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雨河
作家云岗的中篇小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原载《延安文学》2018年第1期)讲述了秦地的孔庄,因种种原因日趋凋敝,村主任以给村子增添生气为名,联络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和在外面混得阔绰的年轻人,重启搁置多年的“请神”活动。这一活动将孔庄三代人撮合在一起,并得以淋漓尽致地表演。“请神”本来是民间的文化精神活动,因主办人心怀私谋,置入了市场化运作,最终导致一场闹剧、乃至悲剧。究其原因有大环境的,也有人性的丑陋,应验了老话“人可弘道,道不可弘人。”体现了作家云岗的敏锐洞察力和文化担当。
孔庄的村主任苟国宝策划“接神”煞费心机,他首先联络村上两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和申老师来号召村人。老支书干了几十年的村支书,当年他可是手握推荐上大学、当工人的权力,一句话就会改变一个人天差地别的命运,可他硬是未推荐他的儿子,说儿子不是吃国粮的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料。后来,形势变了,老支书不再适合当支书了,他就在舞台上唱戏,扮演那些刚正不阿秉公无私的历史人物,以延续他的心志。他不懂“市场”,经济自然落下别人一截,以致快三十岁的孙子还没娶上媳妇。申老师在孔庄可谓家学渊源,其父是清末秀才,本人是中学教师,虽然退休了,人们依然尊他为老师。这不仅因为他有文化,更是邻里百舍有红白事项,都请他周全,经他调理的事都顺风顺水。可他的船翻在自家孙子手里:他择的吉日孙媳说啥不用,自选结婚日子,婚后不久,就吵闹着要离婚。这两位孔庄的人头日暮预示着上一辈人信守的民间文化精神日渐涣散,而另一种信奉日趋占据上风。
孔庄新一代人头对接上两位长者的是村长苟国宝和八卦苟红伟。论资历,村长的位置轮不到国宝,可他心眼活,用一千碗羊肉泡将村长的位子泡到手。现今因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只剩下老弱病残,萧条成空壳了,没有多少油水可捞,他不得不另谋“办公”经费,于是就策划“接神”仪式。他把“接神”筹办主任给苟社教,是因为苟社教是包工头,可以赞助一笔钱;再就是躲避政治风险(村主任是政权末梢神经,却能感应到“接神”尽管是民间文化活动,也有迷信嫌疑)。苟红伟本来在村里声名狼藉,娶媳妇成了老大难,无奈出家,在深山老庙里憋了一年,这一年非同寻常,给他凡身肉体镀上耀眼的神光,声名鹊起成了“苟大仙”,不仅一般人请他指点迷津占卜命运,就连达官显贵也找他,票子哗哗地流进他的腰包,他不仅在城里买了楼房,还娶了城里的洋媳妇。这次村里“接神”他出手就是一万,苟国宝封他为筹办副主任。“苟大仙”见多识广,将“市场运作”理念引进“接神”仪式——竞价上香。他手里有钱,可以名正言顺地上头香,为自己在家乡争足头脸;再者,他未雨绸缪,赚一笔香火钱筹建庙宇,为他立身扩大影响、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奠定基础。这就应和了一句响亮的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本来传承弘扬民间文化精神仪式,因“市场运作”暗度陈仓,心怀虔诚没钱的人得不到侍奉神灵的机会,而那些有钱人大出风头大摆排场,弄成了“卖猪,卖驴,卖牲口”的交易市场。这不仅是现代派意义上的解构、颠覆,更是实实在在的纪实,来自现实生活的纪实。苟社教这個筹办主任用他三伯的话说,就是有两钱“烧包”,其实这个人物身上颇具反讽意味。他在城里当包工头,成为名扬乡里的有钱人,可他被民工追讨工钱跳楼的心都有,还要打肿脸充胖子,从情人那里讨来钱回家赞助“接神”仪式。他回家操办神祗活动的过程,也没间断与情人联络,甚至大年夜睡在老婆身边还与情人互动;不过他还能自我审察,审来审去自己就是那忘恩负义的陈世美。“接神”歪打正着地成就了孤男老爹与寡女秀芝婶,治愈了老爹的心病。另外,苟社教还是线索人物,充当作品的叙述人,全孔庄的第三代人(由年龄来分)数老支书、申老师的孙辈昌盛们和苟社教的表妹喜喜。如果说他们上代人解构神圣的话,而这代人就无所解构了,因为在他们心目中从未有过敬畏的神圣,他们满脑子实用、功利、金钱,身体爆满欲望,并成为他们行为的指南和动力。苟社教的的表妹喜喜婚姻悲剧多半是身体膨胀冲破伦理的结果;老支书的孙子昌盛对他爹和苟社教(在村人的眼里就是身份显赫的有钱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就昭示了内心敬重的是什么;他在“接神”当天处心积虑谋划偷窃,最终杀人灭口犯下命案,金钱的欲望失控导致了悲剧。
《请神容易送神难》里的三代人,若果说老支书申老师们演的是一场秉承公义和与人为善的正剧,那么苟国宝、苟社教、苟红伟们演的就是一场丑剧,到了喜喜、昌盛这里只能演悲剧了。从而呈现了几十年来,尤其是市场冲击下的传统文化精神、伦理道德漫漶。作家的警示与习主席在文代会上有关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高度一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请神容易送神难》艺术上显著的特点是对比:如上文所述三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比,还有过去乡村自然风貌、淳朴民情与现今的境况对比(山被开采得千疮百孔,鼓乐手唯利是图),相得益彰形成张力,凸显主旨。再是人物冠冕堂皇的言行与隐秘的心理形成反讽,体现了作家现实批判的立场。三是作品里多处写到狗的冷眼旁观,可谓冷幽默;其实,“请神”仪式弄成丑剧、悲剧,从骨子里说,就是一场冷幽默。另外,语言质朴,乡村细节丰满,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总之,《接神容易送神难》是一部艺术上乘,内容丰厚,具有现实批判精神和文化忧思情怀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