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彬 宫凤玲 孙 川 马海川 李海渊 刘 爽
临床下咽部分为喉咽后壁区、环状软骨后区、梨状窝3个解剖区,约有95%的原发性喉咽恶性肿瘤为鳞状细胞癌[1]。据最新统计学调查显示,喉咽癌的多发部位为梨状窝,其次为喉咽后壁,最少者为环状软骨后区,其高发年龄为50~70岁。下咽癌的临床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临床多进行CT及MRI增强扫描。大量研究表明,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可清晰显示下咽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侵犯范围、大小、部位等结构,诊断准确性较高[2]。探析下咽癌进行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侵犯周围结构情况十分重要,故临床对院收治的部分下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临床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下咽癌患者5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50~71岁,平均年龄(60.3±2.5)岁。全部病理均经局部活检病理或手术证实,病理诊断分型为鳞状细胞癌;临床特征:颈部包块20例,声音嘶哑12例,吞咽困难18例,咽喉疼痛20例,咽部异物感19例。
所有患者均经喉镜检查,进行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患者取仰卧位,颈椎与检查水平线平行,进行CT扫描,嘱咐患者扫描期间不可进行吞咽动作;改良Valsalva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基线与声门平行,扫描从硬腭水平至环状软骨下方水平,设置扫描参数:层间距5 mm,层厚5 mm,矩阵512×512,FOV为25 cm,管电流150 mA,管电压120 kV;应用优维显(300 mgI/mol)造影剂经肘静脉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射,延迟时间为45 s,注射流速为(2.5~3.0)ml/s,观察窗位L=80 Hu,窗宽W=400 Hu;比较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的诊断准确情况;比较喉镜检查与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周围结构的显示情况。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9,P=0.08),见表1。
表1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例,%)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确诊47例、误诊2例、漏诊1例。喉镜检查确诊48例、误诊2例。CT平扫与增强扫描的诊断率(94.0%)与喉镜检查(96.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52)。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显示淋巴结转移,环后区壁内脂肪层,杓状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喉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清晰情况显著高于喉镜检查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检查下咽癌侵犯周围结构表现分析(例,%)
DNA修复系统基因缺陷、反流性食管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EB病毒、维生素C缺乏、营养物质的缺乏、电离辐射、饮酒吸烟均可为下咽癌的发病诱因,化学物质等职业暴露也可称为促癌因素[3];下咽癌临床可出现颈部肿块、呛咳或咳嗽、声音嘶哑、进展性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喉咽部异物感,晚期可出现衰竭、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4]。大部分学者认为对下咽癌进行CT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侵犯范围及程度,且能发现临床较难发现的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5]。但研究显示,CT平扫容易受到运动伪影的影响,对较小的病变组织遗漏性较大,尤其是显示较细微的喉软骨和小淋巴结转移,诊断困难,扫描图像质量低。而对比增强扫描则解决了平扫的缺陷,起到互补作用。
目前,对于下咽癌进行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及对下咽癌侵犯周围结构的表现分析已成为医学学者的重要研究内容[6]。本研究结构显示: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的影像分期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对下咽癌诊断率与喉镜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与对比增强扫描显示淋巴结转移、环后区壁内脂肪层、杓状软骨、环状软骨、甲状软骨、喉旁间隙及会厌前间隙清晰情况显著高于喉镜检查法(P<0.05),与魏巍巍[7]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喉镜、CT是除MRI以外检查咽喉部肿瘤的主要诊断方式。CT检查具有较佳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可对肿瘤的侵犯周围结构情况、形态、大小、位置清晰显示,增强扫描可确保充分强化颈部血管,增加血管与肿大淋巴结的对比度情况,对肿大淋巴结的低密度区可清晰显示,有助于评估是否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且可用于鉴别是否为肿物直接蔓延导致或是肿大淋巴结导致[8]。而喉镜虽然一度成为临床检查下咽癌的主要方式,但喉镜检查具有创伤性,受肿物易脆弱出血、操作水平、形态、部位、大小、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检查灵活度较低,无法清晰显示肿瘤全貌,对肿瘤深部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并不能很好的显示,因此喉镜对下咽癌侵犯喉软骨及喉旁间隙的判断并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表明梨状窝癌可在黏膜下浸润性生长,向外侵犯甲状软骨板后方,并延伸至甲状腺和喉外颈部软组织;向内可对喉返神经、环杓肌、环杓关节、声带肌、喉旁间隙直接侵犯,向上可侵犯舌根部,向后极易侵犯对侧梨状窝、且可扩散至咽后壁[9]。
综上所述,下咽癌应用CT平扫与对比增强可清晰显示下咽癌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侵犯范围、大小部位等,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1] 曹汉海,孙敬武,别远志.MSCT增强扫描MPR和VR重建对下咽癌评估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3,21(2):116-118.
[2] 曹汉海,邵 江,彭洪娟,等.MSCT增强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下咽癌诊断及术前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6):518-520.
[3] 吴 峥,邓雪英,苏 勇,等.186例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规律影像学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0):1279-1282.
[4] 许建华,黄生富,郭文杰,等.不同起源下咽癌21例局部侵犯特点分析〔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2,24(7):488-490.
[5] Bozec A,Benezery K,Ettaiche M,et al.Induction chemotherapy-based larynx preservation program for locally advanced hypopharyngealcancer:oncolog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16,9(10):1117-1120.
[6] 于晓明,金 梅.第四腮裂囊肿及伴下咽癌的影像学表现〔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8):576-578.
[7] 魏巍巍.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下咽癌中的应用价值研究〔C〕.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25(12):179-182.
[8] 罗杨坤,谭 燕,彭 瑛,等.下咽癌局部侵犯的影像学表现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5-77.
[9] 吴 峥.下咽癌局部区域扩散的CT/MRI分析及放射治疗范围的探讨〔C〕.第十五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2年CSCO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4(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