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2018-03-22 12:06侯小恒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设方法问题情境

侯小恒

[摘 要] 通过多年对高中数学问题情景研究和实践,悟出了数学问题情景设计应坚持的原则,并对常见数学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进行总结,以期创设出更恰当、更科学、更高效的数学问题情境,使学生爱学、乐学,好学高中数学课程。

[关键词] 问题情境;创设原则;创设方法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原则

真实性:要尽量使情境真实或接近真实,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学生在“眼见为实”的丰富、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接近性: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摘果子时,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诱发性: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合作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考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成员之间愉快地交流、协作,并共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让他们学会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层次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应尽可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架设好学习的框架,有层次、有梯度,考虑好问题的衔接与过渡。

融合性: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注重考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使课堂“乱”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二、问题情境的常见创设方法

(一)解决应用问题,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

数学应用性问题能调节人们的心理倾向,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追溯问题的背景和原型,使其思维发散、个性发展、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同时,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将获得无限乐趣。解决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过程,是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工整理的过程,也是密切联系实际,从实际中建立数学概念、模型,形成数学思想的过程。

如在教学“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时候,我创设一个故事情境。先用多媒体课件导入一个场景:一位应聘者到某招聘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以了解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公司经理很自豪地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3300元。”职员B说:“我的工资是1800元,在公司算中等。”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1500元。”听到这一番介绍,应聘者很是费解,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场景停顿,学生开始小声嘀咕,我接着提出问题:你能帮助应聘者排忧解难吗?这个场景的创设,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于是学生在我的组织下,分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我又抛出该公司员工的旧工资表:

再一次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引出“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一般计算方法。可以看出,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实际情景中自主地学习,在愉快的情景中体会和感悟知识,也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利用故事趣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长期以来,数学对学生的感觉是抽象的、枯燥的。如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故事、趣事、谜语等,则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这堂课中,我以印度国王与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列式计算的求值,从而导入课题。这样不仅增加了课题的趣味性,更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兴趣,同时还让他们感受到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生产和生活,对于理解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在数学发展史和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故事、趣事、谜语等,合理利用这些故事、趣事、谜语来创设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联系现实生活,创设生活性情境

当创设情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是有价值的,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例如:一架梯子,靠在墙上,太陡、太直都不行,“陡”不“陡”就是梯子长度和梯子的影子这两条“边”的比的大小,这个“比”的大小就是数学的学问。伴随着思考和讨论,渐渐地引入“正切”概念。梯子“陡”不“陡”是生活情境,研究三角函数从这里开始肯定比直接从抽象的直角三角形开始好。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发现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目标。再如:买房问题,是贷款还是一次付清哪一个更合算?家里使用市内电话,怎样打电话最省钱,设计一个方案。像这些鲜活的教学素材一方面缩短了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打通了生活和数学的屏障,同时也能让不同程度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树立“人人掌握必要的数学”的观念,逐步养成用数学思想解决和看待实际生活问题的习惯。

(四)开放問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确定的题目。开放性题目为学生提供开阔的思维空间,引起学生思考,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力。

例如:已知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__________(补充恰当的条件),求直线AB的方程。

此题出示,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补充形形色色的条件。例如①;②若O为原点,;③AB中点的纵坐标为6;④AB过抛物线的焦点F;⑤最小。涉及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点坐标公式、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定义、两直线相互垂直条件,等等。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创设悬念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悬念是触发激情与热情的情境之一,悬念设于课头则必然是整堂课的中心,其目的在于尽快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求知欲望,使之产生非知不可之感;悬念设于课尾,则一定是下一个中心的预告,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

如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课本将不等式转化为不等式组来求解.在课的尾声,我让学生解不等式,学生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即转化为两个不等式组求解。学生做完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即从而得到不等式的解集为。立刻就有学生问,老师您是怎么解的?我只说了一句:“请同学们认真体会,欲知详情,下回分解,即数轴标根法(也叫穿针引线法或蛇形线法)”。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继续学习的情绪,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做好了准备。

[参 考 文 献]

[1]应之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学数学,2005(12).

[2]林进东.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6).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创设方法问题情境
例谈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情境教学的有效设计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探究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
化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