地行走在泥土路上——这一幕将陕北地区农民生活的艰辛凝练而精准地表现了出来,奠定了影片沉郁、压抑的基调,塑造了吃苦耐劳的农民形象。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只有老腔这样大气雄浑的艺术才能将人们胸中的悲欢愁苦唱出来。

因为表演者和听众都是农民,所以老腔的唱词明白如话,易于理解。艺人在表演时,也没有特殊的表演服装,就是平常衣物如对襟布衣、布鞋,有的艺人会戴头巾,简单质朴。技艺的表演不求在服装、舞台方面吸引眼球,主要以高亢激昂的歌声震撼人心。这一点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白毛和葛老大唱对台戏,两家的表演场地相距不过几米,葛老大作为主唱一心想将白毛那边的听众吸引到自己这边来,于是将表演曲目的调子定得比平常高,调子高更能吸引听众;当白毛那边的人多了之后,葛老大便又更换高亢激昂的戏。

二、影片简洁的视觉形象与细腻叙事

(一)简洁镜头语言对人物的刻画

在奔流激荡的黄河边,邵喊天出场了,高声歌唱,嗓音雄浑厚重,虽然衣着破烂,但他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展现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突然,河上传来婴儿的啼哭声,邵喊天不顾危险跳进黄河,把孩子救了上来。之后,邵喊天收养了这个婴儿,并为他取名白毛。

邵喊天是老腔艺人,对技艺非常热爱,不仅自己专注于练习唱曲,而且希望亲生儿子小华也学习技艺,以便传承;然而小华志不在此,却是养子白毛对技艺十分着迷,且有天赋,邵喊天便将老腔尽心尽力传给白毛。时光飞逝,当邵喊天年老体衰时,嗓子也退化了,他已唱不出“精忠报国,死而无憾”这一句,这是调子最高的一句,他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人是无法战胜时间,抵抗生命流逝的。最后,当土匪的枪指着白毛时,邵喊天为白毛挡下子弹,临死之前,邵喊天指出白毛的唱曲低了半个调,并让白毛再唱一句“精忠报国,死而无憾”,才心满意足撒手离开。

除了邵喊天之外,影片着重表现了主人公白毛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热爱。白毛从小喜欢唱曲,在学习艺曲时,他在鸡叫第一遍时就起床练习,破晓之时,薄雾还笼罩着大地,年幼的白毛就站在空旷之地练习唱腔,镜头切换,白毛已长大成人,简洁的镜头语言表明白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始终勤奋练习,这份对艺术的执着、坚持就凸显在观众眼前;并且在练习时,白毛是全情投入的,是享受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白毛成为了出色的艺人,并获得另一位艺人葛老大的尊重,葛老大认为白毛是他唯一的对手。

1966年,老腔成了大毒草,成了被打倒的对象,白毛不仅不能唱,且被抄家,他所有的和唱曲有关的东西都被烧毁。看着这些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在眼前被焚烧,白毛奋不顾身扑到火中,不是为了把这些东西抢救出来,而是舍不得这些老伙伴离开自己,舍不得自己一生执着追求的艺术就这样付之东流。结果,他的双臂被严重烧伤。不久,白毛的妻子小凤去世,儿子也离开了家。白毛只能孤独地抱着月琴,一个人度过余下的日子,独自悲吟“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二)影片叙事对表演场景的细腻展示

影片中几段展示表演场面的戏都比较原汁原味,贴近真实的表演情况。白毛出师后第一次登台表演的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这也是电影中第一次展示老腔表演。在这一段表演中,艺人情绪激昂,配合恰当,唱词朴实无华,描述人人都经历着的平凡生活:“天黑了,又亮了,人睡了,又醒了,天空大地作伴了,鸟儿太阳打转了……”场面欢腾,表演者表情喜悦欢快,大笑大叫的场面自由奔放,尽情释放心中的苦闷和生活重担所带来的压力。老腔表演是陕北农民在繁重的劳作之外,少有的精神享受,所以必须豪迈热烈,才能尽情尽兴,获得继续生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安慰。

之后电影中的几场表演,白毛当主唱登台,影片展现了演皮影戏,主唱唱词,各种乐器,如月琴、二胡等的伴奏,这时的表演形式已是较为完整了;村民们坐在小板凳上听曲,时不时拍手喝彩。皮影戏可以满足观众的视觉需要,在夜幕降临时,借着朦胧的烛光看一场皮影,对精神生活贫乏的农民来说已是莫大的慰藉;更何况,还能听唱词,听音乐,唱词要么描述距离普通人十分遥远却生动有趣的帝王将相的故事,要么是老百姓生活中的趣事;而主唱宽广的音域、雄浑的嗓音能迅速调动观众的热情,使他们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尽情享受眼下的快乐。

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足与创新

(一)传统儒家仁义精神的光辉传达

在影片中,老艺人葛老大说:“老腔唱了几百年了,就唱了两个字——仁义。”仁义就是该艺术的精气神,也是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内涵。

白毛幼时因特爱唱曲,就拿了对头葛家班的小马锣,因为自家(邵家班)的小马锣没有葛家班的好。邵喊天知道这件事后,告诉白毛:偷东西不义;他带着白毛把小马锣给葛家班送了回去,葛家班班主葛老大以祖宗规矩为由坚持让邵喊天惩罚白毛,用木棍打白毛手心直到木棍打断为止,邵喊天迫于无奈只得惩罚白毛;而邵葛两家的梁子由此结下。而当葛老大唯一的儿子葛大宝被土匪打死后,邵喊天不计前嫌,为葛大宝的丧事连唱大戏三天;葛老大也深受感动,决定不再与邵家班作对。邵喊天以其坦荡的胸怀对待他人,在他身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老腔唱的是仁义,唱的人和听的人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化,其不仅具有娱乐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传播精神价值,让普通人受到教化。电影敏锐地抓住了这点,并将其突显出来。“仁”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如能做到仁,那么个体的人格修养将会大大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将会更和谐。电影突出了仁义的价值,体现其对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视和倡导。

(二)女性主义的缺失与创新精神

华阴老腔的传承方式是家族传承,严守传内不传外的规矩,既然是传内不传外,就必然重视传宗接代。在影片中,邵喊天一开始不同意将技艺教给有天赋的白毛,而是一心想传给亲生儿子小华。如果邵喊天没有变通,那么白毛无法学习技艺,这对老腔的传承将是一个巨大损失。现实中,该艺术确实因为家族传承的原因,导致后继无人,面临传承危机,急需培养后继人才。

邵喊天不得已将技艺传给白毛后,并没有打破门户之见,更加重视传宗接代,而将自己的养女小凤嫁给了白毛,希望小凤生下男孩,让孩子姓邵,让邵家有后。但小凤本与小华相爱,邵喊天拆散了一对恋人,牺牲了小华和小凤的爱情来成全自己为邵家留后。在整部影片中,小凤是被彻底牺牲的悲剧,既没有爱情,也没有任何追求,其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邵家生一个男孩。影片在这里对女性的态度十分冷酷,对人性、爱情缺乏了尊重。

邵喊天只教给白毛十几出戏,要将老腔传承下去,这是远远不够的,而葛老大会唱70多出戏。影片中小华说了一句话: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独枝无几日,百花才是春。一个人唱得好是暂时的,只有唱的人多了,老腔才有可能源远流长;小华劝葛老大将戏传给白毛,不分葛家、邵家,只是为了把艺术传承下去,让其发展得越来越好。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打破门户之见,以创新的姿态接纳他人,兼收并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融会贯通,才能精益求精,促进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电影的这个观点是十分有价值的,对现实亦很有借鉴意义。

电影《老腔》剧照

结语

电影《老腔》将传统民间艺术数百年的发展历程精练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不仅有利于老腔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也可以保存其表演场面,因为影像可以将事物的面貌生动地保留下来。影片传达了仁义的精神内涵,通过塑造热爱艺术、执着追求梦想的主人公形象,给观众以正能量的动力与希望;但影片亦有不足,其渲染了农民传统思维里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思想,忽视了对女性的尊重,这不能不说是影片的艺术呈现缺憾。

猜你喜欢
白毛老腔小华
遇见小华妈妈
唱首老腔给党听
老腔新韵绕梁来
老腔唱新歌
白毛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水妖的望远镜
毛白杨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华阴老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偶像与起床
想吃滴答果的慢吞吞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