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
摘要从WHO研究数据得知,不合理用药导致死亡的比例是全球死亡人数的1/7,从我国情况来看,住院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20%,其中近25%是因为抗生素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后的常见表现,抗生素使用后具体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等,严重情况下可能造成死亡,所以必须做好临床用药监督工作。文章主要分析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总结合理用药对策。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抗生素是当前临床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类药物,当前临床可供使用的抗生素种类超过100种。抗生素使用效果明显,但是也容易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多发的不良反应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胃肠道反应,另外还会出现荨麻疹、固定型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过敏性反应。
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使用抗生素后出现最多的一类不良反应,常见的有以下几类:①血清病、药物热,其为Ⅲ型变态反应,一般在用药后1~2周会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胃肠道黏膜溃疡及肠道局部坏死、关节痛伴关节周围发热水肿。可能导致上述不良反应的药物有链霉素、青霉素类、林可霉素、头孢菌素类,另外氯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还会导致药物热。②溶血性贫血:其为Ⅱ型变态反应,不同类型血细胞减少是主要表现,如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使用后会导致溶血性贫血;头孢噻吩和氯霉素使用后会减少血小板。③过敏性休克:其为I型变态反应,各类给药途径都可能导致该反应,常见的药物包括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等。另外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间还会出现交叉过敏反应。
毒性反应:①心脏毒性:链霉素、氯霉素、青霉素大剂量使用后会导致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可能损害心肌,林可霉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的出现。②胃肠道毒性:青霉素类、四环素类药物口服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即使通过注射途径给药,同样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③血液系统毒性:羟羧氧酰胺菌素、头孢哌酮等第3代头孢菌素类会对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形成影响,从而导致出血反应;青霉素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凝血机制异常;氯霉素会导致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特异性反应:这一不良反应指的是少部分患者用药后出现完全不同于药物作用的不良反应,一般和患者遗传性酶系统缺乏存在相关性。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人体之后,会通过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中,促使血红蛋白向变性血红蛋白转变。如果患者遗传性酶系统没有异常,上述药物使用后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而针对伴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的患者,上述药物使用后机体会非常敏感,因此即便药物使用剂量很小,也可能出现血红蛋白症状。
二重感染:大量真菌和细菌会在机体表面以及腔道黏膜表面寄生存在,细菌和真菌的存在维持着微生态系统平衡,如果抗生素长期或者持续大剂量使用,寄生菌会被杀灭,原本不敏感菌以及耐药菌会出现增殖,变成优势菌株,另外外来菌也会入侵,如果这些入侵的菌株是致病菌,就会出现二重感染。临床多发的肺炎、败血症、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肠炎都属于二重感染后的症状表现。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必須对各类抗生素的适应证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完全掌握。首先,临床医师有必要对各类抗生素的抗菌谱进行熟练掌握,要保证选择的抗生素的抗菌谱适应于患者所感染的微生物,并且抗生素如果没有实施病原检查,没有实施药敏试验,不能够随意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必须按照临床诊断结果中推测病原菌标准进行选择和应用。另外,对临床治疗原则进行明确之后,必须依照药物在临床的使用效果以及药敏试验得到的结果对用药方案进行合理调节,开展循证支持治疗。通常应该选择研究推荐的首选药物进行治疗,抗生素选择的原则也就是首选药物对病原的微生物敏感程度。如果存在限制,必须按照病情危及的部位、出现感染的部位、出现的症状对致病菌进行推断,进而选择最合适、效果最好的抗生素。
按照抗生素的药代学、药动学,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用药剂量及治疗疗程。临床使用抗生素主要是为了达到抑菌以及杀菌效果,药物需要在靶器官以及靶组织中维持一定的浓度以及一定的时间。这就说明,必须合理确定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剂量、间隔时间、疗程。一般应该按照有效血药浓度对药物剂量是否合适进行判断,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等都会影响血液中有效浓度维持情况。所以,必须对不同类型抗生素药效学、药动学做到详细了解,依照患者全身状况进行治疗方案的确定,明确药物的类型、效果、剂量、疗程等内容。
对抗生素的预防使用进行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在临床整体使用中超过50%,不过抗生素预防使用仅仅对少数患者存在效果,大部分患者通过抗生素预防使用后并不能发挥感染预防效果,还会形成药物依赖,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感染范围扩大,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如一些患者患感冒后选择阿莫西林或者青霉素治疗,然而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反而会提升病情严重程度,主要是由于导致感冒的原因有多种,选择抗生素治疗仅仅可以将细菌杀死,并不能将病毒杀灭。而对抗生素滥用,会使得机体耐药性更明显增加,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在疾病预防时,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最好不用抗生素,减少身体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导致不必要的后果。
正确联合用药:当单一使用一种药物无法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比如单一使用抗菌药无法有效深入肺部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位置,这种情况就必须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一般需要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药物,确保药物深入细胞内部,将致病菌杀死。另外为了使某种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减轻,需要另外选择一种药物以降低药物使用剂量,保证治疗效果。临床联合用药不能随意选择,如果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头孢菌素,会出现拮抗作用,使药物深入细胞内部过程受阻,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明显延长,对恢复产生明显影响。所以必须考虑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按照药物之间的药理实施合理配伍,使药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如:庆大霉素、青霉素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加快药物向细胞内部深入,将致病菌杀死,加快愈合感染。
当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有多种,虽然疗效明显,但是由于使用越来越广泛,同时造成明显耐药性,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出现。为了保证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减少药物使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严格根据病情、症状给药,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快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制度并不断健全,从多方面入手提升抗生素使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