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董玉晶 李洪杰 王莹 陈敏
摘 要 混合式学习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以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探讨混合式学习在该门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以及应用。通过分析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依据、应用现状及问题,提出本轮课程改革中,齐齐哈尔医学院应用蓝墨云班课为载体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框架。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蓝墨云班课;微课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8-0071-03
1 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对于混合式学习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混合式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式学习已经有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包括建构主义理论、动机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除此之外,笔者同意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2]等人的观点,赞成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对混合式学习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依据。梅里尔认为:“学习只有在学习者从事解决真实世界里发生的问题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通过论证或应用而激活已知知识、并将其作为理解新知识的基础时,新知识才会被整合到学习者的世界当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与实际问题解决途径的接轨,使学生理论学习的目标性不强,动力不足,学习产生倦怠。混合式学习将理论知识的讲解转移到网络学习平台完成,课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自由讨论的环境中尝试解决实际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此一来,学生明晰学习的目的性和效用性,学习热情自然高涨,学习效果会更加理想。因此,笔者认为首要教学原理应该成为混合式学习设计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以此来指导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
2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现状以及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现状 项目组对黑龙江省内包括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牡丹江市等主要城市部分高校的调查发现,目前所有高校都已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入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开课性质为必修课、考查课。大部分高校成立专门的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师,但在本门课程授课过程中,师资队伍的主力仍然为辅导员队伍。
以齐齐哈尔医学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学校重视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现已面向全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课程性质是考查课,共2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0学时,实践学时12学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本科第二学期开设。经过多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对生涯规划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外部职业世界,乐于投身到寒暑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去。在黑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暨模拟招聘大赛中,学生战文娜曾获得过大赛一等奖的殊荣,并且有多名学生先后荣获黑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三等奖。学校招生就业处每年定期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生的参赛热情逐年高涨,选手水平不断提高。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素养和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课存在的问题 自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被纳入普通高校必修课以来,该课程已经走过初期的建立阶段,进入成长探索的过程。目前,本课题组走访调查发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认识不足问题。对于学生接受职业生涯规划课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问题,不但部分学生的认识不足,而且一些教师也存在认识偏见。如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本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面比较单一,从事的工作范围显而易见,没有必要再进行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因此也就不需要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认识不足,在课堂教学中也有所体现,呈现出学生低头玩手机、看专业课书籍、不与教师互动等多种课堂状态,这些学生认为“这门课对我们没有用”。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问题。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课程模式,鲜有创新。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已经进入高中甚至初中阶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到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如果大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可能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方法方面,由于很多高校都采用大班型授课的方式,班级规模在150人左右,导致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甚至出现“一言堂”的情况。一些高校自开设本门课程以来,教学方法也鲜有改进和创新。此外,师资力量以辅导员队伍为主,教师投入课程教学的精力有限,接受的师资培训机会有限等,都是导致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不足的因素。
3 应用混合式学习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框架
鉴于本门课程是通识课,为提高课堂效率,增强课堂效果,本项目组从改革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角度重新进行课程全面改革。
引入蓝墨云班课,实现全程化互动评价 蓝墨云班课是一款较成熟的免费软件,教师可以将课件、视频资料等通过蓝墨云班课提前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如有问题,师生可以在蓝墨云班课讨论区开展互动。
提前预习的目的有二: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提前进行了解,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对课程充满期待,带着问题来上课。
要想达到以上两点,教师提前推送的内容就要精雕细琢,既预习课程内容,又给學生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同时,蓝墨云班课软件的使用还有利于课堂管理:课前点名可以在30秒内完成;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活动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课后答疑也可以在平台上随时开展……此外,由于学生在平台上所有的活动记录都转化成了数据,教师可以将评价方式改为过程性评价,根据平台数据给出相应分数,以此来激励和督促学生参与课程教学。
根据BOPPPS课程设计理念,提高学生参与度 BOPPPS课程设计由六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言、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及总结。在本轮教学改革中,本项目组将BOPPPS的六个环节拆分,导言和目标通过线上提前进行,学生进入课堂后从前测环节开始,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掌握知识不理想,教师将面对面进一步对知识进行剖析讲解,并再次明确教学目标;如果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普遍掌握较好,则通过参与式学习环节,进一步通过案例、游戏、讨论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参与式学习是线下教学的重点。本门课程共10学时,分为五个主题模块,分别是“我的生涯起航”“职场需要什么样的人(一)”“职场需要什么样的人(二)”“如何了解工作世界”“勾画自己的职业生涯”。基于BOPPPS课程设计理念,课程框架分为导言(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和总结(S)六部分。
1)导言和目标介绍通过课前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有目的地参与课堂。
2)前测部分根据课程内容而变化。
3)参与式学习环节,每堂课均采用不同的课堂设计进行。通过参与式学习,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教师引领学生去进行自我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深入认知自我,不断认清自我,做好自我定位,做好自我规划。
4)后测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情况。
由于每堂课设计的形式都有创新,始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
过程性评价代替终结性评价,以“分”刺激学生兴奋点 混合教学强调的是“线上”与“线下”关系,借助于“评价”与“反馈”把二者关联起来[3]。以往的课程评价结构以期末成绩为主,学生只要完成一次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本门课程就可以通过。本次课程改革,项目组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学生必须参与每堂课,方可结业。
整个课程设计包括师生互动问答、讨论、游戏、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和练习。所有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都会在蓝墨云班课软件上加以统计。学生参与活动后,会得到相应的经验值,而相应的经验值就是他们的平时成绩。如此计算,学生必须在平时课堂上完成教师设计的每个任务方可通过课程考核,这也从客观上要求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
4 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培养大学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大学生職业素养尤其是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改革创新。本文是本课题组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改革的一些创新举措,在实践中取得较好的课堂互动效果,学生反馈良好。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3]萨仁高娃,李鸿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设计:以普通物理课程建设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55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