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辉,李一鸣,严 燕,张登峰,马 铭,曲文明,齐 伟
(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是近视眼的高发地区,近视发生率逐年递增,是世界上近视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2010年教育部调研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结果表明[2],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增高,并向低龄化发展。近视给大学生生活及运动带来很大的不便,影响其生活质量[3-4]。 目前临床上对于大学生近视的治法研究比较少,因此笔者探讨以颈部推拿手法配合转头眼部感觉训练治疗本病,并将对23名近视大学生的46只近视眼睛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笔者于2017年3月-5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招募近视大学生,共招募23名志愿者。男4例,女19例;年龄为18~24 岁,平均21.52岁。
1.2 诊断标准 1)轻度近视者、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下降,但高度近视,远近视力均下降;2);辐辏欠佳或有轻度外斜视;3)检影验光可确诊屈光度数;4)凹透镜片矫正。具备第1、2、3项即可诊断,兼有第4项即可确诊[5]。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的近视(远视力<5.00D,近视力正常);近视屈光度≤- 3.00D;近视散光≤1.50D,且为顺归性散光;角膜屈折力为43.0~45.0D;2)年龄19~24岁的大学生双眼轻、中度近视患者;已配戴接触镜者,需停戴2个月以上[5-6];3)能够坚持治疗 10 d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4)知情同意:由参与研究工作的组员向符合本项研究纳入标准的近视志愿者详细讲解此项研究内容,征得志愿者同意后方可将其作为本项研究的病例,并请志愿者自行签定科研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2)同期采用其他疗法或未按规定时间治疗以至影响疗效判断者;3)严格排除眼压过低、眼内肿瘤、青光眼、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影响视网膜功能的近视眼患者,排除恶性高度近视、病理性近视及全身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6-7]; 4)同期采用其他方法治疗;5)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时间治疗、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
1.5 研究方法 进行科学的临床试验然后对比前后的效果并分析治疗的效果。
1.6 治疗方法 以推拿颈部深层肌肉为主,以颈部浅层肌肉松解为辅,配合上由甩头试验改编的转头眼部感觉训练。具体步骤:1)拇指按揉颈夹肌和头夹肌,并重点点揉其起止点,操作2 min;2)用拇指理头颈夹肌和斜方肌,操作3 min;3)拇指弹拨头半棘肌,并重点处理其起止点,操作2 min;4)拇指叠加弹拨颈部深层肌肉多裂肌回旋肌,操作2 min;5)拇指按揉枕下肌群操作3 min;6)拇指指间关节与另一手的食指指间关节相扣,用食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点揉枕下肌群操作1 min。7)嘱志愿者正坐,操作者坐于志愿者对面,相距约一臂。操作者手放志愿者的两侧,先缓慢向左向右转头15°10次,再快速左右转头15°5次,在转头过程中,嘱志愿双目始终注视操作者的鼻尖或眉间[8]。连续治疗10 d,统计记录治疗前,治疗5 、10 d后的视力。
1.7 观测指标 将经过纳入标准筛选后合格的志愿者的近视眼睛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距为5 m,检查双眼裸眼视力,视力值换算为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值。于初次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的数据。以末次治疗结束后数据作为疗效依据[9]。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3.0 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例志愿者完成了预定治疗后,针对23名志愿者的46只眼睛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发现近视眼睛的视力由(0.173±0.118)提高到(0.312±0.153),视力值明显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数据分析可知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多疗效显著性亦随之增大。
中医学认为,近视的发生多为大学生禀赋不足、肝肾精亏,劳心伤神、脾胃失调、精血化生不足、不能上充滋养于目,并将之称为“能近怯远证”“视近怯远证”[9-10]。
中医学认为,眼部不仅与脏腑关系密切,在结构上与大脑和颈部有密切的关系,正如《灵枢·大惑论》“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所述[11-12]。本课题研究与眼相关的理论知识,全面探究与眼相关的结构,从推拿调节结构的特点出发,调节“眼—前庭—颈部”反射系统,并配合“眼—前庭—颈部”反射系统的训练,制定了近视治疗的新方法[13-15]。
刺激颈部深层肌肉可以刺激本体感觉感受器,将此刺激传递到前庭组织,进而影响前庭组织对眼部神经冲动,改善传到眼部的神经冲动,进而改善眼部周围肌肉的情况,从而达到调节近视作用[15-16]。因此本研究推拿主要分为两大部:1)将颈部浅层肌肉松解,主要按揉和拨法松解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等;2)使用点拨法透过已松解的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等间接刺激颈部两侧深层肌肉,刺激颈部两侧的本体感觉感受器[16]。使用揉点的方法透过已松解的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等间接刺激枕下肌群,刺激枕下肌群的本体感受器。通过刺激颈部的本体感觉感受器进而刺激前庭系统,改善由前庭传到眼的神经冲动,进而改善眼部周围肌肉,缓解近视程度。另外通过平衡感觉的训练加强“眼—前庭—颈部”反射系统的联系、改善该系统的神经冲动传导。本研究通过对前庭系统的相关检查,依据旋转试验和甩头试验,制定以旋转为主的“头—眼—颈”训练方法[8]。对于近视眼的推拿治疗多以眼周局部手法治疗为主,考虑颈椎因素进行治疗的报告甚少;平衡感觉系统相关的研究以生理病理为主,而将研究内容应用到推拿治疗近视的临床报告。本课题针对调节平衡感觉系统中“眼—前庭—颈部”的相关反射治疗近视眼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探讨推拿利用平衡感觉系统治疗近视的可能性。将手法操作进行规范化治疗,探讨出简单、易操作、安全性高,疗效佳的推拿治疗方法,便于今后在医疗和在生活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正武,武正清,邝国平,等.学龄期儿童近视眼玻璃体腔长度及其他相关参数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 2007(6):1727-1728.
[2] 彭明欢.深圳市小学生视力情况与屈光参数的相关调查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
[3] 杜时春.近视眼的中西医论治思路及按摩推拿治疗大学生近视眼的临床现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4] 陈恺,赵健衡,连涛,等.攀枝花市大学生近视遗传度调查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5, 32(2):75-77.
[5]王志强.耳穴埋豆治疗大学生近视的临床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 “新成果·新进展·新突破”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三次中华中医药科技成果论坛论文集,北京: 2013.
[6]陈松,齐凤军,刘建民,等.推拿结合耳穴压贴治疗大学生假性近视的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13(7):3-4,18.
[7] 李谊,黄玉婷,张玉峰,等. 中药热疗眼罩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125-126.
[8]赵张宁. 急性前庭综合征的快速鉴别诊断方法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 2017.
[9] 潘云华.以项背部推拿为主综合治疗大学生真性近视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6, 51(8):46-47.
[10] 吴丽云.大椎振法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大学生近视效果的临床观察[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3.
[11] 柴金苗.目系及目系病证治规律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
[12] 毕文卿.针灸治疗目系病古今取穴规律的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13] 余礼梅,吴小平.前庭训练早期干预对高危儿凝视功能和智力发育影响的研究概况[J].内科, 2013, 8(2):185-187.
[14] 宋晶,魏春惠.近距离视功能训练对儿童近视性弱视的影响[J].现代医学, 2010, 38(2):159-162.
[15]郭丽敏.前庭脊髓反射系统定量检测的探讨[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1, 6(3):103-105.
[16]王津存. 人体重心动摇平衡仪在部分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价值的临床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2.