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之路

2018-03-19 18:03陈拾根
江西教育C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发展农村小学新时代

陈拾根

摘 要:农村小学是我国小学段义务教育的重要阵地,与城镇小学构成我国小学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两翼。然而,由于城乡差距大,农村小学教育这一翼的发展显得不足,严重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进程。本文结合笔者在农村小学多年的教育管理经验,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基础上,探索新时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时代 农村小学 教育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农村小学教育,不仅仅是要满足农村小孩“有学上”的基本需求,而且要满足寒门子弟“上好学”的美好需要。如何打破“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是新时代农村小学教育探索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代赋予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一、创有文化内涵的校园

校园即是师生的家,古人云:“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一个好的家庭不是因为物质上有多富裕,而是取决于有好的家风家训。学校诚然,校风校训是一个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办什么样的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所谓“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因此,对于农村小学而言,虽然没有城里小学华丽的“外在”,但仍然可以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美丽校园。

如江西省吉水县八都小学作为全县规模最大的一所农村小学,结合八都镇当地森林资源丰富以及“树木”与“树人”一脉相通等特点,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校训“我是小树,梦想成才”,寓意乡村孩子能像他们熟知的山上的树一样,头顶着天,脚扎根于地,在这里健康、自由、活泼地成长,长大成为有用之才。此外,学校还以“淡、雅、素”的风格把特有的红色文化、庐陵文化、经典文化融入校园,将“三色”文化融入全体师生心中,各种文化载体主题突出,使人一进校园就感觉到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其中,红色文化以党的发展史和建国史为主线,让学生从小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孕育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信心;庐陵文化以宣扬“庐陵四杰”欧阳修、杨万里、解缙和文天祥的事迹与作品为主线,让全体师生接受庐陵文化洗礼,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经典文化以《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为主,让全体师生接受我国经典文化的熏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作家布罗茨基曾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7.86本,而以色列人均年读书64本,居世界第一。为此,通过一系列举措,我们在农村学校创设了浓厚的阅读氛围,增加校园文化内涵。例如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了《校园之声》《红色之旅》《古诗朗诵》《庐陵文化故事》等栏目;每班建立图书角,每月到图书馆借100册图书,让学生尽情阅读;每天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和自由阅读;走廊上的广告栏向学生推荐各种优秀儿童读物,在《书香园地》栏张贴读后感。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效果,学校还专门设计了适合学生阅读摘抄的《阅读笔记本》,要求学生按照格式完成相关内容:书里讲了什么,从中学到什么,积累了哪些好词佳句……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学校成立了“梦想文学社”,创办了《小树》校刊,刊登学生作品;定期开展诵读、讲故事、演讲竞赛等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兴趣。

总之,各种文化载体以“淡、雅、素”为格调,营造优雅轻松的学习环境,把整个学校打造成为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真正做到“以文化人”。

二、塑“四有”教师

唐代诗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也就是说,仅仅在课堂上传授或者灌输书本知识的老师,严格来说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这类“句读之师”大都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往往忽视了老师更为重要的两个属性职责,即“传道”与“解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对好老师的需求更加紧迫。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好老师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然而,“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这一问题在农村小学显得更为明显,努力建设一支“四有”好老师队伍是新时代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关键。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定期邀请身边的好老师来校举办“如何争当一位好老师”“师德师风建设”等主题讲座,另一方面不定期组织学校老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或参加教师培训等,提高教师敬业奉献的精神和业务能力。通过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人唤醒人,以人激励人,以人引领人,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

三、育有特长的学生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最先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在当今倡导个性发展的时代显得更为重要。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曾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重要教育理念。因此,新时代的小学教育更需要老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兴趣爱好,从而制订精准教学方案,让学生各尽其才,发挥各自特长。笔者也提出了“精准教育,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教育理念,并根据全校教师的兴趣特长和学生爱好,开设了合唱、舞蹈、二胡、电子琴、太极拳、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科技实验、阅读等50余个兴趣小组,组织开展“1+1”素质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办有特色的学校

十九大报告对科技创新做了重要战略部署,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供给侧的源头,小学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普及与科学教育是保证“源头活水”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科技三会”上将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教育部2017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将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意味着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将正式纳入全阶段国民教育体系。目前,科普科教资源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农村小学极为稀缺。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正在策划“科学家学长母校行”的特色活动,旨在通过成立校友会、建立校友网等,定期邀请各行各业工作的专家、学者或一线科研人员等,回母校开展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活动,为母校培训一支合格的科普和科教教师队伍,激发和保护农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农村学生科学素质。

五、關爱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面临着留守儿童多、学校教育难度大的问题。关爱留守儿童,要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应当把留守儿童教育当作重要工作来做。笔者所在农村小学对留守儿童问题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对策。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增强留守儿童教育的针对性;组建专门教育队伍,定期召开会议,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要让留守儿童在情感、学习和生活上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水县八都小学)

□责任编辑:胡波波

猜你喜欢
教育发展农村小学新时代
基础教育均衡化的实施对于现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透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谈中英中学教育差异
当代大学生的科学人生价值观念探析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