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传承与弘扬

2018-03-19 13:15匡宁陈晨
关键词:首创精神全党同志红船精神

匡宁,陈晨

2017年10月31日,距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到上海和浙江嘉兴,追寻中共一大的足迹。在嘉兴南湖,习近平总书记一行人瞻仰了红船,再次深情阐释了“红船精神”,提醒全党同志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葆革命青春。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船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引导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精神之源;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红船精神”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勇于创新、不断创造辉煌业绩的不竭动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了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担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仍然需要“红船精神”的持续引领和激励。

一、“红船精神”的缘起及提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践踏,中国人民开始踏上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漫漫征途。在众多仁人志士尝试救国方案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导下开始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等地纷纷建立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基础上,1921年7月21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在开会过程中,由于遭到巡捕窥探而被迫中断,最后一天的会议只能由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经过7个多小时的会议讨论,最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份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局。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认为,党的纲领的诞生就意味着政党的诞生。嘉兴南湖游船上的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诞生。从此,这条游船就获得了一个永载史册的名字——红船。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1]后来,人们便将红船视为我们的“母亲船”,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形象地誉为“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内涵的概括与习近平总书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刚刚调到中共浙江省委工作的第十天,第一站就选择去嘉兴南湖“重温初心,坚定信念”,接受革命精神教育。他深情地说:如果我们的党员同志能够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那么,就有助于精神传承和思想升华。

2005年1月,中共南湖区委按照中央部署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了以红船为载体,在全区党员中开展“红船精神”内涵以及如何弘扬“红船精神”的大讨论。短短半个月,便征集到“红船精神”的表述语663条,经过筛选评出了“开天辟地、坚定信念、劈波斩浪、扬帆引航”等5条“红船精神”表述语。虽然这些表述语已经触及到“红船精神”的核心内涵,但是,作为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表述语仍然稍显零碎,需要一种更加全面、权威的“红船精神”表述语,以便推向全省和全国。

2005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同志再次率领中共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到南湖瞻仰红船,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学习会。当他获悉中共南湖区委正在开展“红船精神”大讨论后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提炼“红船精神”不仅仅是南湖区的事,也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的事,提出要集思广益、立足全局、认真提炼,并为此身体力行,开始了对“红船精神”内涵的提炼和概括的思考。

二、“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

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通过深思熟虑后,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署名文章,首次正式概括了“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并把“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在这篇文章中,他系统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及现实意义,并首次将“红船精神”提炼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1]从此,“红船精神”便迅速传遍了全国,并深入人心。

(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反映的是早期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精神状态。

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和侮辱,为了寻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大批爱国人士进行了救国尝试,有以太平天国、义和团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有效仿西方希望能够变法图强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有希望走民主共和道路的辛亥革命,但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在“十月革命”后,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时特殊的国情相结合,与中国当时革命的需要相结合,与当时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革命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可见,“红船精神”的首要内涵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以及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即使遭遇困难险阻仍不懈奋斗的政治品质。

理想信念之于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源于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当时,反动势力一直将共产主义视为洪水猛兽、祸患流毒,将共产党人视为“赤化分子”进行严厉打击,但是,早期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难、不惧险阻,冒着生命危险宣传马克思主义真理,组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百折不挠地开展革命斗争,最终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可以说,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思想灵魂,对整个“红船精神”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优秀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共产党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其除有阶级性、革命性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主要来自于人民群众之中,其奋斗目标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就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毛泽东、李大钊、何叔衡、邓恩铭、王尽美、陈潭秋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员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抛家舍业干革命,把毕生的精力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的解放事业。正是一大批像他们一样的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才铸就了“红船精神”的显著特征。因此可以说,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红船精神”最核心的内涵,是共产党人需要世代相传的宝贵品质。

三、新时代“红船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结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这就告诉我们,追根溯源,既是为了铭记“开天辟地”的来时之路,更是为了烛照“创造新的历史”的未来大道。新时代、新使命,“红船精神”仍需要继续传承与弘扬。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担负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全党同志就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率先垂范,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

(一)全党同志要传承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理念。鸦片战争后,当无数的仁人志士在经过了种种尝试都无力挽回民族危亡之时,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大胆接受、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不仅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同时还探索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在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创新仍然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的相继问世都得益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可以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首创精神的外化,没有首创精神,就没有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2]当前,虽然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也更加复杂,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求全党同志的思想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固定的条条框框,转变思想观念,锻炼思维方法,变革工作方式,打造工作特色,真正做到意识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要勇于去啃难啃的骨头,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开创本职工作的新局面。

(二)全党同志要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中共一大在召开期间,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而被迫中断,但一大代表们不畏艰险,坚定理想信念,将会议地点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最终顺利完成了建党任务。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靠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历经曲折考验而不改初心,最终不仅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大党,还带领全国人民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的历史性变革把我们推进到了新的历史起点。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决胜全面小康、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建设现代化强国等难题都需要全党同志把好思想上的“总开关”,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忘老一辈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那份初心、那个使命和那种信仰。

当然,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成功光靠信仰还不行,还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努力。革命先驱李大钊曾说过:“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这就要求全党同志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各项工作中争当先锋、勤做表率,艰苦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

(三)全党同志要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和平时期,又涌现出了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李保国、黄大年等一大批优秀、忠诚的共产党员代表。可以说,我们今天的伟业靠的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忠诚奉献和群众的支持拥护铸就的。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一大旧址再次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昭示我们,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解决新难题,克服新危险,实现新梦想,仍需全党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作为判断工作成败的标准,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身体力行,引领亿万群众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衷共济、努力奋斗。

从中共一大到党的十九大,从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从马克思主义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把中国从一个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新社会,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今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复兴梦圆,玉汝于成。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的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宏伟目标和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的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时时回望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最初历史,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明大势、识大局、知大任,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基础上,只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拿出只争朝夕、敢于担当的拼劲,发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党的十九大开启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磅礴征程中,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1]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猜你喜欢
首创精神全党同志红船精神
习近平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习近平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三讲三不”李大钊①
全党必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
红船精神和西柏坡精神蕴涵的首创精神及实践思考
“红船精神”内涵解读
试论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中首创精神的历史作用
音乐教学中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措施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