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皎平 姜参 韩光强
【摘要】首先介绍了当前校际学分互认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在介绍慕课和完全学分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全学分制体系下基于慕课的校际学分互认机制,认为在完全学分制下基于慕课的方式推进校际学分互认更具优势。
【关键词】校际学分互认 慕课 完全学分制目前,我国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仅仅是地理临近的学校跨校学习还不能充分挖掘优质教学资源,还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Moocs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有效地满足跨校学习,校际学分互认的要求。因此,探索完全学分制体系下的基于Moocs的学分互认机制十分必要。
一、当前校际学分互认存在的问题
1.理念。很多教育管理者和高校教师对网络教育仍持有成见,对网络教育的质量还存在一定担忧,依旧认为面授教育才是正规教育。由于广大教育管理和教师对网络教育的最新进展缺乏了解,因此不清楚当前网络教育的优势和成就;另外,各个高校在实施校际网络公选课时,到底应该采取网络同步教学为主还是网络异步教学为主,也未达成一致。
2.学分质量标准。首先,是课程标准不统一。同一门课程,在各个高校的教学内容、学时长短均存在一定差异,其课程标准也不完全一样。针对这种多样化的课程标准,很难确定一个各个高校均认可的标准。其次,是考核形式不统一。同一门课程在不同高校的考核形式存在多种形式,有笔试、口试、现场操作,同时笔试又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这些多样考核形式直接影响对学习成果的认定。最后,是评价标准不统一。同一门课程不同高校之间有百分制、五级分制、两级分制之分,这样严重阻碍了高校之间的学分互认。
3.教师。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具有其自身的规律及优势,不只是把传统教育方式放置到网站上。目前,各个高校关于网络教育教学方法的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而且对教师参与网络教育的激励机制也不健全,导致多数老师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网络教学之中。
4.学生。虽然很多课程也设置了虚拟学习社区,但交互水平低,临场感不强,认知性不高。因此,基于网络化的教育方式,必须提高广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培养他们的网络学习能力,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到网络学习当中。
5.学费。首先,各个高校大多数仍旧施行学年收费制,没有采纳学分学分制,因此如何科学计算学费,还存在一定困难;其次,如果一门课在不同高校的收费不同,跨校修读课程有可能增加学生经济负担;最后,很多学校没有选修课抵顶机制,如果选修了培养计划外的课程只能额外付出学费。这客观上不利于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实践推广。
二、慕课与完全学分制
1.慕课,慕课作为一种新近涌现出来的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其主要特点有三个:首先是大规模,具有大型资源平台,具有大规模课程资源。其次。是课程资源开放,即开设慕课的单位应该遵从共享协议,可以供其他高校、组织共享的才可以称为慕课;最后,是必须是网络化课程,这些课程资源分布在互联网上,教授方式不是面对面的授课,而是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动,这样保证了人员上课不受空间条件限制。
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慕课资源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进而派生出很多新型授课方式。近年来,慕课的教学互动方式正在由单一平面视频教学向立体化、数字化教学逐渐发展,诸如感知智能新型技术逐渐被引用,可以是学生在原有单一的键盘输入上增加语音交互、体感交互等方式,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2.完全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的核心要素是选课制,选课制赋予学生极大的自主选择教师、选择课程的权利,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学生认可或课程内容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该老师的课程才能获得较高的选课率。除此之外,完全学分制还需要一些配套制度,以渤海大学为例,该校为了贯彻完全学分制,采取了教考分离、试题库、创新学分、开放实验、跨校修读学分互认等措施。
以渤海大学为例,对每个专业来说,除了一定数量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必修课程之外,其余的课程均为自主发展课程,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修读这些课程。学生获得自主发展课对应的学分可以在本校,也可以在外校;可以通过理论课程,也可以通过实验;同时还可以通过获得创新学分来抵顶自主发展课的学分。因此给予了学生充分学习自主权。
三、完全学分制体系下基于慕课的校际学分互认机制
1.课程设置机制。通识类课程统一化、标准化。全国(或全省、高校联盟)将马列类课程、艺术欣赏、军事、语文等通识课程,将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学时内容、考核方式、学费标准化,全国高校该类课程设置参照执行。在慕课方面,统一遴选师资,统一制作慕课资源、统一建立互联网平台,供全国高校选择使用。
基础课程层次化、标准化;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英语等基础课程按照学校培养人才的定位、学校性质分成若干大类和层次,在每个层次内进行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学时内容、考核方式、学费标准化,以及慕课师资、慕课资源的統一化。
专业课、特色类课程个性化、私有化。该类课程不统一管理,各学校根据自身资源、自身特点自由设置上课方式等,该类课程尽量保持各个高校私有的方式,非慕课的方式,不进行资源共享,以保证高校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激励高校的特色化教育。
选修课程多样化、市场化。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自由的优势,自行建立慕课资源,在全国或全省统一的管理下,自由申报慕课供他校学生选修,其教学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可以在统一管理的框架内具有个性化。课程的学费在一定范围内有选课市场决定,从而激励学校和老师提高慕课质量。
2.慕课资源选择机制。通识课程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统一选择。各个高校从学校层面根据自身资源、自身师资和其他特点,选择传统上课方式还是选择采用慕课资源上课,如果选择慕课,就必须选择统一标准化的慕课资源和平台。
基础课程各专业根据自身情况统一选择。由于不同高校、甚至不同专业对基础课的要求,因此各个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如果选择慕课资源,则根据自身人才培养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相应层次的慕课资源。
选修课程学生自选后学校根据人数和辅导师资进行筛选。级选修课程的慕课资源选择权交由学生,在学生选择后,学校统一分类整理,对满足开课条件(比如人数要求、辅导老师师资)的慕课资源,学校统一安排辅导老师、上课地点等。
3.学习与考核机制。慕课资源的最大优点在于课堂教学质量,因此适应标准化和统一化,在考核方面应该由学生所在学校决定,即期末考核(内容、方式、标准)根据学校、学生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的进行适应性安排,为了保证学生课前学习慕课资源的质量,建立平时考核过程化、多元化。最后总体成绩的评定和标准有各学校自主决定。
4.学分互认机制。在通识课程、基础课程的慕课资源标准化的前提下,各个学校的培养方案中此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和内容标准应参照执行,如果学校选择慕课资源,则学生获得的学分直接与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对等互认。对于选修课程如果慕课资源与学校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在内容、学分等方面相同,则直接对等互认,如果课程属于计划外课程,则可以抵顶自主发展课中的相应学分。
5.学费管理机制。在完全学分制体系下,各个高校的学费均分为专业注册及管理费、和学分学费,学生统一上缴专业注册费,在学分学费方面根据自身选课的多少和种类自由决定,每个学校公布各个课程的学分学费。
学费确定方面:通识课、基础课学费全国(或全省、联盟间)统一化,选修课程学费在一定区间内由选课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各高校的专业课学分费和专业管理费在上述基础上自行决定。
学费收缴方面:首先委托学生所在高校收取各自学生的选课费,然后由统一的转账平台交由开课学校,期间类似资金的存入和支出,进行相互抵消,学生无论选择自己学校的课程还是选择外校的慕课资源只需缴纳一次学分学费。
6.运行与管理机制。为了保障校际学分互认的有效运行,需要各个高校共同配合,在管理层面因此需要成立一個统一的协调性组织,例如高校协调委员会,该组织的负责人可以采用轮值制,该组织统一协调具体学分互认管理事项。在技术层面,共同建立慕课开发中心,共建信息平台,各高校慕课师资接受统一指导和统一管理。
为了有效配合校际学分互认,学校内部的管理方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责权利划分,各个学校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竞选慕课师资,委派辅导师资;各个学校的教务部门负责慕课的日常监管和考核,以及期末的考试管理、成绩管理和学分互认及抵顶。各个学校的财务部门负责收取学生的选课学费和注册费。
7.教师划分与学生管理机制。对于承担网络授课的慕课老师来说,只负责课堂讲授和课堂讨论,不承担考试管理,使其将主要精力用在如何讲好课上;对于辅导老师,主要负责预习任务的安排,课堂重点的讨论,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期末考核。
在完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专业限制,在日常学习当中由导师负责指导,在课堂管理方面,根据学生所选课程组建班级,由课程的归属单位(二级学院)进行学习管理。
8.竞争与激励机制。一方面,慕课资源应该在短时间保持稳定,长时间内有需要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为了保证传统授课方式与慕课的互为补充、取长补短,各个学校还应针对各课程,各学校即开设线下课堂,使其与慕课资源,两者相互竞争,由学生投票选择,优胜劣汰,优秀的线下课堂还可以为下一步进军线上课堂做准备。
为了进一步激励老师,还可以在在职称评价方面对参与慕课的老师予以倾向,如制定政策根据参与慕课门数、参与方式、学生选课人才、设置相应分数。
参考文献:
[1]谢妮,张子昂,姚江帆.高校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研究[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5) :56-58.
[2]冉利龙,胡海斌.远程教育课程共享、学分互认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05) :15-18.
[3]韩锡斌,程璐楠,程建钢. MOOCs的教育学视角分析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4,(01) :45-51.
[4]侯爱荣.完全学分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2014,(06) :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