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杰 姚伟峰 张娜
摘要:贫困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是党和国家现阶段最关心的问题,更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虽然,我国为解决贫困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实施了很多扶贫政策,但是还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并重点对其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便改善我国贫困环境,提升人们生活水平。
关键词:精准扶贫;扶贫政策;实践困境;创新路径
引言:近年来,虽然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上升,但是在我国还存在着很多贫困地区与贫穷人员。这就需要政府出台和实施相应的扶贫政策,缓解贫困地区经济滞后问题,尽可能改善其生活条件,进而在整体上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但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着很多困境,必须要对其路径进行创新。
一、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
首先,农村情况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精准扶贫难度。一般扶贫的对象都是农村人口,但一些农村人口的结构比较复杂,对其实际贫困程度难以判断。在很多地区,在精准识别扶贫人员时,只是根据农村的低保户、五保户进行识别,而对于其他贫困者是很难进行精准扶贫的。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未建立刚性标准,出现了“人情户”、“关系户”等不公平的现象。另一个原因是部分农户未如实上报收入情况。
其次,贫困识别标准比较单一。现阶段主要是依据水平进行识别,难以反映出支出型、能力型贫困问题。
再次,缺乏扶贫的针对性,大大降低了产业扶贫效果。盲目性的扶贫方式,不利于提升扶贫的有效性。没有完全认识到一户一策、因户制宜精准扶贫的重要性[1]。
二、我国精准扶贫创新路径
(一)完善贫困户建档信息,加强政策宣传
貧苦户建档信息是精准识别贫困户的重要依据。因此,不仅要建立并完善贫困户的建档信息,而且还要将相关人员不动产、消费能力、实际收入等信息纳入其中,提升辨别精准性。与此同时,为了更好进行识别,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识别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农户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于绝对农户、五保户、低保户进行重点分析,而对一般农户进行全方位分析,尽可能提升分析的准确性、合理性,为其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还要对贫困用户进行动态管理,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另外,还要最好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升相关部门与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度,使其扶贫工作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还能创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的环境,有利于促使其扶贫工作顺利进行和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例如,渭南大荔的精准扶贫政策宣传主要是通过开展扶志扶技扶智活动进行宣传的,以演讲的形式扩大影响,不仅调动了贫困群众积极性,而且还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有利于提升扶贫效果。
(二)因村因户制宜,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新时期,传统的扶贫模式,不仅难以提升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扶贫效果的提升。这就需要对其模式进行创新,要因村因户制宜,进行有针对性扶贫。
首先,因村因户制宜主要是根据农村与贫困人员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合适的政策,其政策内容要与其经济情况或者生活状况相符,尽可能使其快速摆脱贫困。例如,在渭南大荔地区,虽然在该地区进行了产业园建设,但是一些村子仍然处于非常贫穷的状态。因此,有关扶贫部门根据这些村子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扶贫政策。如,县扶贫相关部门为了使其摆脱贫困,又对未摆脱贫困的村子给予资金的支持,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为了给新型经营主体注入生机与活力,还对其带动二十到五十贫困群众的给予金额不同程度的补贴资金。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动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该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因村制宜的扶贫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而且还能从源头上改变贫困区贫穷的面貌。
其次,精准扶贫模式必须要与时俱进,减少扶贫过程中不必要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深刻关注国家的发展方向,对其扶贫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例如,在十九大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就为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定环境。在政策实施中,可以合理的将扶贫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可以适当的提升对贫困地区的金融扶持力度。例如,实现“贴息贷款”模式,为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或者也可以实行产业扶贫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能够实现扶贫的目标。例如,在渭南大荔地区搭建了劳务输出平台,通过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的形式,大大提升了渭南大荔地区的就业率,而且也带动了一部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再如,在渭南大荔地区还进行了贫困大学资助活动,有效将精致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
为了提升该模式的可行性,不仅要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求政府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出,而且还要采用企业、村组相结合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促使其扶贫可持续发展。虽然在很多地区都开展了医疗保险服务,但是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假低保的现象,影响了扶贫效果。因此,在新时期还必须对该问题加以重视,对“低保”不规范的问题必须要及时解决,以免影响新扶贫模式的实施[2]。
(三)开展精准扶贫动态监管,加大目标考核力度
与传统扶贫模式不同,精准扶贫要求有进有出,而且其目的主要是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出现了多进少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有些贫困户想继续享有优惠政策,不愿“走出”。这就需要进行精准扶贫动态监管,尤其是在对其进行扶贫后,对其生活状态与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和管理。同时,还要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加大考核力度,不仅对相关工作人员起到了一定约束作用,而且还能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位。
结论:总而言之,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不仅能够改善贫困地区生活环境,而且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要保证精准扶贫政策有效落实,在实际扶贫中,不仅要完善贫困户建档信息,加强政策宣传,而且还要因村因户制宜,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同时进行精准扶贫动态监管,加大目标考核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真扶贫,造福于国民,促进我国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张智勇.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7):103-104
[2]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3):28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