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2018-03-19 18:31敬菊华彭春霞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065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40000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敬菊华,彭春霞(.重庆邮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65;.重庆城市职业学院,重庆 40000)

一、提出背景

中共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最新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与我国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共同愿望,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2]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尚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新形势下,在立足高校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改革单一传授的价值观教育方式,创新价值观教育模式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然要求。2015 年 1 月 1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推进校园微信公众账号建设,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因此,如何更新观念,创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与路径,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新媒体的广泛运用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必然要求。根据教育部的报告,2015年在校大学生规模达到3 700万人,其中大学生移动互联网设备规模达到4 400万台。[4]手机客户端特别是社交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资讯、朋友互动、娱乐购物等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截至目前,微信用户已超过6.5亿,其中学生占总体的19.70%。[5]当前,微信已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等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通过探讨微信对大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极具现实意义。

二、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

(一)开拓价值观培育的新途径

微信集立体、多元、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为一体,集社交、娱乐、购物等多重功能于一身,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这给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其多功能性、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性以及议题的生活化等特性使得运用微信加强价值观培育具有较强的现实可行性。但同时,微信承载的多元价值观念、多中心化特性以及虚拟现实性等也给价值观培育带来诸多消极影响。基于此,社会特别是高校,可以通过开通微信公众号、监管微信环境、管理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等方式,主动占领微信阵地,加强对微信空间的监管,积极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途径。

(二)赋予价值观培育的生活化内容

单纯依靠文本和理论灌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微信平台可以对价值观培育内容和宣传形式做出符合大学生心理特征、行为选择方式的转变。一方面,为了弥补大学生总体认知程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高度之间的差距,在培育内容方面可以运用更加形象生动、网络化的语言,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关注度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为了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可以通过最受大学生群体关注的微信使用行为,例如刷朋友圈、“摇一摇”、集赞、群聊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渗透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促进培育内容和方式的生活化、大众化。

(三)增强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

作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新载体,微信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培育效果的实效性。一方面,与QQ、微博用户以弱关系性为主和较随意性的特点不同,微信好友主要来源于通讯录和QQ好友,且超过半数的微信用户进行了手机号码和QQ号码的绑定,也就是说微信具有实名制的特性,这也就决定了微信好友之间大都比较熟知且具有较强的现实社会联系。因此,可根据高校微信群、朋友圈等较为严格地划分出大学生群体。据统计,学生用户从早上八点开始活跃,并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活跃度。[6]在这种强关系属性下,可根据大学生群体的活跃度,展开专门性教育,提高微信培育内容的到达广度和深度,增强培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大学生主体意识凸显,微信的半封闭半开放特性有利于大学生敞开心扉进行平等的交流。这就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真实情况,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价值观培育,从而增强培育效果的实效性。

三、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困境

(一)削弱了培育者的话语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高校的思政课教师、文化课教师以及其他教职工。微信用户之间平等的地位、自主形成的互动圈使得高校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话语权遭到削弱。首先,在微信上,不仅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而且人人都可能成为圈层内某个议题的中心和主导,话语权得到进一步的分散。这使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者只是众多“喇叭”中的一个,齐声奏响时,难免被淹没。其次,微信的半封闭式、圈层化的社交模式致使微信具有一定程度的排外性。也就是说,即使“喇叭”吹得再响、再好听,没有真正进入大学生微信社交圈内,也全无作用。最后,微信意见领袖掌控了部分话语权。拉扎斯菲尔德在《人民的选择》一书中指出,意见领袖是一些看起来对议题持有兴趣并且擅长表达的选民。[7]与微博相比,微信意见领袖与现实社会的意见领袖联系更加紧密,影响广度缩小但影响深度更深。这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者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二)弱化了对培育内容的认同

把关人的泛化和把关作用的弱化使得微信承载的信息良莠不齐、难以辨别。大学生主体意识觉醒,自主选择能力增强,热衷追逐新的网络信息技术、潮流观点,但其社会阅历尚浅、缺乏必要的鉴别力。因此,在汹涌而来的多元价值观念作用下,大学生容易迷失自我,产生思想观念的波动。特别是在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等西方思想文化观念的强大攻势下,更易产生价值观困惑、价值观偏差、文化不自信,从而削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外,微信的超文本特性使得具有丰富内涵和高度凝练的培育内容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碎片化,传播方式也更加随意化、娱乐化。大学生在接收到这些培育内容时可能只是某个片段、某个故事,或是鱼目混珠的不良信息。这使得大学生难以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认知,也很难从理论高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也就更难对其产生内隐性的认同。

(三)难以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

朱熹曰:“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在认知、理解、认同培育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并在不断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到更高的理论高度,即做到“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然而,通过微信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培育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由知到行的转化。微信允许不同时空、具有不同社会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聚集于这个虚拟环境进行广泛平等的交流。然而,微信空间的平等交流并不能延伸到现实社会。在微信上,师生可以畅所欲言,面对面时却依旧陌生。特别是部分大学生过度依赖微信,导致其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实践能力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大学生能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认知、价值认同,也很难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另外,通过微信还原出的大学生形象与现实社会的真实形象本就存在着一定差距。在微信上,他们可能满怀爱国报国之志,私下却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在微信上,他们可能为社会不公打抱不平,私下却无所作为。这也就使得通过微信培育大学生价值观难以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

四、对策

(一)全力打造高校微信公众平台

高校必须树立阵地意识,通过建立和打造高校微信公众平台,有效地输送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传播主流价值,积极争夺微信空间的话语权,占领、站稳、拓宽这块阵地。

首先,要扩大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覆盖面。全国2 879所高校,仅有500余所参加了中国青年报每周推出的全国高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名。在众多微信公众号中脱颖而出的高校微信公众号更加屈指可数。事实上,内容粗糙、排版混乱、流于形式、运营陷入困境的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根本无力承担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担。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广泛建立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拓宽其覆盖面、影响力。这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也需要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的合力监管、信息共享;既要建立学校及各部门的微信平台,也要建立专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教学微信;既要主动搭建平台,更要做好日常运营维护,积极进行广泛宣传,吸纳更多师生了解、关注;既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撑,也需要高质量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加盟助阵。

其次,要加强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吸引力。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在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 “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可以赋予各种 “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这能够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8]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必须通过严格的议程设置和内部把关来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内容和形式上的吸引力、感染力。在内容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的同时,科学解读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指示,以及其他专家学者的重要论述。主动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使其成为引领大学生的风向标的第一步。既要“见天光”,也要“接地气”。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求知欲、价值观还未定型的时期,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发展诉求等现实需要相结合。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满足自身需求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和教育。例如,可以把“爱国”与热爱校园、热爱家庭,“敬业”与努力学习,“诚信”与信守校规校纪,“友善”与关爱同学、关怀社会等与学生们切实相关的内容结合起来。同时,把这些内容转化成幽默风趣、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信息进行推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血有肉、切实可行、具有实践的内容。丰满的培育内容必须通过有效的传播形式才能发挥更好的功效。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注重推送形式。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具有坚守舆论阵地、提供校园资讯、助推校园生活(例如设置课表查询、开展活动互动等功能)等偏向服务型的功能。因此,首要的是要强化其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现实诉求,对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栏目、优化版面设计并注意充分利用社会热点、特殊时间节点、结合校园特色等编辑和推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

最后,形成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机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要在引领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发挥更大的效用,必须跨越微信空间与现实空间的沟壑,打破虚拟与现实的界限,使其真正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此可以通过教学微信与思政课、线上互动与校园活动、微信公众平台与其他校园媒体的三个统一,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机制来实现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完美契合。

(二)全面整治微信运营环境

从狭义上,微信环境主要是指基于一个面向智能终端的免费即时通信应用程序——微信建构的具有半私密性、圈层化、交互特性的兼具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网络社交环境,包括法治环境、道德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法律制度监管不力、微信内容良莠不齐、道德意识薄弱等微信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积极作用。因此,从全面整治微信运营环境入手营造良好的培育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加强法律制度规范的监管。早在2014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发布了《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即“微信十条”,旨在规范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9]2015年微信安全中心根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制定出《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旨在更好的管理微信朋友圈,规范用户行为。2016年4月也发布了《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2016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再出重拳,出台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网页、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属电子数据,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有权依法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电子数据。[10]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法律保障。但也应看到,这些法规仍有待完善,法律的执行力度也有待加强。因此,微信平台的法律制度的监管仍“在路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进行更强有力的监管,真正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

其次,加强微信道德文化建设。微信道德文化建设是净化微信环境、营造良好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的重要途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在以倡导社会主流价值为主的基础上允许多元价值的存在。尊重文化差异、包容多种价值选择是自由开放的微信空间的必然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元价值必须是主流价值引领下的多元价值,必须突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主导地位。二是坚决剔除一切以三股势力为主的诋毁、分裂中国的反动信息。承认价值多元并不代表任由西方反华势力阴谋思想的渗透。决不能让这些势力想要争夺中国青年一代的阴谋得逞。三是必须整治微信空间低俗文化。色情、暴力、恶搞等内容充斥着微信。微信文化朝着粗俗化、过度商业化、低级趣味化蔓延。这与通过微信培育大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念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整治微信空间低俗文化是通过微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最后,多方配合、合力净化微信环境。信息孤岛困境以及微信抢红包漏洞、手机应用遭攻击、微信转账漏洞等技术漏洞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微信空间的不良行为。净化微信环境既要从法律、道德、文化层面着手,也要积极从技术手段探索。不仅如此,建立健全法律规范也必须与微信的监管、自媒体、网络从业者的自律,微信用户的“慎独”相互配合。再者,学校、社会、家庭也应形成合力,为净化微信环境提供社会支持。

(三)着力加强大学生微信运用能力

在微信环境下,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然而大学生知识储备不够、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在良莠不齐、价值多元的微信信息洪流中迷失自我。加之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极易被诱导、利用成为传播虚假信息、反动信息、垃圾信息的主力军。

因此,必须着力加强大学生微信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利用微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首先,发挥大学生微信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大学生微信意见领袖是指以微信为载体,通过积极探讨大学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并以聊天、发帖、转发、分享、评论等方式,扩大讨论范围、增强舆论效果而形成的对大学生群体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神共同体。其中既包括大学生也包括高校教师。充分发挥大学生微信意见领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引领作用是增强和巩固价值观培育效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形成以典型模范、现有大学生意见领袖为核心的微信意见领袖团体,扩充大学生微信意见领袖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微信意见领袖的引导和规范。既要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维护和调动其积极性和热情,也要对其加以引导和规范。特别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充实科学理论知识,学会正确的微信表达和实践方式,以便充分发挥其影响力。通过大学生微信意见领袖的引领,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模仿跟随、良好氛围中自觉采取正确的微信“打开方式”。

其次,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在现代媒介传播环境下,媒介素养是指大众能解读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利用媒体来发声,重新建立社区的媒体文化品位,并了解公民的传播权利和责任。[11]媒介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有事没事掏出手机、打开微信,睡前“摇一摇”、睡醒“刷一刷”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生活日常。更有甚者过度依赖微信,患上了所谓的“断网恐惧症”“狂刷朋友圈强迫症”“电量过低焦虑症”等。在当前通过微信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资讯的现实背景下,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微信是作为服务于个人和社会的社交工具而存在的,人们可以利用微信服务于日常生活但决不能成为微信的“奴隶”,被微信主宰[12]。应引导大学生积极提高利用微信获取信息、辨别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微信社交能力等媒介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

[2]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Z].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05.

[3] 新华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5(03).

[4] 数据会说话. 2016年大学生人群移动生活洞察报告[EB/OL].[2016-05-26]. 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16063646.html.

[5] 搜狐网.腾讯首次公布2015年最详细的微信数据[EB/OL].[2016-06-22].http://mt.sohu.com/20160622,/n455748940.shtml.

[6] 数据会说话. 2016年大学生人群移动生活洞察报告[EB/OL].[2016-05-26].http://www.weixinla.com/document/16063646.html.

[7] 陈雪奇,刘敏.微信场域中的意见领袖[J].新媒体,2015(3).

[8] 刘继祥,刘华欣,张平.微信平台对传播及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9] 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EB/OL].[2014-08-07].http://www.cac.gov.cn/2014-08/07/c_1111983456.htm.

[10]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光明网[EB/OL].[2016-09-21].http://legal.gmw.cn/newspaper/2016-09/21/content_1163565 44.htm?_t_t_t=0.3307186749080425.

[11] 侯丽.区别对待“新闻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9.

[12]王征.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优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82-87.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