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性医院学科信息需求及学科信息服务策略

2018-03-22 01:22,,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答题医师

, , , ,,

随着“双一流”建设政策的逐步落实,大型综合性医院应以传统医学优势学科临床医学为主体,以基础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生物学、化学、材料科学等相关理工医学科为支撑,促进医学相关基础与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医院整体学科水平和优化布局。医院学科规划部门应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为医院各类别人员提供学科信息服务。当前,信息和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各类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累积[1-2]。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学科发展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医疗服务、教学和科研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基本职能,繁重的临床工作以及教学工作势必会减少科研活动的时间。因此,了解大型综合性医院医务、科研人员的学科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对管理部门提供学科信息服务有重要参考意义。

国内外关于医务人员信息需求及行为的相关研究较多。Helena的研究表明,临床研究信息的主要来源为互联网,并提出要根据真实需求提供相应信息服务[3];Lappa的研究揭示了希腊急诊临床医师的信息需求,并提出以临床图书馆员提供信息服务的模式来节约急诊医师时间成本[4];更多研究通过对医院图书馆读者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进行调查,提出应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服务[5-6]。虽然国内外已有不少关于医务人员信息需求及行为的研究,但是涉及医院专职科研人员群体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医务、科研人员的学科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分析了答题者基本特征对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学科信息服务实现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通过文献查阅及专家咨询设计包含12题的调查问卷[7-8],包括个人信息6题、学科信息需求及获取方式多选题2题、目前获取学科信息途径及困难多选题2题、是否愿意参与学科信息分析工作1题、开放性建议1题。

为节约成本及时间,本文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中的自愿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即答题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是否填写调查问卷[9]。根据问卷调查样本量计算公式(n=Z^2*S^2/d^2),以95%的置信水平(Z =1.96)、0.5的总体标准差(S)和8%的允许误差(d),算出最小样本含量N0=150。

通过“问卷星+微信企业号”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临床科室、研究所室发布问卷,回收时间为2018年6-8月,最终回收157份,全部为有效问卷。通过描述性统计了解答题者的学科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通过卡方检验了解答题者个人基本特征对学科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的影响。对于理论频数有1/5以上小于5或有理论频数小于1的,采取Fisher确切概率法,利用SPSS 22.0完成相关数据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答题者基本情况

女性答题者较男性答题者多12.2%;25~34岁年龄段的答题者占38.9%,随着年龄段上升答题者减少;博士学位最多,占52.9%,其次是本科学位,硕士学位最少;医师答题者最多,占52.9%,然后依次是护理、科研;中级职称答题者最多,占47.1%,然后依次是高级、初级职称(表1)。

2.2 学科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特点

希望医院提供的学科信息内容包括三级学科/亚专业研究热点和前沿(84.71%)、学科发展政策和战略(71.97%)、及时更新的各类评估结果及其指标体系解读(61.78%)、ESI数据库的使用方法(61.1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研究人员发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57.96%)、与其他医院三级学科/亚专业的学科信息对比(56.05%)、科室及个人对ESI排名的贡献(48.41%)、其他(1.91%)。

表1 问卷答题者基本情况

希望医院推送学科信息的方式有微信企业号(76.43%)、电子邮件(70.70%)、微信公众号(59.24%)、学科/亚专业联络群(48.41%)、其他(1.91%)。

目前常用的获取学科信息途径包括各类数据库(82.80%)、国内外学术会议(71.91%)、专业学术网站(63.69%)、国内外同行交流(60.51%)、搜索引擎(59.87%),其他途径(如微信平台、其他非专业网站等,占5.1%)。

目前获取学科信息的困难包括缺乏渠道(78.34%知道有该资料却无法获取,例如项目、获奖、专利等资料)、没时间查找(50.96%)、数据库使用不熟悉(42.04%)以及其他(如文献全文获取困难、院外无法获得文献、外语基础薄弱等,占7.01%)。

答题者中有71人愿意参与三级学科/亚专业的学科信息分析工作,占43.83%。其他对开展学科信息服务的建议包括及时、定时通过多途径推送各类学科信息、院外快速简便获取文献的权限、结合各学科特点评价研究成果、设立学科信息服务助理等。

2.3 答题者基本特征对学科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的影响

答题者的性别、年龄、学位、岗位、职称对希望医院提供的学科信息及推送方式、目前常用的获取途径及困难的影响见表2。Q7为希望医院提供的学科信息,Q8为希望医院推送学科信息的方式,Q9为目前常用的获取学科信息途径,Q10为目前获取学科信息的主要困难。

不同性别对Q10-1、Q10-2选项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选择没时间查找、数据库使用不熟悉的更多),不同年龄对Q7-6、Q9-2、Q9-3、Q10-1、Q10-2等5个选项有显著性差异。

不同学位对Q7-5、Q8-1、Q8-2、Q8-3 、Q10-2等5个选项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岗位对Q7-1、Q7-2、Q7-5、Q7-7、Q8-1、Q8-2、Q8-3、Q8-4、Q9-3、Q10-1、Q10-2、Q11等12个选项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对Q7-2、Q9-1、Q9-2、Q9-3、Q9-4、Q9-5等6个选项有显著性差异。

表2 答题者基本特征卡方检验P值

注:*P<0.05,有统计学意义

对有显著性差异并分为3组及以上的,将进行两两卡方检验,寻找引起差异的原因,以探讨不同类型答题者的学科信息需求(表3)。

医师和护理人员比科研人员更愿意获取与其他医院三级学科/亚专业的学科信息对比、三级学科/亚专业研究热点和前沿的信息,中级职称比初级职称更愿意获取三级学科/亚专业研究热点和前沿的信息,硕士比博士、护理人员比科研人员更愿意获取ESI数据库的使用方法,25~34岁年龄组比45岁以上的年龄组更愿意获取各类评估结果及其指标体系解读,护理人员比科研人员更愿意获取学科发展政策和战略的信息。 博士比硕士、本科,医师比护理、科研人员更愿意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接收学科信息,本科比博士、护理人员比医师和科研人员更愿意通过微信企业号、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接收学科信息,护理人员比医师、医师比科研人员更愿意通过学科/亚专业联络群接收学科信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医师、科研人员大多具有博士学位,护理人员大多是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学历。

中级职称选择使用各类数据库查询学科信息的比初级职称更多,35岁以上年龄组比25~34岁年龄组、高级职称比中初级职称选择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获取学科信息的更多。

随着年龄的增长、职称的晋升,选择通过国内外同行交流获取学科信息的更多,科研人员相比医师、护理人员选择国内外同行交流的要少;初级职称比高中级职称通过搜索引擎获得学科信息的更多;高级职称通过专业学术网站获取学科信息的更多。

45岁以上年龄组比25~34岁年龄组、医师和护理人员比科研人员选择“没时间查找学科信息”的更多;25~34岁年龄组比其他两组、博士比本科、科研人员比其他两组、医师比护理人员选择“数据库使用不熟悉”的更少;科研人员比医师和护理人员选择愿意参与三级学科/亚专业分析的更多。

表3 不同年龄、不同学位、不同职称两两卡方检验P值

注:**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学科信息服务策略

本次问卷调查基本反映了全院临床、研究人员的学科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为医院进一步开展学科信息服务提供了决策咨询。以下措施有助于医院更好地开展学科信息服务。

3.1 明确学科信息服务内容,构建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模式

调查结果显示,答题者对各类学科信息的需求都很大,所列出的需求中有6个选项的选择率超过了50%,对于三级学科/亚专业研究热点和前沿信息的选择更是达到了84.71%。目前学科管理部门可定期提供以下信息:学科发展政策和战略、各类评估结果及其指标体系解读、ESI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我院研究人员发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与其他医院三级学科/亚专业的学科信息对比。

对于需求最大的三级学科/亚专业研究热点和前沿信息,却没有相应的信息服务模式及标准化的操作机制。目前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行政人员或图书馆员往往不具备其他三级学科/亚专业背景,不能精确全面地掌握热点和前沿信息[10- 11]。对此,我们提出两种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的模式:一是在三级学科/亚专业中选择3~5名专业人员进行图书馆、情报学知识培训,建立学科信息服务团队,为三级学科/亚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学科信息服务;二是充分发挥三级学科/亚专业专业人员的医学背景优势、学科馆员的图书馆情报学背景优势、管理人员的管理学背景优势,组建一个由3~5名专业人员、1~2名学科馆员、1~2名管理人员组成的学科信息服务小组提供学科信息服务。具备专业背景人员的加入能在充分把握数据资源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搜集、分析、处理各类数据,开展科研成果的分析和评价,充分把握三级学科/亚专业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为本专业相关人员提供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学科信息,节约他们的科研时间成本,提高科研成果产出效率,促进医院学科建设[12-15]。

调查结果显示,医院科研人员更愿意参与学科信息分析工作,因此积极调动他们参与学科信息服务,不仅有利于促进医院临床与基础等学科交叉,更有利于提升学科信息质量和服务效率。作为提供及时、优质、全面、精准学科信息服务的保障,学科信息服务团队明确的工作职责、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激励政策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3.2 避免信息过载,提供个性化学科信息服务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类别人员的学科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有所不同。信息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多且无用的信息将对用户造成负担,形成信息垃圾,因此需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学科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16-17]。

3.2.1 定期推送定制化的以及个性化的学科信息

各类别人员对学科信息的需求不同。与医师、护理人员相比,科研人员一般不需要医院提供三级学科/亚专业研究热点和前沿、与其他医院的学科信息对比等信息,这可能是因为科研人员本身对数据库的使用较熟悉、更关注学科前沿,而医师、护理人员因临床工作繁重而无更多时间关注相关学科信息进展。因此,应定期向没有时间查找资料的人员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学科信息。除此之外,各类别人员对学科发展政策和战略、及时更新的各类评估结果及其指标体系解读、ESI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也有不同的需求,可定期向他们提供相应的学科信息。

不同类别人员对学科信息获取方式的偏好也不一样,可根据他们的偏好推送学科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博士和医生更偏向于通过邮件接收学科信息,本科和护理人员更偏向于通过微信企业号或微信公众号接收学科信息,因此可根据用户的个人偏好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信息推送。

3.2.2 提供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

年纪越轻、职称越低,选择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同行交流获取学科信息的越少,因此针对这些群体提供相关专业学术会议、业内专家研究领域等相关信息可能有助于增加其学术交流机会和对本专业学科发展的认识。对接受调查者提出的文献全文院外获取难度大等问题,可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方便用户在院外便捷获取文献。针对中高年龄组和本科学位、医师及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数据库检索培训,以提高他们主动获取学科信息的能力。

4 结语

利用嵌入式学科信息服务模式,根据不同用户学科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找寻更多、更新、更有价值、更有针对性的学科信息,充分分析、挖掘数据,了解学科建设近期远期目标、主要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对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促进医院学科建设、助力转化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18-19]。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答题医师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邀你来答题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邀你来答题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