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毅杰
有人说,乡愁是一种情愫,一种怀恋和追忆,我倒觉得乡愁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抹颜色,仿佛黑白照片的底板,总是让人在朦胧中窥探到早已逝去的影子。意象中,我一直很固执地认为世间经历的一切最后都将会沉寂在黑色与白色之间,似乎只有黑色与白色才能留住时间,留住沧桑,留住历史。
版画这种以黑色与白色作为主色调的传统艺术表达形式,无疑承载了记住乡愁最古朴、最深沉,也最持久的功能。因为已有千年之久的版画艺术,本身就是乡愁中不可或缺的天长地久的角色。
提到版画,让我最先想到的该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领军人物——鲁迅先生,谁都知道早在上世纪30年代,是先生极力的倡导和支持,才使版画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并在之后的革命战争年代和祖国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随着现代艺术创作手法,以及新兴艺术表达形式的迅猛来势,版画这种古老的艺术样式,似乎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再难看到它昔日的辉煌。有人担忧,版画似乎也会同其它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一样,难以挽留,让人惋惜,真要成为大众乡愁记忆的一部分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结识了几十年孜孜不倦,专注于版画创作的陕西知名版画家刘宏祥先生,看到了他丰实的版画创作成果和痴心不改的版画精神,让我大为震撼。万千感慨从心底升腾,化作涓涓溪流流淌在我的心田。我为古老的版画艺术庆幸,更想为像宏祥先生一样值守传统,默默耕耘、倾力版画事业的人点赞、喝彩!
宏祥先生是一位很朴实的人,这种朴实对应着古朴的版画艺术创作,便有了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力量和天人合一的默契。你真看不出,是他选择了版画艺术,还是版画艺术选择了他。蓦然间,你都会觉得他本身就是一幅很有凸凹感、很有力度的版画。
和宏祥先生相处的日子里,我能在他紧蹙的眉宇间,以及急促的步履中,感知到他内心跳跃的紧迫感,这叫时不我待?还是扬鞭奋蹄?一次电话联系,他感慨道,“我已经多日没动一刻刀了。”言语中无不流露出因俗事缠身,而不能潜心创作的无奈和焦急。这种情绪时时都在催促着他,赶紧拿起手中的刻刀去抢救、去挖掘、去记录那古老的遗存和即将逝去的风景。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难得的勇气和担当。
位于黄河中游东岸晋陕大峡谷中的永和关,是浩浩黄河上十分重要的古渡口,自古就承担着官渡与军渡的重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同时,这里集农耕文化、黄河文化、晋商文化、民俗文化为一身,千百年来,在这个古渡口不知演绎了多少人世间的繁盛萧条、悲欢离合,沉积了多少大美大爱,大悲大喜,或惊心动魄、或婉约如歌、或义薄云天、或情深似海。这里有黄河的历史衍变,有苍老的古迹遗存,更有丰富的民间文化,然而,随着漫漫时间的磨损,岁月风雨的侵蚀,都在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在消失在殆尽。这种境况不仅让人惊叹,更让人不舍,如何才能留住这些浸透着历史风尘,留存着文化元素的遗存,担当起对现代、对后世的一份传承的责任?
宏祥先生来了。永和关古渡口,他无数次地造访,无数次地感悟和体验,长达二十年之久,他用手中的刻刀,将一个个蕴含着古文化的场景,定格在黑白木刻上:古老的油坊、热闹的门市、嘈杂的骡马店、魁星楼塔、驼驮龟石、古槐小庙、白家大院、戎武足迹、将军石、凤凰桥、古牌楼、敬字阁、清代古长城都成为他刻刀下的景致。多少个寒冷的夜晚,多少个酷热的夏日,他在不停地刻呀刻,他的刻刀下流淌出浩浩的黄河,耸立起巍峨的高山,唤活了逝去的故人,定格了民俗风情。这不仅是在版画创作,更是在用另一种形式保护和储存古老的景致,为前人记忆,为当代人记忆,更为后来者留存记忆、留住乡愁。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这几年间,他的有关古渡口永和关版画系列的大量创作,在业界、在社会上都产生了不俗的反响。特别让众多观者震撼的是,他长达313cm,宽51cm的大型黑白木刻作品《黄河纪事》在吸收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原理,用恢弘的气势,全景式的展现与细致入微的表达,将上百年前永和关的古老、繁盛、婚丧嫁娶、生活状态、自然景观,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地展现。各种生活场景达上百处之多,人物有上千之众,当之无愧被誉为黄河版的《清明上河图》,用极高的艺术感染力、给观者以强烈的的历史穿透力和震撼力。在此,我们应该说,宏祥先生功莫大焉!
历史会记住一切奉獻于这个世界的人。宏祥先生也不例外,我想,生活在永和关的人都应该感谢他,甚至生活在黄河两岸的秦晋之人都应该感谢他,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后来者也会感谢他的,感谢他让母亲河留存了历史和时间的记忆、让古老的渡口定格了往昔的容貌,感谢他让乡愁没有断层,让版画艺术焕发出无尽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