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
(菏泽家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教研室,山东 菏泽 274300)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大赛对于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全面提高学生康复技能操作水平、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康复技能大赛的一名指导老师, 2014年曾参与指导我校(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学生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高职高专康复技能大赛的理论和技能学习;2015年指导并带领我校学生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大赛,获得了团体三等奖的成绩;2017年指导学生分别参加了山东省第一届康复治疗技术技能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康复技能大赛,仅获得山东省团体三等奖的成绩。面对这几次都不算理想的结果,通过近年观摩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学习和体验,笔者进行了反思,理性分析,总结教训,认识到在康复教学中与临床康复技能操作要求所存在的差距,意识到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在今后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尝试在专业课程中进行教学改革。
多数院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大都按照常规进行设置,例如康复评定是确定患者存在哪些功能障碍,制定康复目标,修订康复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常见疾病康复是康复评定技术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等各种治疗技术在临床疾病或功能障碍上的综合运用。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这两门学科分别在不同学期开设,而康复技能大赛以临床工作任务为导向,按照康复技能操作岗位实际工作需求,同时结合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士、师、中级)考核大纲进行设计。这样,在模拟临床情景时,学生就会存在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知识不能连贯掌握的现象,不能正确把控连续性操作的能力。针对这种现状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对相关课程进行交叉、整合,改革传统的单项康复操作教学形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新课程与教学内容注重与大赛项目、临床实际工作场景的融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吸收,学校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改造,提炼、转化教学内容,生成针对性、实效性、准确性很高的特色的项目化课程体系。还可以采取以“临床案例”为背景的综合技能学习,在练习中抽取常见疾病康复学中的病例,把每一个案例作为一个工作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面对具体病例认真思考,可以讨论、协作,融合康复评定、运动治疗技术、常见疾病康复等课程中的知识进行一系列连续操作。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进行必要的、正确的临床处置,能够训练学生的病情观察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1]。
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学生的能力素质是客观的一个因素,实质反映出的却是该学校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技能水平等多方面的的体现。研究发现,就对专业认同影响最大的因素而言,多数学生认为是带教老师[2],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发展。参加康复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学生的评比和考核,更是对指导老师的考验,指导老师的素质决定了参赛选手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作为指导老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取得好成绩,我校全体指导教师及时更新康复教育理念,全面查阅资料,集体讨论,反复研究竞赛项目和操作内容;年长教师与年轻教师通力合作,做好“传、帮、带”。我校年轻教师居多,且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开始执教的,基础知识虽然扎实,但是临床经验相对缺乏,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学校领导利用寒暑假指派专业教师到各医疗单位进修实践,保证专职教师与临床的密切接触,使其专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并且掌握目前康复发展的新动态,解决教学相对滞后于临床的矛盾,以便能更好地参与指导学生的技能大赛。这些措施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强了“双师型”师资建设。
康复技能操作竞赛采取随机抽取临床案例和标准化病人方式,参赛团队成员分工协作,进行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操作。既然是团队,首先强调合作。康复治疗方式本身就是团队治疗。在比赛中,通过合作完成共同的任务,同时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重要方法。比赛中既有病案分析,又要技能操作,这就要求选手不仅要动手能力强,且要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院校有些课程根据内容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如果这两类课程分开讲授,容易造成课程理论讲授不够深入透彻,实践与理论脱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可选择增加一些探索性、综合性,能够与临床相联系的应用型案例,采取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教师上课前可以先给出一个临床常见病例,然后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形象的具体场景,或者把学生直接带到模拟教学病房,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临床情景,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吸引其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然后再通过项目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和处理具体病例的能力。围绕教学内容,由学生全部或部分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传统教学“教师为主体”的模式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从而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也促使教师教学内容的更新,最终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职业技能大赛既体现了医疗单位的规范要求,也体现了康复专业发展的方向。技能大赛一向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以大赛为平台,以技能竞赛、校企合作为着力点,改造扩建教学实验室,增添各种实训器材,改变了实训硬件不足的状况,并多次请临床专家为学生指导技术操作,进行现场指导、评分,为整个集训及参赛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赛教结合,积极与各级医疗单位合作,采取“订单式”合作培养等形式,积极促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良好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对培训和现场比赛有着及其重要的积极意义[3]。笔者在和其他参赛学校老师交流时得知,有些选手平时练习较好,比赛时却十分慌乱,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战应变能力。选手如果在技能大赛中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遇到突发状况时,往往惊慌失措,就会导致操作的频频失误。因此,平常训练过程时应注意训练选手的心理素质,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处变不惊”。训练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加以调整:①每次模拟比赛前让选手熟悉参赛环境,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备齐,有时间的话就“空手”过动作,时间紧就将整个操作流程在脑海里“过”一遍;②每个选手熟记操作步骤,比赛前的两分钟特别是第一个问诊的选手一定想好怎样开场,并反复练习;③具体操作时,将注意点集中到操作步骤上,少想结果,注重过程和操作本身,保持头脑清醒,一个步骤稳定完成后再去想下一个动作;④操作中多与病人沟通,可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以此来缓解紧张的心理。
职业教育中,专业技术、实践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特质和灵魂,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所在,能增强就业竞争力。技能大赛是学生专业技能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助推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促进了康复教学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操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