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冰 王 娟
乳腺黏液腺癌是乳腺恶性肿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组织类型,又名胶状癌,占全部乳腺癌的1%~7%,来源于乳腺导管,能够在肿瘤内部产生细胞外黏液,临床上极易误诊[1-2]。本研究选取了在我院确诊为乳腺黏液腺癌的患者,于彩超下观察其超声表现,分析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
选取于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25~60岁,平均年龄为(50.1±2.3)岁。患癌部位:外上象限29例,内上象限21例,内下象限4例,占据整个乳腺者1例,乳晕处1例,2个或以上部位同时有肿物者4例。肿物直径2~15 cm,触诊肿物边界清、活动者48例、肿物固定者8例、与皮肤粘连者4例。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将入组患者分为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其中单纯型25例,混合型35例。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超声检查方法 患者充分暴露乳腺及双侧腋窝,取常规体位,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仪,ML6-15变频探头,10~16 MHz行扫查及分析。
1.2.2 彩超结果判定 血流丰富程度Adler分级法:0级为无血流;1级为见1~2处点状血流;2 级为见1条主要血管或几条小血管;3 级为见4条以上血管。
1.2.3 病理结果判定 25%以上实质区漂浮在细胞外黏液内,黏液占肿瘤的1/3,合并其他类型且黏液腺癌占1/3 以上者为混合型。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因素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入组患者的血流进行检测,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中,有12例可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占48.0%,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中,有31例可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占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乳腺黏液腺癌血流测值的比较
对入组的乳腺黏液腺癌患者超声下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血流信号达2级、3级者明显升高,分别为37.1%、20.0%,明显高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乳腺黏液腺癌超声下血流信号分级情况(例,%)
入组的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中,根据病理特征分为单纯型、混合型2组,对其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在2组乳腺黏液腺癌病例中,肿瘤边界、肿瘤边缘、肿瘤后方回声分型、瘤内钙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在超声下多表现为边界不清、边缘模糊、肿瘤后方回声增强,出现瘤内钙化;但回声类型、肿瘤形态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乳腺黏液腺癌的发病率为2.0%~2.8%[3]。因乳腺癌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相对困难,主要依赖于临床筛查。采用超声对乳腺黏液腺癌患者进行检查,具有价格低、步骤可重复、操作简单等特点[4]。乳腺黏液腺癌的病理类型包括单纯型、混合型,单纯型为黏液包绕肿瘤,混合型还包括非黏液成分,预后较差[5-6]。本研究选取了我院的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对其超声下表现与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本研究检测入组患者的血流情况,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检测到动脉血流频谱者高达占88.6%,明显高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但2组患者的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对超声下的血流信号进行分级,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血流信号达2级、3级者分别为37.1%、20.0%,明显高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这提示,对于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其超声下的动脉血流频谱、血流信号分级均高于单纯型的患者。超声检查不仅可以对乳腺肿块的外形进行判断外,还可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血流丰富的多为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7],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进一步对入组的单纯型、混合型乳腺黏液腺癌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混合型超声表现为边界不清、边缘模糊、肿瘤后方回声增强、瘤内出现钙化,与单纯型比较差异显著;但2组患者在回声类型、肿瘤形态方面无明显差异。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呈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漂浮在细胞内的黏液[8],混合型由于含有黏液腺癌与浸润性导管癌2种成分,因此声像图同时具备2种特征[9-10]。
综上所述,与单纯型乳腺黏液腺癌相比,混合型黏液腺癌在超声下具有动脉血流频谱、血流信号分级升高,肿瘤边界不清、边缘模糊、肿瘤后方回声增强、瘤内出现钙化等特点。临床上要对乳腺黏液腺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区分,防止漏诊、误诊。
[1] 李明慧,李慧敏,李平新.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7):756-758.
[2] 刘军杰,李智贤,陈圆圆,等.乳腺X线摄影与超声检查对乳腺黏液腺癌诊断价值的比较〔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6):887-890.
[3] 管小凤.乳腺黏液癌的超声诊断现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2,9(11):832-834.
[4] 李 峻,肖祥胜.乳腺黏液癌的钼靶X线摄影和超声影像特征对比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6):18-19.
[5] 陶玲玲,唐 蕾,王 怡,等.乳腺黏液腺癌超声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12):1072-1075.
[6] 刘郁芳,陈方满.超声、钼靶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临床价值〔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3,34(1):17-20.
[7] 陈琮瑛,李胜利,傅建民,等.乳腺黏液癌的超声特征及病理相关性分析〔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2,21(12):1056-1059.
[8] Zhang L,Jia N,Han L,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maging and pathology features of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Clin Breast Cancer,2015,15(2): 147-154.
[9] 杨 猛,李 忻,庞春红,等.单纯乳腺粘液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1,5(2):114-116.
[10] 李玉兰,刘蜻蜻,陈海燕.乳腺黏液腺癌中超声与X线检查诊断价值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