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宇
【摘要】在临床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有效掌握对于疾病的诊断能力、鉴别诊断以及判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临床思维得到全面培养。科学合理的临床实验教学手段,能够使学生学会检验、免疫以及生化等专业能力,从而有效实现临床实验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临床实验 教学策略 典型病例
一、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临床实验教学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将其重点教学内容进行了检验指标与方法的有效转变,有助于充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
临床实验教学的过程,多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如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出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索与学习,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中展开充分的讨论与互动,使学生对于问题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解答,并记载好学习成果。学生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感到迷茫,从而走向一条正确学习的路途。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能够充分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进行充分改正,最后,教师应对课堂学习进行充分总结,帮助学生认识到重点学习知识,并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难点进行有效梳理,使学生对于重点知识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与学习。
二、利用典型病例,进行实验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整体资料,并进行有效研究,最后将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进步的目的。在临床实验的课堂中,学生之间可以充分谈论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的思想进行充分碰撞,最后由教师进行合理的点评,对学生在谈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这样的方式不僅能够学生学习的进步,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手段。
三、设置实验教学病例分析选修课
在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让学生去网上或者是图书馆而收集资料,充分获取有效信息,并在此过程中确立一个初步的答案,教师在课堂中应对学生进行充分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于临床实验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去解决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实验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并能够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临床实验教学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实验课堂枯燥乏味的状态,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乐于投身于实验课堂之中,并更好的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四、设立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就现阶段的临床实验教学而言,教师运用最多的教学模式为典型病例的分析教学,设立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提升临床教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应先设立严苛的考核制度,从理论知识着手,主要包括结果分析以及项目的检查等。其次,教师在临床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设立评教体系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站在客观的视角上,对于自身的临床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能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最后,进行严格科学的考评,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十分重要,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学互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临床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学生自主去收集资料。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进行资料的收集,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与分析,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使学生能够不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第二,在临床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归纳与总结,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并有效交互彼此之间的想法,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充分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临床实验知识,最终提高自身的临床思维能力。
六、总结
总而言之,临床实验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临床实验中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为其今后的医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武小兰.浅谈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4) :307+309.
[2]柯颖.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家健康,2015,(12) :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