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剑文 张磊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甘肃省高校健身气功项目开展现状,分析将健身气功项目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推广普及的科学、合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 健身气功 开展现状 推广策略
1研究目的
健身气功不但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更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具有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以简单易学、动作舒缓、美观大方、内外兼修,健身效果明显的特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高校学生具有文化程度高、接受能力强、专业分类广、影响程度大的特点,是接受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是推广全民健身的战略人群。因此理性看待与分析当前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推广现状,提出适合高校健身气功推广的模式,构建科学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使健身气功在高校全面推广具有时代意义。同时,在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和开展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探索现阶段行之有效的改变大学生健康状况,终身体育意识与良好健身习惯的运动项目是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高校为健身气功项目开展情况,以甘肃省位居兰州市11所高校的传统养生(健身气功)教师和甘肃省某高校健身气功课程教学班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其中包括2所师范类院校,1所中医类院校和8所综合类院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学校体育、全民健身、健身气功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文件,大量搜集有关运动医学、健身气功、保健学、养生学等相关资料与信息。
2.2.2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省内外做过相关研究的专家学者,为本研究提供更加缜密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2.3问卷调查法
(1)通过对甘肃省省城兰州市11所高等院校(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财经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工业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体育部门及相关教师发放问卷,了解现阶段健身气功在各学校开展状况。共发放教师问卷12份,回收有效问卷11份,有效回收率91.7%。
(2)通过对兰州理工大学健身气功班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分析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识及习练兴趣和对健身气功课程教学的满意度等。共发放学生问卷436份,回收有效问卷420份,有效回收率96.3%。
2.2.4数理统计法
对搜集的资料、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健身气功开展现状
3.1.1健身气功课程开设情况
健身气功从2003年国家大力推广以来,从2010年开始逐步走进甘肃省高校,但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较慢。据调查,72.7%的高校开展了健身气功活动,但只有27.3%的高校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部分学校只有在体育保健班开设了健身气功教学内容,而体育保健班主要是为针对伤、弱、病、残的同学开设的体育课程,占体育教学班不足1%。个别学校开展健身气功活动只是由学生课余体育社团组织完成,并未从学校层面开展健身气功活动或课程,这将很不利于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开展。2014年以来,各高校相对重视健身气功的开展,先后有五所高校参加了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54.5%的高校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意愿和计划,这将是健身气功在高校进一步推广与发展的良好基础。
3.1.2各高校近年参加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情况
自2010年全国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活动开展以来,2014年之前我省只有兰州交通大学参加过前几届比赛。2014年后每届比赛我省都有3到5所高校参加了比赛。说明我省高校逐渐关注此项赛事。就比赛成绩而言,居全国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团体总分都列在全国30名以后,从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比赛成绩来看处于全国二、三流水平。主要原因是目前高校健身气功比赛没有进行专业与非专业分组,这样在有难度的竞赛功法比赛中我省大学生没有任何优势而言。另外全国高校比赛的宣传力度还是不够,部分高校没有接到比赛通知,也没有看到相关比赛信息。也有部分高校缺乏领导支持,学校对比赛的级别不予认定,所以教师也没有积极性组队参加比赛。
3.1.3学生对健身气功的认识情况
对某高校健身气功课程班级调查发现,学生最初对健身气功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在选修课程中有一部分同学对传统养生的了解仅限于太极,传统气功等。作为健身气功还有部分同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如“健身气功是老年人的运动”,“练健身气功会走火入魔”等。不过通过课外组织健身气功活动和课程教学等途径,学生大部分都能对健身气功有新的认识,并能通过网络等媒体主动去学习、了解并接受。
学生感兴趣的程度是最能说明高校开展健身气功课程可行性和必要性的指标之一。表4显示,在选修了健身气功课程的学生中有80%以上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歡或喜欢健身气功,这说明情况是非常乐观的,也说明学生的健康意识、健身习惯、运动爱好都在发生这变化,为高校开展健身气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讨论与建议
4.1讨论
(1)健身气功在甘肃省少数高校已开展起来,活动形式以体育社团组织为主,缺乏校方支持。课程形式主要有必修课、任选课、保健班教学形式,但大多学校还没有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健身气功课程设置上不够优化。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对开设健身气功课程有相当的期望,这将有利于推动更多的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
(2)师范类和医学类院校相对开展较早,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并接受了健身气功课外活动和教学活动。这将很好地带动其他高校开展健身气功活动,并为其他高校开展教学与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3)健身气功师资以武术或相近专业为主,职稱水平较高,对今后发展具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也有教师反映,学校没有开设健身气功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教师。认为教师“缺乏相关养生专业知识”或“没有受过养生教育”。说明这类学校未参加国家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及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甚至缺乏培训信息。如2013年全国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培训甘肃省只有一名教师参加,2015年甘肃省健身气功培训只有两名高校教师参加培训,占总培训人数不足2%。
(4)高校健身气功师资力量发展不均衡,健身气功教师的中医理论水平和养生理论水平不够高,科研能力比较薄弱。学校和媒体对健身气功的重视不够,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健身气功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及相关部门领导对健身气功项目认识不足,甚至有人还处于“谈气色变”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推广与普及。
4.2建议
(1)加强宣传力度,促进甘肃省体育、教育部门以及各高校重视健身气功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尽力做好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分工配合,推动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推广与普及。例如甘肃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将健身气功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中医学院代表教育厅参加了比赛,就是很好的举措,有利于协调体育、教育、学校部门之间的关系。
(2)建议各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对高校健身气功运动做长远规划,构建系统的健身气功课程体系。在2012年10月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这要求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要以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探索实现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和途径,这将为健身气功进入高校提供良好的机遇。
(3)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在职培训,加强理论与科研水平。省市部门可以效仿国家健身气功中心举措,实施“省内健身气功精英计划”,定期组织培训与科研交流。
(4)组织高校间健身气功比赛。一方面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各高校的健身气功运动水平,提高他们在全国比赛的中的竞技水平,充分调动各学校的积极性。因为比赛可以促进教学,大多高校都是先参加了全国高等院校比赛,然后在学校广泛开展了健身气功教学与活动。可以考虑将健身气功项目纳入甘肃省大学生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将进一步推动健身气功在各高校的推广与普及。
(5)各高校成立健身气功协会,一方面满足《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定的学生体育社团要求,另一方面,协会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协会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协会便于各高校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有效缩短国家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省市健身气功协会,学校之间的距离,是信息渠道更加畅通。更加有助于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开展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