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创新时代背景下本科设计教育的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研究

2018-03-21 02:56栗翰江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专业课程考核

栗翰江

(合肥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3)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院校中,大多数都开设有设计类相关专业,并且其招生数量逐年扩大,此外与之相伴的还有大量新创设的设计类相关学科与专业。如何在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建立一套适合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有效保障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健康发展,培养出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趋势并满足企业专业人才需求的设计类专业人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

1 创业创新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均得到了高速发展,改革开放已进入关键时期,此时,国家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思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有效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有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高速提升。

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这份文件中,国务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发展思路下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发展与改革方向做出了指引,高等教育院校应积极主动与社会发展方向相结合,与经济发展方向相适应,培养出能够满足创新创业时代需求与企业、社会专业人才需求的优秀人才。因此,在创业创新这一时代背景下,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本科设计教育特点

与普通高等学校的理工科和文科教育相比,设计类专业的高等教育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在构建高等院校设计类专业教育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时必须围绕着这些特点来进行。

2.1 重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能力是设计工作者极其重要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在设计类专业教育中需要重点培养的学生能力之一。形象思维是一种通过外部直观形象与大脑主观事物知识表征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各类艺术工作者进行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艺术工作者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对典型事物或典型特征进行思想分析、情感表达与艺术再现,以此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在设计类专业课程中,教师通常采用模仿、分析、组合、抽象、移植等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2.2 创新与个性

鲜明的个性与丰富的创造力是设计类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艺术创新的源泉是丰富的创造力,只有具备丰富的创造力、鲜明的个性,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对象,通过具有个性的表现手法进行表达,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才能够在设计领域开辟出独到的艺术地带。这种鲜明的个性与丰富的创造不仅表现在对文化传统、既有模式的不盲从,同时也表现在面对艺术对象时的冷静观察和独立思考。

2.3 注重实践

使学生获得与高等教育相匹配的设计实践能力是高等设计教育的重要目标。虽然理论是一切实践的基础,但是对于设计类专业而言,实践在设计中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设计是设计人员在大脑中进行的一种针对设计对象进行的一种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活动,这种形象思维活动的结果,需要通过绘画、雕塑、海报、设计作品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实践,其实践的结果就是人们日常所见的各种艺术作品。

3 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原则

3.1 专业性原则

设计类教育是多数学校最具特色且最富活力的系部之一[1],因其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式上不能与其他文理科一样只注重理论基础。应突出该专业的专业性,即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平时所学知识能够切实应用到实际。但是目前一部分高等院校在设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评价体系中,仍旧沿用理工科的课程设置与评价标准,致使艺术专业过于注重理论系统性,而专业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深度欠缺。对此,在设计类高等教育中,应把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石,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构建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和企业专业设计人才需求方向的符合设计类专业特点的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

3.2 创新性原则

创新能力是设计类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专业基本素质,其重要性体现在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等诸多方面。设计类课程的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所评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创造力、形象思维能力、专业实践技能等必不可缺的多方面能力。因此,在构建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时,需重视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指导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学习,达到对学生专业能力综合培养的目标。[2]

3.3 实用性原则

在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注重当前社会和相关企业对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方向以及专业发展趋势,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进行相应提升,以满足当前社会和相关企业对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在制定设计类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时,应注重评价方法的实用性与评价效果,做到科学、高效。

4 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按照设计类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4.1.1 教学目标

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与课程教学大纲相匹配,教学目标清晰,教学重难点明确,前置课程与后续课程衔接合理。

4.1.2 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知识理论先进,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明确,重视专业学科前沿相关知识与信息的介绍和讲授,着重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与建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解决难点[3],理论知识脉络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1.3 教学方法

联系本专业、本课程与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在专业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联想、分析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课堂练习、课题训练等多种教学训练形式,加深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综合素养的目标。

4.1.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与课堂教学质量的衡量措施,是由教研室主任或学科负责人担任的教学督导对专业课程的课程讲义、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情况进行评价,抽查专业课程授课中的理论知识讲授、各项练习中的学生创作思路、实践训练中的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学生作业的设计表现,通过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4.2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4.2.1 实践安排

专业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应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专业课程相匹配、能够较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对实践教学的目标、时间、内容、任务、方法、程序、安全事项等方面具有详细规划,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应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要求,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较好的训练效果。

4.2.2 实践过程

专业课程的实践过程中,应选择富有工作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实践授课教师。实践授课教师应按照实践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教案或指导书现场演示并指导学生实践练习。学生应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实践现场演示,同时在授课教师指导下完成实践过程,并详细记载所完成的工作和收获。

4.2.3 实践结果

通过专业实践加深所学课程的理解,锻炼专业课程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思维。教师指导学生对专业实践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提升的建议,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课堂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4.3 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评价体系

由于设计类专业的作品评价具有较高个人主观性,此处评价体系采用多个教师多次评价多种不同类型作业的方案,将艺术评价中个人主观性较高这一专业特点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力求以综合客观的方式对专业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当专业课程的学时为32课时以下时,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由课堂表现考核、课程结课考核共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堂表现考核占总成绩的10%,课程结课考核占总成绩的90%;当专业课程的课时为32学时或以上时,学生专业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由N+2课堂作业考核、课堂表现考核、课程结课考核共三部分组成,其中N+2课堂作业考核占总成绩的50%,课堂表现考核占总成绩的10%,课程结课考核占总成绩的40%。

4.3.1 N+2课堂作业考核

N+2课堂作业考核适用于课时量为32学时或更高学时的设计类专业课程,N+2课堂作业考核采用课程进行时的三次不同类型的课程作业,可以采用调研报告、课堂练习、课后练习、课题训练等多种不同的作业形式,三次课程作业按教学需要可分布于整个课程教学时间段之中,根据专业课程教学需要及课程作业考察重难点由专业教师为三次课程作业赋予不同的分值权重,当三次课程作业完成后,由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进行成绩评定,作业成绩评定完成后,按照对应的分值权重计算出N+2课堂作业考核的成绩。

4.3.2 课堂表现考核

课堂表现考核成绩由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听讲情况和课堂笔记记录情况综合进行评定,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

4.3.3 课程结课三位教师同时进行考核

为了将艺术评价中个人主观性较高这一专业特点对学生专业课程成绩评定的影响程度进行最大程度的降低,专业课程的结课考核由三位教师共同进行[4]。这三位教师为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一位,专业课程归属教研室专业教师一位,专业课程归属系所的非课程归属教研室专业教师一位。其中,专业课程任课教师评分权重为40%,专业课程归属教研室专业教师评分所占权重为35%,非课程归属教研室专业教师评分所占权重为25%,作业成绩评定完成后,按照各教师对应的权重比例计算出课程结课考核的最终成绩。

4.4 毕业设计评价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四年学习的一个综合考察,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在六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毕业设计任务书应要求条理清晰,任务目标明确,依据专业教学大纲,满足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制定毕业设计要求。

第二,确定选题,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毕业设计任务书框架内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工作,确定适合毕业设计任务书要求的毕业设计选题。

第三,开题报告,学生在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制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执行方案。

第四,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定期做好毕业设计的检查与指导工作,按计划规定的时间与次数进行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第五,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面对困难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毕业答辩时,指导教师应回避,相关答辩教师应客观、公正、专业地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5 课程改革与评价体系的实施

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采用五级制评分体系进行评定[5],划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同专业教师评价、同学科教师评价和课程学生评价三部分。同专业教师评价由课程归属教研室的专业教师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评价,评价分值占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值的50%;同学科教师评价由同系部的非本专业教研室教师在专业课程结束后进行评价,评价分值占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值的30%;课程学生评价由课程授课对象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评价,评价分值占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总分值的20%。

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为了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工作,本文中所构建的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依照设计类专业教学特点所进行的,对设计类专业课程能够进行较为有效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教学评价的结果作用于日后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以期对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起到良性的激励作用,以满足社会对高质量设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专业课程考核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