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8-03-20 00:19温永强闫晓静郝昀山
关键词:第二课堂政治思想

温永强 闫晓静 郝昀山 张 勇

(河北北方学院党政办公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落地,而第二课堂具有的渗透性、实践性等特征,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方面,相比第一课堂特点突出,优势明显。但现实情况却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始显露出一些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呼吁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意义建构。

一、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课堂教学作为第一课堂,主要包括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以及高等学校的其他各门课程,前三种课程目的明确,意识形态属性鲜明,旨在通过传授思想理论知识,服务于坚持、巩固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与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而第四种课程相对而言,各门课程自身专业化特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在传授系统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其内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价值。

第二课堂包括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平台以及党团学生会和班会活动等,是“针对第一课堂而言具有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实践活动,即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课程之外自愿参加、有组织进行的各类活动。”[1]第二课堂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手段,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教育方式方法。

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首先,第一课堂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通过系统化、正规化的课堂讲授对大学生施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而第二课堂注重联系实际,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以期达到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理论的目的。其次,第二课堂以第一课堂为基础,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对第一课堂理论知识的准确理解和系统掌握,而第二课堂又是第一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桥梁,是对第一课堂的有机补充,具有完善教育需求的功能,已成为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或途径。最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作为不同的教育形态互为补充,缺一不可,第一课堂指导第二课堂的有效开展和生动实践,第二课堂深化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内容,两者有机配合,共同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存在问题

1.制度建设层面

(1)缺少微观层面的理论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国家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的科学论断,从宏观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机构成和有效开展提出了指导原则和方针。而在学校层面,缺少与之呼应的微观理论指导,高校党委确实在各方面给予课堂教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充分的指导和支持,但在制度建设层面并没有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理论设计和系统规划,只是作出形式上的与大政方针政策符合的遵循和调整,更别谈对第二课堂的指导、评估和调研。

(2)缺少激励和保障第二课堂教师队伍的体制机制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各类大中专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职队伍的职务聘任、评奖评优以及挂职锻炼提出了激励和保障机制,明确了其具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也规划了其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但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而言,如何对第二课堂教师教学工作进行量化统计,应该以什么标准界定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第二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以怎样的薪金或发展前景优势来吸引和激励第二课堂教师更好发光发热,并没有具体的文件进行明确,这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参与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可持续性不强。

2.组织建设层面

(1)组织建设不够规范

从目前高校思政第二课堂组织建设来看,学生党组织基本上实现了“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体制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培养、锻炼人才工作有序进行。学生社团发展迅速,能够自主开展活动,灵活性和自愿性特征迎合大学生学习生活规律和特点,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社团人员准入门槛偏低,社员素质高低不一;社团内部分工协调不明确,意见难以统一;缺少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活动形式单一化,缺少层次和内涵;尤为严重的是社团成员功利性强,核心层更替频繁。

(2)组织活动活力不足

从目前高校思政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来看,基层组织活力不足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党组织活动中,低年级学生党员人数过少直接导致党组织活动参与度过低。在团组织活动中,团支部凝聚力不足,团员归属感不强,集体意识淡薄,难以调动全体团员的积极性。相反,社团活动形式多样活泼,动力十足,更受大学生喜爱,但活动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度偏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

3.教师配备情况

(1)师资力量短缺

《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2]这自然也是思政第二课堂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表面上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众多,层次鲜明。而现实情况是,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注于第一课堂教学或理论研究,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造成第二课堂师资力量短缺。联系前文提到的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微观层面理论指导的缺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难以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激励保障机制的缺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参与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积极主动性不高,可持续性不强。

(2)分工不合理

第二课堂包括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平台以及党团学生会和班会活动等多种形式,这些内容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现实中,第二课堂教育教学重任往往集中于辅导员身上,部分党团学生会活动则由团委集中组织,这与《意见》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不相符。思想政治教育部分主体的缺失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分工不合理,进而会导致无法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从而丧失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独特优势,势必需要针对不同的课堂形式,配备不同的专业教师。

三、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构路径

通过诠释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存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从挖掘教育理念、完善体制机制、规范组织建设、配强教师队伍方面下功夫,探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有意义路径。

1.挖掘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支撑,强调教育对象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实践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设计要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宏观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育人与服务相结合。全面发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运用,须二者相互配合,形成平衡,保持张力,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自由发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就是要在课程设计时不断丰富内容形式,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择,营造一种民主氛围。实践发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设计要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回归日常生活本质,不局限于固定形式,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去,形成常态化机制。

2.完善体制机制

国家从制度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进行了宏观指导,高等学校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性质是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3],从微观层面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体制机制,建立目标体系或行业标准,指导具体工作。例如,建立和完善业界公认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课程标准,让教育主客体明确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的尺度标准和重要意义。例如,让教育者以标准为尺度,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让受教育者以标准审视和要求自己,从而达到以课程标准界定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设定第二课堂教学过程各阶段子目标和目标绩效考评依据,作为量化第二课堂教师教学工作量的依据,以此来改变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无偿付出和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热情度不高、积极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出台相关文件,将教师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作为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3.规范组织建设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组织保障,针对其组织建设不规范问题,高校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团运行和规范机制,设立每一社员都须遵守的标准和不可逾越的红线;其次,要设立并逐步提高人员准入门槛标准,从源头拔高社团组织建设的层次和高度,建立社员淘汰和晋升机制,能者居之,完善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增强社团的核心竞争力;再次,进一步明确社员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同时要加强社员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最后,加强人文关怀,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升社团凝聚力和融洽度。针对党团活动活力不足问题,高校要适当扩大参与党组织活动人员范围,吸引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共青团员投身党组织活动之中。在团组织活动中,要建立团支部成员目标正常增长机制,增强团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团活动要围绕每一名团员展开,通过关心和解决团员的生活和思想实际问题,增强团员的归属感,通过设立激励机制,增强团员的集体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此外,社团活动要充分发挥自身灵活性和多样性优势,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的更多可能性,努力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合度,两者相互配合,各自发挥所长,共同实现育人目的。

4.配强教师队伍

针对过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投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线,造成第二课堂教师严重短缺问题,高校首先要建立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一方面切实解决高校教师面临的生活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激励高校教师积极投身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其次,选拔优秀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省市组织的挂职锻炼和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配合校外奖励,提高校内奖励标准,吸引更多教师参与;再次,针对不同的课堂形式,结合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明确各自分工。例如,针对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学生活动,采取由共青团干部总体规划和宏观布局,辅导员和班主任具体管理和指导的形式;针对校园文化活动,采取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为主,教师宏观指导为辅相结合;针对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由学校负责宣传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管理干部进行指导和策划,学生参与具体实践;针对班会活动,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具体指导;针对党组织活动,由学校党政干部把握政治方向,基层党组织具体指导相结合。

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实施模式

根据第二课堂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三种实施模式:主题教育模式、社会实践模式和校园文化模式,这三种模式分别对应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实施形态。

1.主题教育模式

主题教育模式的构建应当首先明确其教育内容,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3]各级各类高校应当围绕这一内容设计符合自身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且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明确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后,需进一步明确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形态。在这里,针对不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渗透性和覆盖性特点以及学生参与第二课堂自愿性特点,将主题教育活动实施形态归结为环形形态。即内环采用显性教育方式,以最新最直接的思想理论成果凝聚人心,比如针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共青团员提出直接的理想信念要求;外环则开展隐性主题教育,蕴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于节庆日等活动中,力求思想政治教育覆盖每一个学生。

2.社会实践模式

社会实践模式的教育内容应当囊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和“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社会实践目标的分层逐步达成。例如:通过要求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相应的实践课程学分,在实现学生素质教育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以此为基础,深化学生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践行。

社会实践模式的实施形态根据其教育内容可以总结为推进形态,即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在主题理论教育的基础之上经历认识世界的过程,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通过日常社会实践,例如环保知识宣传、看望敬老院老人,实现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和养成;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结合专业特长规划调研提纲,制定实践方案,实现学生学有所用。

3.校园文化模式

校园文化模式的教育内容应当包括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其中校园自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学校标志性建筑建设和学生宿舍建设,应当体现自身独特建筑风格,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具体包括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学生社团建设以及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教育内容需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展现学校自身特色。

校园文化模式的实施形态根据其教育内容可以总结为“一体两翼”形态,校园自然环境建设和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作为构建校园文化模式的两翼,要相互配合,发挥全方位、重叠性和渗透性优势,形成对受教育者的全面系统影响和潜移默化感染。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模式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对其教育理念的科学把握、组织方式的合理完善、教育内容的合理编排设计、教育主体的合理配备必将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生长。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