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荣绪
摘要:思维导图是将思维过程借助图像方式呈现出来,思维导图既是一种思维辅助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每个概念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来,便于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实际出发,研究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有效促进初中数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导图;运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简介
(一)思维导图的诞生与发展
思维导图最初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又被称为“心智图”。它从一个中心出发,运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将信息沿着思维的路径转化为明确的层级和隶属关系,使思维呈现了可视化转化。附中思维方式符合我们大脑处理问题的习惯。
思维导图最初只是给有学习障碍的儿童使用的工具,后来人们发现,思维导图能起到辅助记忆的作用,而且对于分析问题,培养创造思維同样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思维导图逐步风靡全球,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英美等发达国家早已将思维导图的方法运用于教育当中。英国将思维导图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美国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掌握思维导图,许多学校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制作教案。联合国教科组织将思维导图纳入教育改革中,在世界各国大力推广。近年来,思维导图逐步走入我国,对这种行之有效的思维工具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与优势
思维导图将图像与文字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其大脑皮层的各种认知方式如文字、图像、数字、逻辑、色彩、空间等,使左右脑同时运作,沿着思维发展的方式自然流畅地展现出重点和层次来。强调信息间的逻辑联系和层级关系,使得大脑能够发散、全面、有逻辑地记录、分析信息,更利于拓展思维,激发创意。思维导图之父东尼·博赞总结出思维导图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心突出;二是思维发散;三是层级明确;四是逻辑清晰。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场景十分广泛,相比于一般的表达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易于辨别关键信息;(2)善于展示关键词间的联系;(3)剔除非关键信息,容易集中注意力;(4)发散性呈现,易于激发创造力;(5)逻辑性强、开放性强,有助于整理思路;(6)给予大脑多重刺激,有助于记忆。
二、思维导图与数学学科的关系
思维导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表达,实现了对大脑的充分利用。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就初中数学而言,主要包括代数、几何和概率等几个重要分支模块,各个模块又包含众多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点,内容庞杂,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要掌握概念、思路清晰,对复杂的知识体系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新课改还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技能。
将生动有趣的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教学当中,能够使抽象而复杂的数学变得直观化、系统化、结构化,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知识网络。在新课改的指引下,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出发,将思维导图的工具引入教学活动当中。
三、思维导图在“教”中的应用
(一)利用思維导图备课
教师在对课程内容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要通过备课梳理上课的流程。传统的备课方式是线性的,教师将课堂内容按照讲授的顺序逐一列出。思维导图是非线性的、是发散的,运用思维导图备课,将知识点和课程各个环节围绕课程主题展开,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过程有更加全面的预期,充分认识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和层级关系。
(二)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板书
传统的板书需要书写大量文字,效率低下,教学节奏较慢;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越来越多,教学节奏过快,不利于学生吸收信息。运用思维导图制作板书能够较好地弥补二者的不足。一方面,思维导图展示了思维过程,将教学思路体现在了可视化的图像上,学生无需阅读长篇大论,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关注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能够对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三)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注重将自己的发散思维记录下来。教师在讲授习题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的认知结构,将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题思路清晰地呈现在树状结构当中,有利于学生多想多思,充分调动已经学过的知识,拓展解题的思路。
四、思维导图在“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预习
学生可以通过提前阅读教材和教辅资料,对即将开始学习的内容首先进行整体感知,提取课程的关键核心,按照教材展示的思路,手脑并用地围绕着课程主题来绘制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感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听课时有针对性地关注重点难点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手绘,利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和生动的图形图像来帮助理解,也可以用手机、电脑来制作,与同学共享思考成果。
(二)利用思维导图记课堂笔记
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在课下重温课堂要点,有助于理解和复习。但制作传统的线性笔记,对学生的速记能力要求很高,一味关注笔记反而会影响听课效率。运用思维导图,抓住课堂关键词和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简短的词语和简单的图像更具灵活性,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回忆教师的授课思路。
(三)利用思维导图记录解题思路
解决数学问题通常涉及如下几个步骤。一道问题的解决并非是独立的环节,而是涉及诸多思维过程。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将一道题目的相关知识点围绕着中心思想明确展示出来,有利于总结解题规律,实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突出的正面促进作用,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5
[2]樊晓辉.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分析探讨[J].考试周刊, 2017(32)
[3]刘世斌.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论坛, 2016(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