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本科生的学习投入特征追踪研究

2018-03-23 07:51郭啸
学理论·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学业阶段

郭啸

摘 要:学习投入是当前探讨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趋势的热点。本研究使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的调查问卷,以学科为视角,对2012级学生开展了为期四年的完整周期追踪调查,探寻各学科间的发展差异,分析学生的学习投入五项指标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关键词:地方高校;CCSS调查;学习性投入;追踪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12-0200-02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6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总规模达到3 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已经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则面临着社会前进需求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矛盾,高等教育的发展亦已从体制变革阶段转为质量提升阶段。本研究以“学习投入”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抓手,通过CCSS调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评价特点,了解目前不同学科的在校生的学习投入的努力程度,剖析大学生在学习投入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学习投入指标四年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特征,为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实证数据支持。

“学习投入”(student engagement)于20世纪初由美国的教育学家阿斯汀首先提出,认為学习投入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投入的心理和体力的总和。乔治·库则根据前人的理论对学习投入给出较为完整的定义,涉及两层含义,首先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术活动和非学术活动中的投入情况,其次是高校对大学生投入到学术活动和非学术活动中的支持度。一言蔽之,学习投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是对学生努力、教师要求和院校支持等因素全方位的反应。该词的理论基础来自泰勒的“任务时间”理论,齐克林加姆森的“本科教育良好实践原则”理论,阿斯汀的“学生参与”理论和佩斯的“学生努力质量”理论。20世纪80年代美国将学习投入纳入到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中,展开诸多调查,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NSSE调查,(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该调查的理论假设是学生在学习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与教师、同伴间互动越多,学校提供的支持越多,学生越有收获。

国内学者同样关注学习投入方面的研究。2007年,清华大学引进了NSSE问卷并根据中国国情进行调整,现将其发展成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追踪研究,简称CCSS调查。(Chinese College Student Survey)为我国研究学习性投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CCSS调查简介

(一)学习投入指标介绍

为掌握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NSSE调查设立了五项指标进行观察。汉化后的CCSS问卷保留了这些指标,第一项是学业挑战度(LAC),内涵是大学通过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并对其学业成绩给予较高期待来提高其学习投入的程度;第二项是主动合作学习水平(ACL),内涵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对其所学进行思考,积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或一起学习复杂内容的程度;第三项是生师互动(SFI),内涵是学生在课堂内外与教师交流学业和个人发展情况、与教师一起参与科研、社团活动等的频率,第四项是教育经验的丰富度(EEE),内涵是与正式课程相互补充、多元化的、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外学习机会的丰富程度;第五项是校园环境的支持度(SCE),内涵是学生所感受到的学校为帮助其成功而营造的积极校园环境及所提供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程度。

(二)指标信效度介绍

自CCSS调查开展以来,清华大学每年均公布 “985工程高校” “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高校的五项指标的常模值以及问卷指标的信效度,历年的问卷数据显示,学习投入指标的信度较好,标准阿尔法值均在0.6以上,以教育收获指标为效标,学习投入五项指标和效标的关联效度均在0.0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

二、数据结构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结构

数据出自研究初始的追踪设计。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某地方高校2012级的抽样学生。研究初始的抽样原则是按照预期回收率60%,抽样误差5%进行完全随机抽样(2012级总计3 516人)。进行样本代表性检验(性别、学科、专业、城乡等)后,确定样本人数为1 386人。在删除了填答异样数据和通过测谎题检验后,经历2013-2016年完整周期的CCSS填答问卷的且四年均为有效填答的人数共计891人。有效填答样本的分布情况见表2-1。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不仅追踪2012级抽样学生的学习投入指标历年得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展趋势分析从总体和学科两个视角展开。总体视角包含抽样学生的各项指标历年情况,学科视角将2012级的抽样学生按所属学科归类,观察其四年来的发展趋势。

三、学习投入追踪研究

(一)总体视角

2012级学生四年综合指标发展变化情况如表3-1和图3-1所示,总体来讲,可以发现除了学业挑战度在四年内呈波动态势外,其余各项指标得分均逐年提高。学业挑战度在三年级阶段有所降低,但在四年级时又有回升;主动合作学习水平指标呈现逐年增强的状态;生师互动水平在三、四年级阶段提升较快,是五个指标变化率最大的;教育实践丰富度指标二年级较一年级提升较大,后三年缓步增加;校园环境的支持度在前三年级变化不大,但在四年级时有显著提高。具体来讲,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学业挑战度呈现波动态势,在三年级时得分为各年级得分最低,且在四年级时都大幅提升,这一方面与学校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有关,另一方面,一二年级大多是基础类难度较高的课程,三年级的专业课程相对容易一些。学业挑战度是学校、课程、教师对学生的学业、学习要求。学生感知的挑战度与学生自身的努力程度相关,也与自身的学业基础相关。学业挑战度应随着年级的增长呈现出逐年提高才是符合教育的要求。

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和教育经验丰富度三项指标均呈现逐年递增的相似趋势。尤其是在三年级阶段和四年级阶段时的三项指标的得分提高均非常的明显。这三项指标得分能保持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与学生个体学习的投入程度相关,数据显示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较高,这与学校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并制定相关的政策保证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密切相关的。校园环境支持度的变化既与学校对于教学支持的政策变化有关,又与不同学生群体的感知有关。

(二)学科视角

前文分析了2012级总体学生在学生投入指标四年里的变化情况。为更进一步了解学校不同学科学生的发展变化特点,现将抽样学生按所属学科分组,分为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四组,并观察各学科四年来学习投入指标的发展趋势。

1.工学的学习投入发展趋势

工学的跟踪情况见表3-2。该表反映学业挑战度自二年级阶段有较大提升后,三、四年级又呈现下降趋势。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的丰富度三项指标得分逐年递增。校园环境支持度在二年级阶段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后,虽三、四年级时有所增长,但尚未恢复至一年级阶段的水平。

2.理学的学习投入发展趋势

理学的跟踪情况见表3-3。学业挑战度二年级阶段增幅较大,但三、四年级相对稳定,没有呈现出递增的要求;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的丰富度三项得分每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校园环境支持度经历了二年级阶段的跌落后又在三、四年级阶段恢复增长的势头。

3.管理学的学习投入发展趋势

管理学的跟踪情况见表3-4。其中学业挑战度2013年较前两年得分有所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前三年得分持续增长但于第四年有所回落;生师互动、教育经验的丰富度四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校园环境支持度在二年级阶段有所下滑后又于三年级、四年级有所回升但较一年级增幅不明显。

4.文学的学习投入发展趋势

文学的跟踪情况见表3-5。学业挑战度和教育经验的丰富度的得分在前三年较快增长后略显疲态,均在第四年有所下滑;而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和生师互动则始终保持增长的势头;校园环境支持度在第四年止住得分下滑的趋势并反超首年得分。

5.各学科综合指标发展趋势总结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各学科的综合指标发展趋势不尽相同。工学的学业挑战度在二年级达到顶点后却逐年降低;校园环境支持度在二年级阶段有所下降,但三、四年级逐渐回升。理学的学业挑战度自二年级起增幅较大,但三、四年级之间则无明显变化;教育经验的丰富度四年内为持续上升。管理学的学业挑战度在四年级未能保持上升势头而有所下降,并且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和教育经验的丰富度在四年级阶段也有所下滑。文学的教育经验的丰富度在四年级时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并且四年级时学业挑战度大幅下降,校园环境支持度大幅提升。综观以上调查结果,各学科大四阶段均有指标得分下降说明学校对大四学生的课程要求有待提高。

总体来看,各学科学生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较大的还是学业挑战度和校园环境支持度。表现在学业挑战度上出现高年级学生的挑战度与低年级变化不大,甚至下降;在校园环境的支持度上,各学科学生在二年级阶段感知的校园环境支持度不高,且呈现较大的起伏。这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整体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一)注重保持学校投入的稳定性

追踪调查发展趋势数据显示,不同学科的学生学习投入发展趋势以及学校的投入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在学业挑战度和校园环境支持度指标上尤其明显。发展趋势有差异的指标主要与学校的投入有关,表现在学生感知的学习环境、相关政策支持不够,建议学校在丰富校园物质基础、教学设备图书库存等硬件的同时,不应忽略对学生的学业、就业、经济、情感、课外互动以及人际关系等精神方面的帮助与指导。同时学生感知的课业要求和学业要求不高,学校应建立梯度的课程教育目标,满足学生较高的认知要求。而涉及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生师互动和教育经验丰富度基本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而这三个指标主要与学生个体学习投入相关。

(二)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升学习投入水平

调查发现不同学科学生在学习投入的发展趋势上也有不同的关键点,如工学和管理学的学生在三年级、文学和理学的学生在二年级、三年级均表现出变化的拐点,如果在此阶段管控较好,会正向影响发展进程。建议学校教、学、管三方能够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设立、学生管理等方面根据特点采取有效的举措促进学生学习投入的发展。

在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今天,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校2012级学生的学习投入开展追踪研究,最终的目的是从中发现优势,同时也发现可以改进的问题,进一步明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促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全国课题组培训会议资料[C].北京:清华大学,2011.

[2]史静寰,文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0[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2010,33(1):4-16.

[3]朱红.高校学生参与度及其成长的影响机制——十年首都大学生发展数据分析[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6):36-43.

[4]鲍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育成果及其关联性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高校学生学业状况的调研[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3):71-82.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学业阶段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迎接新学期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